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GB/T 7106

 检测189 2021-02-07

门窗幕墙网一、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确定问题

1、GB/T7106-2019中取消了分级表,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等级应该如何判定?

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GB/T31433《建筑幕墙、门窗通用技术条件》定级。GB/T7106-2019中7.4.1.2.2条、8.5.1条、9.3.3.1.3条中均明确了按照该标准定级。

2、GB/T7106-2019气密性能定级依据为GB/T31433,但GB/T31433里面没有提到是在10Pa下面的分级指标值,如何理解?

答:GB/T7106-2019中7.4.1.1.3条已转为10Pa压力差下的空气渗透量,第7.4.1.2条确定了分级指标值,再按照GB/T31433判定。

3、同样试件,与GB/T7106-2008相比,按GB/T7106-2019检测的水密性能等级会变差,对吗?

答:淋水量相同时是对的。与GB/T7106-2008相比,按GB/T7106-2019的水密性能检测结果更严格。GB/T7106-2019中8.5.1条中为“最小值”,而在GB/T7106-2008中8.5条为“算术平均值”。

二、气密性能检测问题

4、气密性能工程检测,没有工程设计值时应该如何处理?

答:GB/T7106-2019中7.1.2条规定“当工程对检测压力无设计要求时,可按7.1.1进行”,即没有气密性能工程设计值时,按定级检测即可。

目前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给出的是外窗气密性能级别要求,因而绝大多数只能提供级别,无法提供工程设计值,按定级检测即可。

5、气密性能工程检测,假如工程设计压力值是100Pa,可以直接加压到100Pa吗,还是逐级加压到100Pa?

答:GB/T7106-2019中7.1.2条规定“工程检测时,检测压力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的压力进行加压,检测加压顺序见图3”。图3在预备加压后,直接加压到工程设计压力值,不需要逐级加压。

6、在做气密性能工程检测时,工程设计压力值和风荷载标准值的10%是不是一个数值?

答:不是的,二者没有关联。如果委托方无法提供气密性能工程设计压力值,按定级检测即可。

三、风荷载标准值确定问题

7、GB/T7106-2019中抗风压性能检测时,风荷载标准值Wk怎么确定?需要委托方提供吗?

答:GB/T7106-2019中9.1给出了“风荷载标准值Wk应按GB50009《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规定的方法确定”;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涉及工程所在地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类别、高度、体型系数、阵风系数等参数,一般由建筑设计确定,因此需要委托方提供。

委托方一般需要提供两个值:风荷载标准值和风荷载设计值;现在风荷载设计值一般取为风荷载标准值的1.5倍。

如果委托方笼统提供“设计值”,需要和委托方确认该“设计值”为风荷载标准值还是风荷载设计值。

8、工程图纸只写了抗风压性能级别要求,风荷载标准值是对应级别的分级指标值P3吗?

答:是的。如果委托方仅提供了抗风压性能级别,则该级别对应的分级指标值P3即为风荷载标准值。

9、同一试件,产品设计风荷载标准值P3、风荷载标准值P3’、风荷载标准值Wk是相同值吗?

答:三者可认为是同一概念在不同语境下的分别表述。需要说明的是,产品设计风荷载标准值P3是通过测试P1计算得到的;而风荷载标准值P3’、风荷载标准值Wk则是需要委托方提供的,二者数值相同。

四、变形检测挠度要求问题

10、GB/T7106-2019中删除了GB/T7106-2008中“表7不同类型试件变形检测对应的最大面法线挠度(角位移值)”,那么最大面法线允许挠度怎么计算?

答:GB/T7106-2019中9.2.4.1中规定“不同类型试件变形检测时对应的最大面法线挠度(角位移值)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要求。”

GB/T7106-2019以注的形式补充说明了“产品标准无要求时,玻璃面板允许挠度取短边1/60;面板为中空玻璃时,杆件允许挠度为1/150,面板为单层或夹层玻璃时,杆件允许挠度为1/100。”实际在应用时,还应以产品标准的要求为准。

什么是产品标准呢?

