分享

【学习感悟】读经典

 新文艺 2021-02-07


从小到大,读过很多书。有些书的内容,至今早已记不得了;有些记得的书,只是自己在亲朋好友间炫耀的资本,在实际生活中也早已不实用了;有些书,则一直激励着自己积极上进,给自己以营养、以力量。有人说,那些永不过时、永远给人以启迪和智慧的书才是经典之作,读书就要读经典。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就有很多蕴含着伟大智慧和力量的经典著作等待我们去发掘、去学习、去运用、去传承。但是在我们身边,似乎有很多人却对传统文化嗤之以鼻,一提传统文化就认为是封建迷信、是糟粕,就想将传统文化一棍子打死,永世不得翻身。
南怀瑾先生说:“现代人随便批评中国文化,请问你读过几本古书?就算你读过,你读懂了吗?而且那几本书就代表中国文化了吗?笑话!
西方文化你也不懂,留学几年就懂了吗?你只看到皮毛的一点点而已,回来就说西方如何如何,也是笑话!”
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强调:“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同理,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熟悉,就不能简单地评价它是好还是不好,更不能人云亦云,盲目抵制、一味反对
何谓经典?望文生义地去理解,经典就是经久不衰的典范之作,经久不衰就是经得起历史检验不断传承,典范就是指具有权威性、代表性。
“经”的本义:《说文解字》“经,机纵丝也。”从织布机上的“经”理解其具有三个主要特征:先在性(先拉经线再织布);主导性(经线决定了布匹的品质和长度);不变性(也叫永恒性,经线定下后基本不动,只动纬线)。
儒家的几部代表著作《诗经》、《书经》、《礼记》、《易经》、《乐经》(失传)、《春秋》堪称经典,但是“六经”的概念,则是由道家代表人物庄子首先提出的。后来从“六经”到“五经”,再到“九经”、“十三经”,包括的作品都是儒家的“经”典著作。
道家的《道德经》、《南华真经》,据说是李唐之后才被尊称为“经”,在现代大学讲道家的课,一般还是用《老子》、《庄子》之名,而不称为“经”。(为什么?布吉岛!)
佛学,对经、律、论的称呼也是非常严格的,一般来说,“经”是佛说的,论是菩萨所论。中国的高僧大德很多,只有六祖惠能大师的《六祖坛经》才是佛学界共认的“经”。
民间对“经”的认知则比较随意了,但是《三字经》、《女儿经》、《马经》、《茶经》等虽不能与传统的“经”相提并论,但是自古及今,其影响力还是极大的,其讲述的道理也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也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思考的。
如今,各种资源十分丰富,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慧眼识珠的能力,能够在浩如烟海的资源中发现经典,能够在日新月异的快节奏工作、生活中研讨经典,能够在学习、践行、传承经典中获取经久不衰的人生智慧。
读经典,就是拜圣贤为师;践行经典,就是与圣贤为伴。久而久之,即使成不了圣贤,起码也会成为一名仁者、智者。仁者无敌,智者无惑,我们的人生也必将更加美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