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慈善日诗歌朗诵作品】李建设丨爱心施粥情满昆阳

 智泉流韵原创 2021-02-07





爱心施粥情满昆阳

作者/李建设

 
时针已经指向零时,司晨的雄鸡还在懒洋洋地昏睡。天,那阴郁着脸,拉短了清晨到黄昏的距离。夜,黑沉沉地,苍茫寂静。没有月的笑容,没有星星的眨眼,只有路旁的霓虹灯在夜幕中闪烁,这座城市还没有苏醒。但在叶县健康路西段的五谷食府里灯火通明,姐妹们仍在不停地忙碌着。这边淘洗、添水、下料、点火,那边包子上笼、馒头铺案,后面萝卜、洋葱几样小菜已经备齐。他们要在这里举行一个特殊活动——腊八节施粥。
天刚亮,天空中就飘下零星的雪花,北风也来凑热闹,刮得路边的柳枝东摇西晃,门口的横幅上“爱心施粥,情满昆阳”几个红色字格外鲜艳,似几颗跳动的音符。一会儿功夫,热腾腾的腊八粥、馒头、包子和小菜抬了出来,在门口一字排开。尽管他们疲惫交加,但看到行人来临,乐呵呵的笑脸挂在嘴边,掩饰了几天的辛苦劳作。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在传统社会,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的穷人在腊月格外难熬。所谓“几家欢乐几家愁”,一些家庭可以吃穿不愁,一些家庭则缺衣少食。形成贫富落差,阶层矛盾不断激化,导致盗窃频发,社会不稳定。所以,人们就特别注重在腊月施德行善,通过施救,帮助贫穷者度过漫漫严冬,顺利熬过年关,腊八施粥的传统正是这样形成的。
现在的施粥已经没有赈济穷人的意味,施粥不仅仅是传承古老的民俗,为民众祈福送吉祥,更主要是把大家聚在一起,回味人生甘苦,劝导人们不要忘本。养生专家认为,寒为阴邪,是冬季的主气,易伤人体阳气,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从营养功效看,腊八粥更是具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之功,并有御寒作用,是冬令的滋补佳品,故能传承百代而不衰。
今年的腊八节,尽管天气有些寒冷,但依旧挡不住人们品尝腊八粥的热情。七点刚过,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天真可爱的上学儿童,也有满头银发的散步老人;有攀爬高楼的建筑民工,也有赶集卖菜的远道乡邻;有挎包逛街的摩登女郎,也有骑车上班的年轻人群;有穿戴环卫标志的清洁工,也有鼻梁上架着眼镜的乡绅。他们有专程赶来感受传统民俗,也有路过被这一举动吸引过来的。一百多平米的大厅,被围得水泄不通,一拨人走了,另一拨人又来了,走走来来,如星星过月,川流不息。大家喝着浓香四溢、香甜味美的腊八粥,乐在心中,真正享受了一次传统文化大餐。
我国过腊八节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关于它的来历也有多种说法。
皇帝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给财主家放牛。腊月初八那天牵牛过独木桥,牛腿折断了,财主把他关进一间房子里。朱元璋又冷又饿,忽然发现屋里有一个老鼠洞。扒开一看,里面有七八种五谷杂粮,他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一锅粥,吃起来香甜可口。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那个特殊的日子,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命名为腊八粥。
佛教说: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的折磨,又不满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经六年虔心修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有的寺院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又把它叫做“佛粥”。
岳飞说: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腊月初八这一天,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岳飞死后,人人们出于对忠臣岳飞的怀念,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长城说:秦始皇召集天下民工修建长城,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便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这些修长城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吃腊八粥,以示纪念。
警示说:有老两口一生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他们的儿子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致使境衰败。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接济,煮了一锅混合粥。这顿粥让小两口回头醒悟,从此改掉恶习,勤恳劳动,节约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警告教育后人的。
从早到中午,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前来吃粥的来了一拨又一拨,稀粥熬了一锅又一锅,馒头蒸了一笼又一笼,小菜调了一盆又一盆,碗筷洗了一次又一次。人们之所以不惜冒着寒风费时耗力地跑来吃粥,是为了体味人与人互相关怀的气氛,恢复那些曾经的体恤或被体恤的记忆,在腊八粥的香气中追念一种久远的慈善传统。
腊八节举办施粥活动的是老年爱心敬老院、五谷食府,组织者是叶县著名爱心人士董朵,她通过这几年不断地献爱心,关怀社会孤寡老人,颇有感触。她说:腊八节过去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逐疫去病强身的节日。近年来,许多地方开始恢复这一传统,而且场面一年更比一年火爆。非灾非荒,不饥不寒,施粥已不具有从前的赈济之意,更多是古老慈善传统的一种展示。腊八粥实际上不仅仅是一种食物,而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她同时呼吁社会,要大力发扬腊八粥文化,为腊八节贴上明确的慈善标签,使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慈善节日。
如果能够大力发扬光大腊八粥文化,借助这一时机进行更多的慈善活动,给予贫困者更多的救济,既是对贫困者的雪中送炭。又将这种关爱气氛带至春节乃至元宵节,从而营造出更加和谐的节日气氛。用实际行动诠释慈悲情怀,用慈善义举祈愿人们美好生活。这就是大家的心愿,这就是腊八施粥的初衷。
风再刮,雪在下,施粥活动仍在继续……


作者介绍:

  李建设,叶县人,共产党员,大专文化,助理会计师职称,粮食系统退休职工。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河南省老年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工作委员会副会长,《文艺界》执行主编,《智泉流韵》文学平台主编,《叶县史蕴》《澧水》编委。作品散见于平顶山《鹰城炎黄》《鹰城》《鹰城企业家》《平顶山地域文化》和《叶县史蕴》《澧水》《东方文学》等期刊。出版有《夏李关帝情》《澧岸听风》文集。部分文章收入河南省老干部局《为河南现代化建设点赞征文选编》、叶县县委宣传部《沃土》和叶县文化局创作室《年度作品集》,有少量作品获奖。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上)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下)

【总第1123期】【名家大咖】【北京】金思宇丨“战疫”诗书作品之一

【总第1123期】【北京】叶建华丨“战役”诗书之十三

【总第1088期】“战疫”征文【河南】郭进拴|首发文——大爱满人间

【总第1093期】【名家大咖】【北京】叶建华丨“战疫”诗书选之一

【总第1092期】【特邀作家】【辽宁】蓝 歌丨底 气

【总第1000期】热烈祝贺《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上线3周年出刊1000期

【总第1033期】纸刊《文艺界》免费发稿通知

【总第1033期】《智泉流韵》文学平台免费发稿及稿酬规则通知

【总第1087期】《文艺界》“抗击新型肺炎”文学作品征稿启事  

【总第1075期】《文艺界》总第四期发布,电子杂志同期推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