铝合金门窗产品标准为GB/T8478-2020《铝合金门窗》,其中5.6.1.1条给出了允许挠度。

塑料门窗产品标准为GB/T28886-2012《建筑用塑料门》和GB/T28887-2012《建筑用塑料窗》;其它门窗产品参见各自产品标准。

11、GB/T7106-2019附录C的C.5.2中,试件变形检测最大面法线挠度值1400÷375=3.73mm,这个375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答:问题10答案中,提出了“面板为中空玻璃时,杆件允许挠度为1/150”,这个1/150对应的压力是P3,变形检测时压力为P1,P3=2.5P1;因此变形检测时挠度控制值就是1/150÷2.5=1/375。

当然,如果产品标准有不同规定时,这个值还要根据产品标准的规定来确定。

12、面法线挠度、相对面法线挠度、允许挠度(允许相对面法线挠度)、最大面法线挠度之间的关系?

答:面法线挠度是位移值,是中心点位移减去两端位移平均值后的位移值;相对面法线挠度是比值,是面法线挠度与两端测点距离的比值;

允许挠度(允许相对面法线挠度)是产品标准要求的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的相对面法线挠度值;产品标准要求的最大面法线挠度与允许挠度(允许相对面法线挠度)是一致的。

五、P1、P2、P3、Pmax和定级问题

13、GB/T7106-2019附录C的C.5.2中,P1为2754Pa,那么P3(=2.5P1)是6885Pa,Pmax(1.5P3)是10327.5Pa,是这样计算的吗?

答:是的。按照GB/T7106-2019规定,P3=2.5P1,Pmax=1.4P3,但GB50068-2018已将可变作用分项系数调整为1.5,因而Pmax=1.5P3。

14、抗风压性能定级检测、工程检测时,安全检测时需要安装位移计吗?反复加压检测时需要安装位移计吗?

答:抗风压性能定级检测、工程检测时,安全检测中的产品设计风荷载标准值P3和风荷载标准值P3’需要安装位移计,因为需要记录风荷载标准值下的相对面法线挠度(角位移值);产品设计风荷载设计值Pmax和风荷载设计值P’max检测时不需要安装位移计;反复加压检测时不需要安装位移计。

15、GB/T7106-2019中抗风压性能是按风荷载设计值进行定级吗?比如风荷载设计值为2.5kPa,风荷载标准值P3为1.666kPa,抗风压等级是几级?

答:GB/T7106-2019中9.3分别针对试件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的不同阶段的情况,包括变形检测、反复加压检测和安全检测阶段的评定进行了规定。

定级分为两种情况:

一、P1、P2、P3检测中试件出现了损坏或功能障碍

根据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的不同阶段,以相应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压力差作为Pmax,按±Pmax/1.4(现为1.5)中绝对值较小者进行定级。

二、直至Pmax检测试件仍未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

按±中绝对值较小者定级。

因此,上面的例子中,风荷载设计值为2.5kPa,风荷载标准值P3为1.666kPa。需要根据试件检测结果情况进行定级。

16、GB/T7106-2019“9.3检测结果的评定”的变形检测、反复检测、安全检测中,当检测中试件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时,以相应压力差值的前一级压力差作为Pmax,这个“前一级压力差”指什么,如何取值?

答:前一级压力差中的“级”不同于抗风压定级表中的“级”,指的是试件未出现损坏和功能障碍的最大检测压力差。以变形检测为例,标准中加压要求如下:

假如在升压至1860Pa出现损坏或功能障碍,此时应以前一级稳定压力差作为Pmax,比如1750Pa。

六、附录C回归计算问题

17、GB/T7106-2019中,门窗抗风压性能变形检测P1值不超过2000Pa时,还需要回归计算吗?

答:需要。由于试件和测试误差原因,测出来的变形量和压力值都不是线性的;另外,压力一般是以250Pa作为一个加压级数,很难保证达到允许挠度值时压力正好是250Pa的倍数。

假设1500Pa时相对挠度为1/400,1750Pa时相对挠度为1/330,那么要得到相对挠度1/375时对应的压力差,就要进行回归计算。

18、GB/T7106-2019中,气密性能回归计算时,150Pa压差参与回归计算吗?附录C.3示例中没有150Pa。

答:150Pa只有加压阶段,没有减压阶段的数据,所以不参与回归计算。标准7.4.1.1.1条中参与计算的均为各压力差在加压和减压阶段下的平均值。

在数字压力传感器校准证书中,校准结果一栏一般都会提供正行程(加压)和反行程(减压)的校准结果,二者往往并不一致。

以上是针对大家关注较多问题的梳理和回答,共6类18个问题,如您有更多问题,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