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年级男孩痴迷做饭,妈妈崩溃了:他数学才得一分!

 瑞思英语 2021-02-07

前一段时间,浙江衢州的12岁男孩给妈妈做饭的视频挺火,引来了很多家长的羡慕。

很多网友都说:这样的孩子给我来一沓!

然而,杭州的一位妈妈,却因为儿子沉迷做饭苦恼不已。

了解得知,她的儿子从三年级时开始痴迷于做饭,已经坚持给爸妈做饭3年,每天为了改变菜式花样,可谓绞尽脑汁。

按理来说,孩子喜欢做饭并不是一件坏事儿。可是随着时间变化,妈妈发现孩子放学之后也不做作业了,只顾着研究菜谱,甚至会把自己所有的零花钱都用在做菜研究中……

厨艺日渐提升,学业却直线下滑,有一次考试数学只考了1分……爸爸妈妈用了各种方法补救,但效果甚微。

最后咨询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医生,在医生的引导下,孩子才慢慢意识到了兴趣是什么,明白了学业是兴趣的基础,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有更多的发展可能。

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应当以鼓励为主,特别是孩子的兴趣爱好可能是他以后的一技之长。

但是不管兴趣是什么,学业都是基础,尤其是对于低幼龄孩子而言,不能只顾兴趣而荒废学业,本末倒置,只有打好地基的孩子未来才能走的更加长远。

而且,只有让孩子在包容和鼓励中感受到被爱与被尊重,孩子才有可能朝着家长的期望慢慢前进。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的认识兴趣,更好的平衡孩子的学业和兴趣呢?咱们往下看👇

兴趣爱好是孩子成功的金钥匙

在英国,有一位看门人,因为其“磨镜片”的兴趣爱好,不仅令他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还能享誉世界。这个人便是被称为微生物学开拓者的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小的时候,接受过一些基础教育,但是由于家境贫寒,最后只能到首都阿姆斯特丹当了一名学徒,学徒生涯结束后他便回到了家乡,成为市政厅的一名看门人。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朋友口中得知了磨制放大镜的事情,对此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自己寻找玻璃耐心地磨起了镜片,在随后的日子里,列文虎克虽然换了几个工作,但是他对于磨制镜片制作放大镜的兴趣从来没有降低。

最终,在朋友格拉夫的劝说下,他用自己制作的第一台显微镜发现的奇妙世界发表了论文《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这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轰动,而显微镜的出现也为人类开辟了一片崭新的科学研究天地。

从列文虎克的事例来看,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一件好事情,可能不是每一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都可以创造斐然成就,但是这些爱好可以拓展孩子的视野,成为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

一个积极的兴趣爱好也会让孩子感受到生活充实,感觉到人世间的美好,继而促使他们热爱生活,珍惜时光。

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

用专业知识帮助孩子认清现实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孩子都迷恋上了电子竞技游戏,再加上随着职业竞技比赛的增多,很多孩子产生了想要成为一名职业电子竞技选手的想法。

有一些孩子,可能仅仅因为打游戏技术好一点,便凭一腔孤勇,誓要成为一名职业选手。

小帅便是其中一员,平时沉迷游戏还患有自闭症,父母花费了几十万元治疗也是收效甚微。

父母也不能理解,为什么孩子对游戏如此痴迷。最后无奈之下,他们把孩子送进了一所电竞劝退学校,很多如小师一般的孩子都能在这里认识到自己与职业选手的差距,回归现实,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小帅慢慢地对自己的游戏水平产生了质疑,不再盲目自负。

终于有一天,小帅不仅对电子竞技有了清醒的认识,还愿意主动和父母说话了。最终,在父母的积极配合与引导下,小帅的自闭症也有所缓解,最终成功回归课堂。

小帅的事例告诉我们:兴趣爱好作为生活的调剂本无可厚非,但若要长远发展,需要契合孩子的天赋与能力,不能盲目分跟风或盲目自信,要让孩子认清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

如何平衡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学业

父母是关键

站在父母的角度来说,学业才是孩子安身立命的根本;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兴趣爱好才是他们的快乐来源。父母若一味的强迫孩子以学业为主,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在兴趣爱好上,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父母应该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但是也要告诉孩子任何兴趣爱好的基础都是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家长可提一些有效有益的建议启发孩子去思考。

另外,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痛苦”,需要在前方设置“快乐”,这样拥有期待的东西才会不那么痛苦。

父母也可以为孩子设置快乐的奖励,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基于孩子积极的引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