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安山文学】古风||天地神韵——雨花台(散文)

 望安山文学 2021-02-07


天地神韵——雨花台



作者:古   风
    主编:非   


一提起雨花台,便联想到雨花的传说、英雄的事迹,顿生崇敬之心、景仰之情。清晨微曦,和雨花台约会,感受四季风景的变换,总有说不尽的思绪,道不完的情愫。


春天的雨花台是妩媚的,清新可人。


户外,清新的空气,明朗的天。从南门入,油油春意映入眼帘。没走多远,只见路旁的棵棵玉兰顶出一树树花蕾,含苞欲放。偶有幽香袭来,那是三两株梅花在静静地开放……


一路行来,脚步越来越轻快,处处荡漾着春的气息。丁香路上行人渐稀,环境静谧。沿旁一岔道下去,便到了方孝儒墓。拾级而下,过了方孝儒正学先生铜像,一阵沁人心脾的馨香扑面而来。曲径通幽,一片云蒸霞蔚般的梅林映入眼帘,枝头蜂蝶嬉闹,近旁鸟儿欢叫。“鸟鸣山更幽”,明朝一代名儒安卧在这鸟语花香的梅林深处也是一种福分。


看那红梅有深红、粉红、淡红,热热闹闹地竞放着,梅枝负着花蕊竭力向上伸展,如礼花绽开,释放出一年来积蓄的能量,去拥抱天空,拥抱太阳。那白梅清爽素雅多了,有种青花瓷的底蕴,又似洋洋洒洒的素描。春风吹过,叶片似飘飘落雪。“梅输雪花三分白,雪逊梅花一段香。”假若红梅是雍容华贵的大家闺秀,而白梅就如文静秀气的小家碧玉,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白梅、红梅相间,宛若白云点缀于红霞中,好一幅妙手丹青绘制的绚丽画卷!


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享受梅的温馨,有的在梅下漫步,有的在拍照留影,有的在梅廊里闲谈。还有人坐在知春亭中专注地拉着二胡,不知是陶醉在意蕴的幽香里,还是自己的琴声中……


夏日的雨花台是稳重的,安静宁人。


夏季里,雨花台的绿更深更浓了。花少了,可果实多起来,看那绿树叶间颜色、形态各异的果子真是喜人。它们是由一朵朵一串串花儿变来的。


抬眼望去,是那一层层的绿意,似乎一层绿过一层。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道旁的高大树木似绿色走廊,撑起厚厚的荫凉,炎炎夏日,走在树下,不觉得热,微风吹过,还有些许凉意呢。


漫步在雨花台的中心深处,听着从绿竹林间传来阵阵蝉鸣声,心境随之欢悦起来。“竹径条条通幽处,游人处处画中行”。


秋季的雨花台是成熟的,美好悦人。


秋风乍起,梧桐叶落。早晨,路上铺了一层金黄,只听得行人脚下“沙沙”的响,时而有落叶迎面扑来飘落在眼前。这可忙坏了环卫工人,才刚扫完,又见悄然落下一片。仰望那落得光光的,高高的枝丫,直指天空,这才叫真正的“参天大树”呢。


松柏的叶子变成深绿,几近墨绿色的了。


纪念碑与纪念馆之间的倒影池,秋天的池水更清更碧。倒映其中的纪念碑、纪念馆及四周景物也更清晰,更巍峨,可谓“秋水共景观一色。”


冬令的雨花台是肃穆的,庄重怡人。


雪后的雨花台别有一番景致。从纪念馆瞻望雪中的纪念碑,似乎比平常更高远,更肃穆了。那两旁行道树裹着银装,似列队在纪念逝去的先烈们。


烈士群雕在白茫茫的苍穹下威然耸立,前方广场上的雪松似穿着银色铠甲的卫士静静地站成两排。


白雪覆盖的雨花阁,似琼楼玉宇,与苍茫的天空浑然一体,如海市蜃楼一般。


来到雨花台,必寻雨花石。


“雨花石为女娲补天之遗石”是雨花石传说之一。“天也物也,物有不足,故昔女娲氏炼五色之石,以补其阙。”


雨花石文化区位于雨花台东侧。文化区入口处照壁上“天降花雨”碑刻是由栖霞寺住持隆相大师亲笔题写,照壁前设有高1.8米的雨花宝鼎。再往里走便看到《登台问天》雕塑,雕塑顶端佛手结印向天,直指苍穹,落花如雨,点花成石,营造出云光法师登台问天,讲经传法,感动天地,天降花雨的玄妙场景。过了雕塑,就来到雨花石滩,上有曲折栈道,下有大量的雨花石,途中还有云雾缭绕的喷泉,供游人捡石、赏石、游玩……


“六朝雨花凝天地神韵,一部青史铸千秋圣台!”庄严秀丽的雨花台如诗、如画、如歌!


                                             插图/作者提供


作者
简介
孙自敏,笔名:古风,居于江苏南京,一个喜好文字的女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