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第1285期】【智泉聊书】【中国作协会员】郭进拴丨读赵富海《南丁与文学豫军》有感

 智泉流韵原创 2021-02-07


读赵富海《南丁与文学豫军》有感
 
作者/郭进拴
 
 
赵富海,一九四五年生于东北,祖籍山东,定居郑州。
三十年文化行走和探寻,有二十余部地域文化、民俗风情著述出版发行。其中:老郑州三部获河南省“五个一”工程奖,(二〇五年——二〇一一年)河南省“金鼎奖”一等奖,《老郑州:民俗圣地老坟岗》被中央电视台“见证”拍摄为四集文化专题片《江湖》播出。
曾任《郑州法制报》总编,《跨世纪》杂志副主编、副社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郑州市作协副主席,嵩山文明研究院顾问,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古都郑州》杂志执行主编。


南丁与文学豫军,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标示,他是我三十年致力于历史文化研究、追随文学豫军旗帜的倾情至真的书写。
他是中国文坛的一个文化符号,中原文化历史长河中屈指可数的当代文贤。
新时期文学豫军的旗帜、园丁和领头羊,一代知识分子风骨的传承者、践行者——南丁。
赵富海的报告文学《南丁与文学豫军》是一部书写著名作家、文艺组织工作者南丁人生轨迹与事业成就的厚重之作。作品以虔敬扎实的笔触反映了共和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作家。南丁60余年为繁荣河南文学呕心沥血,带领文学豫军屡创辉煌的不凡业绩。本书分13章,外加附录作家学者看南丁,近30万字。南丁25岁成名,52岁担任河南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致力于新时期文学豫军的创建,张宇、李佩甫、田中禾、郑彦英、齐岸青等都是南丁调入河南专业创作队伍的代表作家,以他们为代表的文学豫军与陕军、晋军、湘军共同撑起了中国文学的一片蓝天。为中国新时期文学做出了突出贡献。
南丁的作品《检验工叶英》以一个时代的新人形象叶英,影响了几代人,入选1957年的高中语文课本,并译成英文,他的小说《旗》开反思文学的先河。在任省文联主席兼党组书记8年间,南丁视文联为家,为作家服务,繁荣文艺创作,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为河南文坛所有作家写评论、写序,积极向中国文坛推荐河南作家,他的文艺观,概括为一句话:与人民结合,为人民服务。
南丁,是一代知识分子风骨的传承者、践行者、一个中原优秀文化传统的开辟者、奠基者,一个新时期文学豫军的旗帜,园丁和领头羊,他是中原文化历史长河中屈指可数的当代文贤,一个中国文坛的文化符号。
《南丁与文学豫军》的作者赵富海,30多年来,他致力于中原文化的探寻、研究、写作,已有20部作品问世,其中“老郑州系列”影响深远。多部作品获河南省“五个一”奖、河南“金鼎奖”、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他曾致力杜甫、子产、白居易、李诫等历史文化人物的研究,近年,他转而研究现当代文化,他对南丁与文化豫军的研究,从个案到群体,从个人人格到地域文化,将历史文化研究的视野扩展到当代文化地理的深层,将中原文化的发展脉络与新时期文学豫军的崛起、繁荣联系起来。这部《南丁与文学豫军》,调动了赵富海先生自己生活的全部积累,从一种大文化观切入,梳理、整合史料近300万字,访谈数十次,5年前,其《南丁先生与文学豫军》发表在《文学自由谈》等杂志。南丁对党的文学事业负责、对人民无限忠诚,作者是以崇拜的敬畏之心,八易其稿完成这部大书。中国作协副主席廖奔先生为《南丁与文学豫军》写序,在全书序中为其做了深情解读。
中国作协主副主席廖奔等同志认为:这是一部极为特殊的文学传记,极为艺术地将回忆录、流派论、断代史、地域文化史有机地融合起来,从一个未被人使用过的视角论述了文学与环境、文学与文化、文学与群体、与个人的关系,情理充沛、真气饱满、引人深琢,开蒙发悟。
作家赵富海以崇敬之心写南丁。他认为:人性中有纯粹的、无限崇拜的底色,它是人的精神滋养,是引领生活的光芒,昏天黑地时,它把人性带到有光亮的出口。崇拜是他写作《南丁与文学豫军》的精神指引和动力。
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赵富海先生撰写的文学传记《南丁与文学豫军》读后可以概括为8个字: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眼前突兀竖起一座文学豫军的丰碑,对德艺双馨的南丁先生更加仰慕,对赵富海先生这部大作超越文本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们应该感谢赵富海先生,没有他的独特发现和独特表现,我们难以见到目前唯一一部洋洋30万言厚重翔实的南丁先生传记。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通过写一个人的文学与人生历程,状摹出一个时代,勾勒出了文学豫军的整体形象,写出了一部称得上信使的当代河南文学发展史,不仅让人们记住了河南作家和南丁,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南丁与文学豫军的影响。
知人论世,是作家撰写人物传记的前提条件。赵富海在这方面得天独厚。他与南丁有着30年超越一般朋友的交往,他是南丁亲自安排调到省文联的作家之一,曾经在南丁麾下工作多年,一直追随、景仰南丁,见证了南丁的人生历程,也目睹了文学豫军的发展历史。平时他就注意收集资料,后来又用3年的时间专门跟踪式采访南丁,且将五卷《南丁文集》烂熟于心。因此,他最有资格写南丁,最有条件为文学豫军立传,写出来的《文学与豫军》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南丁,原名何南丁,1931年生,2016年去世,祖籍安徽蚌埠。他不是河南人,却一辈子工作在河南,历任编辑、专业作家、省文联主席、党组书记。他不仅是作家、评论家,而且还是一位文学事业家、组织家。他甘为人梯,奖掖后人,将一生的智慧和才华全部贡献给了河南的文学事业,为营造文学豫军的小气候,发展、壮大文学豫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南丁不仅文学才能让人佩服,而且自身的人格魅力更让人折服。有人说,南丁是一个文化符号。也有人说,南丁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还有人说,南丁是一面旗帜,是中原文坛之祭酒。笔者则认为,南丁正如他的名字含有“丁”字一样,他就是一位地地道道、默默无闻倾注毕生心血激情浇灌河南豫军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辛勤的园丁。南丁还是一部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书,一部值得我们一辈子反复阅读的人生大书。
面对复杂的南丁现象,作者怎样去解读南丁这部大书呢?赵富海的写法与众不同,别开生面。正如作者在《记住(代后记)》所说,“我以大文化为视点,以当代中国文学史背景切入,跨文体写作,采用小说结构、散文笔法、诗歌意境结构全书。以20多万字的容量,几十幅老照片的匹配,描摹南丁这一中国文学的文化符号,展示南丁与文学豫军这一中国文学史的标识和文化现象”。
全书12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一个方面,既按照时间顺序谋篇布局,又不完全按照时间顺序;既遵循线性脉络,单线推进,又不完全刻意于此,而是旁征博引,纵横开阖,汪洋恣肆,淋漓尽致。整体上以叙事为主,局部却描写、议论、抒情兼而有之,风情万种,摇曳多姿,语言明快,干净利落。行文非常符合传主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性格特点,往往三言两语就将传主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作者的文字功夫令读者击节赞赏。
《南丁与文学豫军》不仅文学味道浓,而且文化味道足。大而言之,中原文化;小而言之,豫西文化,还有省会文化、机关文化、人际交往、处世之道、人生哲学,等等,贯穿全书字里行间,读起来分明感觉文采飞扬、趣味横生与激情澎湃扑面而来,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浑身舒泰。
读《南丁与文学豫军》,没有“隔”的感觉,更多的是感同身受,常常不由自主把自己带入进去,与传主的坎坷命运、几度沉浮同悲同喜。究其原因,也许笔者是“过来人”的缘故,也许是笔者喜爱文学评论写作,一直跟踪河南文学的原因,对作者所描写的河南文坛的大事件并不陌生,对其所记述的南丁与张宇、李佩甫、田中禾、杨东明、张一弓等作家的交往早有耳闻,所以读起来多了一份亲切感、认同感。
正如廖奔在《序》中所写的那样:
我是河南人,河南出作家。徐玉诺、苏金伞、姚雪垠、李季、魏巍、赵青勃、李凖、张有德、乔典运、段荃法、徐慎、张一弓、田中禾、张宇、李佩甫……南丁说:文学豫军。
我是南阳人,南阳出小说家。二月河、周同宾、孙建英、殷德杰、周熠、李克定、李天岑、马本德、赵德玺、行者、秦俊、王俊义、窦跃生、廖华歌、张克峰、韩向阳……南丁说:小说出南阳。
南丁谁也?河南名作家,20世纪50年代以小说《检验工叶英》《科长》成名,80年代以小说《旗》开反思文学先河,《他们两个短暂一生的编年史》《尾巴》对文坛影响深刻,随即掌河南作协、文联牛耳,拉起文学豫军,小说散文随笔诗歌评论各体皆备,叱咤河南文坛30年。
中华先民以为河南据天地之中,赵富海《历史走动的声音》之著,即通过对中岳嵩山“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落方位观、文化脉与精神源的叩问,探询古人的天地宇宙人文思维方式。河南人因此爱说“中”。河南文化人因此而自豪、自信、自强,当然我希望没有捎带上自大、自满、自闭。河南作家乔典运说:河南是中国的娘。皖人南丁也说:中州语言甲天下。他推崇河南话,特别是农民语言,生动、形象、准确、精练、幽默、上口、易懂、内涵丰富。赵富海鲁人,也认为河南语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我离开了河南,又长期脱离了文学创作,但对文学豫军也耳熟能详,更知有小说宛(南阳)军,又更知有中州作家群。我与他们擦肩而过。当年,我在黄泛区知青农场懵懂学诗时,河南诗界苏金伞俯瞰众生,王绶青、王怀让如日中天。古典、外来之外,我读郭沫若、闻一多、艾青、李季、臧克家、阮章竞、贺敬之、郭小川、李瑛、严阵、雷抒雁。处女作《风雨护秧》发表在1974年《河南文艺》上。1979年写《我是个偶像崇拜者》投《诗刊》,通知采用后又退回,编辑写了封中肯的道歉信,说是风向突变——它浇息了我成为新诗人的激情,于是去搞文艺理论。我在北京用公共语写作,自己觉得脱离了语言本土,不接地气。也有离开而未脱地气的,如豫籍旅京作家成就卓显者周大新、刘庆邦、朱秀海、刘震云、阎连科、柳建伟,他们被笼统包括在中州作家群内。现我工作回归作家队伍,可以重新打理旧业了,颇感惬意。赵富海的《南丁与文学豫军》来得逢时,为我了解区域文学状况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切入口,我因而不胜欣跃。
文学豫军!中原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前灾荒战乱频仍,水旱黄汤蒋日伪拉锯,文人们逃难离散躲避不及,未能像陕晋冀鲁和东北那样聚合起文学新军,尽管此后奋起直追,仍然长久不可望人项背。新时期河南农村题材创作井喷,豫军成形。富海说,20世纪80年代后,文学豫军的干将们多自学成才,分布各处,身份从农民、工人、教师、干部到编辑、记者不等。“黄埔一期”(1980年河南省第一期文学讲习班)开始把他们集合,树旗者南丁。南丁育人团军,经他手调入文学岗位而至今活跃的作家有夏挽群、田中禾、张斌、孙方友、李佩甫、郑彦英、杨东明、齐岸青、赵富海等,组建起一支强健的专业作家队伍,给它宽松的写作环境,并以众多评点文章团聚、培育和扶持它。南丁领导并创办了大型文学期刊《莽原》以及《故事家》《散文选刊》《当代人报》《传奇文学选刊》《文艺百家报》《专业户报》等,筹建了文学院,为河南文坛开辟出阵地:搭个窝,你们在这里下蛋吧。
蛋陆续下出,地域、环境、氛围、气候、基因、气质、风格、流派的体现与集合体,所谓“国风”——中原文学之风。文学豫军多为新时期的一代人,如写小说成绩卓显而上面未提到的南豫见、王钢、墨白、孟宪明、王安琪、邵丽、李洱、乔叶、郭萍、原非、申剑、郑竞业、朱根发、刘向阳、兀好民、张兴元、侯钰鑫、傅爱毛等等。又有散文名家王剑冰。南丁说:河南省创作优势在农村题材,作家多是写农村的好手,作品的乡土韵味耐人品尝。从此豫军横空出世进入中国文坛,至上世纪90年代起与文学陕军、晋军、湘军、京派、海派、白洋淀派争锋逐鹿。南丁的个人贡献在于为文学豫军开掘出一片土壤,呵护出一个环境,改变了一方水土,氤氲成一个气场,使之葱郁成一片共生林,从而创造出一个特定时段的文学气候圈,烘托出近30年的河南文坛盛世。一方人文物理奠定一方文学。诗的建安诗派、齐梁体、大历十才子、新乐府运动,词的花间派、辛词豪放派,戏曲的吴江派、苏州派,绘画的吴门画派、扬州八怪,皆有生态类同处。
文坛上或少成就一位小说大家,河南文学苗圃却出现一位不可或缺的园丁。南丁虽未尽罄个体创作之才,却竖起了一方文学旗帜,人称“中原文坛祭酒”,他把一段区域文化创造织入了中国文学大纛,丰盈了当代文学史。尽管他自己遗憾:遏止住小说创作的好势头去当了8年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没能写出一部长篇小说。然而,南丁既立了言更立了德,他成为中原文化的一个特殊符号,南丁现象则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成功案例。
南丁行了善政,行善政是会被人记住的。富海说,南丁的善政就是对作家你我不分家、宽厚待人,在一起抽烟、喝酒、啜茶、聊大天中了解大家的需求,然后热心、诚心、急心地想方设法解决文学的条件问题,为作家写作铺路搭桥。他为人淳朴坦诚、幽默洒脱,执著于责任和服务,慷慨地挥洒着温馨与爱。于是,作家们也就把他当成哥儿们兄弟,推心置腹,更景仰他的人格魅力而齐集麾下。南丁说:作家最终拼的是人格。河南文坛气候也一度系于南丁的人格——这也是富海写作《南丁与文学豫军》的初衷。许多作家感恩于南丁的拔擢,他在现体制下帮助这些人从生存状态进入创作境界,于是,他们成名成家不忘本原:盛名岂止因佳作,兴振豫军无量功。文学豫军中人对南丁的崇仰,更是一代作家对合宜旗手及其所创辟文学环境的依恃、眷恋与珍惜。我从中看到的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依存关系,体味到的是鱼水和谐互相滋养的融洽气氛,感慨的是个体精神对区域文化气候的影响之大。文学豫军享有了这个前提,这是中原文学之幸。
文学是脆弱的,文学环境是脆弱的,人也是脆弱的,南丁终因年龄原因要谢幕了。但愿南丁的谢幕没有带走河南的一个文学时代。富海作为此一时代的个中人,在经历了文学豫军的鼎盛时期之后,回顾生长环境,用一首牧歌式的追忆作品,为南丁、也为这个文学时代铸刻了碑铭。
这个文学时代由一批信奉生活真知的人构成,他们为文学遭尽磨难蹉跎也享受到其光鲜荣耀,至今还恪守着既定的观念:深入生活。小说《鸡毛信》作者华山,虽娶了著名粤剧艺术家红线女为夫人,仍常年屯住河南太行山脉中的林县,写红旗渠,南丁说他魂系太行,最后骨灰撒入漳河。1958年被打成右派落户大别山4年的南丁受华山激励,为了深入了解山民,1970年又自愿举家迁入南阳伏牛山腹地3年。1961年,在兰州大学中文系读三年级的田中禾为了当作家,退学做了农民,写出后来影响全国的系列小说。即使被打成右派,他们也讴歌生活的馈赠。国庆10周年,在新县劳动改造的右派作家南丁和徐慎举酒庆贺,徐慎说:“他们不当右派能这样深这样近地了解生活了解人民吗?咋能写出好作品?就得看着咱们写!来,为他们没有当右派咱们当了右派干杯!”而今的网络文学写手日书万言夜进斗金,早已与深入生活派道不同不相与谋。富海也在为深入生活派撰写一首挽歌吗?


富海是文学豫军中一个独特的存在。他不安分于写小说,是小说家里喜欢谈历史文化的,他的作品写中州、写民俗、写盆景,却又用小说结构、散文笔法、诗歌意境来组合,语言则口头而家常,使你于惊诧艳羡中感受别样文境与别样心境。此书亦写法别致、结构新奇,不同于同类作品,既非文学史,亦非回忆录,亲历、直感、生动、贴切,边阐发其思边介绍背景边回忆中人边叙议评点。手法则回环牵绕,连带出击,似以人为经,又以时为线,更以思路牵文脉、作品带时代,跟着感觉、回忆走,解读作品不仅理性把握而且直感切近,细节多于概括,鲜活多于枯涩,遣词汪洋恣肆,文思汹涌澎湃,联想式的、跳跃的、意识流的,忽而描写,忽而引文,忽而评议,忽而感叹,“拿来”甚至不用引号,你竟分不清是谁的文字,然而却出奇和谐地风格统一,组成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的理论推衍与真实生活图景。这是血肉粘连而非冷静旁观的议论,尽管也有理论框定,观察眼光与描写笔触却是小说式的,烟雾一缕,娓娓道来。如说南丁:稳如山石,静如止水,且加入人格评判:正派友好善良厚道。还特别点出南丁的悲悯情怀。写一个人,却状摹出一个时代,勾勒出了文学豫军的整体形象。当然,崇敬心态与追随者身份而非驾驭视角,或限制了作者对于对象的宏观定位与客观评述,但你能苛求知恩图报么?
于是,一部极为特殊的文学传记、回忆录、流派论、断代史合成了,从一个未被人使用过的视角论述了文学与环境、与氛围、与群体、与个人的关系,情理充沛、真气饱涨、引人深琢、开蒙发悟。
我于是也仿其笔法,赓其韵也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好,总归不是我的惯常做法,在我的文集里从未出现过此种风格,写出上面文字。遭赵拐带?借赵突围?
 


作者介绍:

 郭进拴,笔名智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智泉流韵》原创文学公众平台创始人,《文艺界》杂志社社长、总编。已出版《湛河大决战》《磊裕烽火》《洪流滚滚》《美女山,美人河》《六十岁说》《童趣儿》《人间真情》《命运》《我的鳌头》《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壮歌风云路》《月是故乡明》《岁月芬芳》《新城美韵》《乡情老更深》等五十六部。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上)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下)

【总第1123期】【名家大咖】【北京】金思宇丨“战疫”诗书作品之一

【总第1123期】【北京】叶建华丨“战役”诗书之十三

【总第1088期】“战疫”征文【河南】郭进拴|首发文——大爱满人间

【总第1093期】【名家大咖】【北京】叶建华丨“战疫”诗书选之一

【总第1092期】【特邀作家】【辽宁】蓝 歌丨底 气

【总第1000期】热烈祝贺《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上线3周年出刊1000期

【总第1033期】纸刊《文艺界》免费发稿通知

【总第1033期】《智泉流韵》文学平台免费发稿及稿酬规则通知

【总第1087期】《文艺界》“抗击新型肺炎”文学作品征稿启事  

【总第1075期】《文艺界》总第四期发布,电子杂志同期推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