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宝丰】朱硕民丨那些年,那些事儿

 智泉流韵原创 2021-02-07


那些年,那些事儿
 
作者/朱硕民
 
 
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我高中毕业回到宝丰县小店乡石洼村,适逢农村正在推行土地承包,家里分到了8亩责任田。当时,大姐二姐已经出嫁,弟弟还在上学,由于父亲在县城工作,17岁的我就和三姐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听着大喇叭里播放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开始了与扬场放磙、犁耧锄耙打交道的日子。家里还饲养了500多只白来航母鸡,种了一亩多蔬菜,房后有一沟莲藕,整天起早贪黑,唯一的愿望就是早点过上好日子。那一年的冬天,我还参加了全县第一次勤劳致富表彰大会,县长为我们佩戴大红花。
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人,咋就写上新闻了呢?说起那些年,那些事儿,纯属偶然,有时候连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1984年的春节刚过,村长通知我参加乡里成立的业余通讯组,负责本村的新闻报道。那年的三夏时节,六组的赵长发和媳妇去粮所交公粮,工作人员一时马虎多付了300多元钱,被他们当即退掉了。村支书知道后很高兴,就让我写个东西宣传一下,我听了也非常感动,就按照写记叙文的方法,写了一篇小通讯《小两口退款风格高》,寄出没几天就在省电台《农民之友》节目播出。几个月后的一天,秋雨淅沥,我去邻居家串门,看到墙上糊的报纸上有一篇介绍某地发展农村运输业的文章,我想村上也有不少人在火车站搞运输,是不是也能写个稿子呢?回到家就比葫芦画瓢写了一条消息,寄出不到一星期,《河南农民报》就以《火车站旁毛驴车队》为题在一版发表。
由于通讯组里只有我在省级媒体发了稿,在乡里很快轰动一时,引起领导关注。过了没几天,乡党委秘书和政府秘书来到我家,通知我到乡里当临干。当时,善良的父亲怕我水平不行难以胜任,就直接拒绝说“他那两下子干不了!”幸亏在外闯荡多年的大伯正回乡探亲,及时把父亲叫出来开导说,孩子出去干不好还能回来种地,在家里干不好你叫他去哪儿?感谢大伯一句话定了乾坤。
半年过后,适逢乡团委换届,领导又让我参与换届筹备并主持团代会,我当选为团委副书记,那一年才23岁。在乡里的一年多时间,接触到很多新东西,感觉一切好的,充满阳光期间,我在省闻单位发了20多篇稿子,大部分是发在《平顶山日报》顶山广播电台,开里有了一点小名气。到了年县烟草公司的领导李金报书记把我去写材料从此便烟草结下了不
可惜的是,期发表的那些稿都找不到了,只有与当年的同事和朋友在一起天时,偶尔被提被追忆。不经意间,那个年代与我们渐渐远下的只是梦中影像和无尽思念
有人说,80年代宛如春风前进希望激励你我生活这话一点不假。从农村出来到乡里到县城,我当了四五年临时工,直到有一天领导突然告诉我被转正了。非常感谢那个时期无私帮助过我的每一位领导和朋友,也十分怀念那个清澈如水、激情流溢的80年代,人们充满理想,社会风气清新,不唯文凭、不唯身份、不唯资历,不用托关系走后门,仅凭几篇发过的新闻稿子就能改变人生,就能决定命运!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宝丰的科技兴烟走在全国前列,烟叶生产水平提高很快,成为标杆。国家烟草局的有关领导以及中外著名烟草专家多次到宝丰考察指导,省市领导来的次数更多,国家烟草局和省烟草局多次在宝丰召开现场会,吸引了几十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这些都是很好的新闻素材,我因此写了不少稿子,报刊采用的也比较多。其中,反响比较大的有:在《人民日报》加花边发表的通讯《不“战”而胜夸宝丰》,在《人民日报》发表的访谈录《抓住机遇就是财富》,在《经济日报》二版头题发表的人物通讯《“烟王”张仁义》,在《半月谈》杂志配压题照片发表的通讯《烟叶王国争气歌》,在《新华社内部参考》发表的纪实《在质量品种效益上做文章》。其中《不“战”而胜夸宝丰》还配有编辑点评《有质量才能不“战”而胜》。1990年,在《平顶山日报》一版连续发表“宝丰烟叶生产系列调查”,第一篇在头题发表并配有编者按,其余四篇在倒头题加花边发表。值得提及的是,仅1993年一年,我在《平顶山日报》就发了7个一版头题。两年之后,我又被省、市两级分别授予自学成才奖。
至今我还非常怀念在县烟草公司当办公室主任的那几年。当时,上级在宝丰开会多,办公室办会的任务比较重,办公室的摊子也比较大,选拔的都是很优秀的年轻人,有才华有激情有干劲。除了正常工作之外,我还带领大家写新闻,像李建国、杨国辉、褚瑞娴,还有已经离开我们的帅哥王冠军,发稿子都比较多,有些还配有编者按或评论。印象当中,在《经济日报》“农村天地”版头题发表的通讯《农兴则商旺》,配有长篇评论《协调好利益关系最重要》,在《东方烟草报》一版头题发表的经验谈《抓住企业管理的“牛鼻子”》配有编辑点评《管理处处有“真经”》,在《东方烟草报》发表的通讯《车轮滚滚闯市场》配有编者按,在《平顶山日报》发表的人物通讯《烟农的贴心人陈庆芳》配有编辑点评。为此,我还两次在省烟草局召开的办公室工作会议上介绍过经验。
转眼到了世纪之交。1999年初夏时节,我作为特邀代表到广东澄海参加国家烟草局召开的《中国烟草》杂志社工作会议,并作了典型发言,苗绿社长遂提出让我到杂志社挂职锻炼。后来,国家烟草局人劳司办手续的处长说,县级公司的同志直接到国家烟草局机关挂职锻炼,在历史上还是首次。
领导第一次派我出差,是去厦门参加全国烟叶工作座谈会,福建省邵武市公司在会上展示了优质烟叶样品。晚上吃饭时,国家烟草局局长倪益瑾看到我和小乐同志就说,会议结束后你们俩不要回北京了,直接去邵武搞个实采访,要全国宣传邵武的经验。之后,我出了5000的通讯《邵武烟叶俏起来》,杂志社管业焦素彬社长在发时一是题好;二是结构合理,分明;三是有议有恰如其分,不人为拔高;四熟悉烟叶工作和烟叶知识文章发表后,国家烟叶公司陈江华处长说“内行看了能学到经验,外行看了也能明白篇稿子在福建引起了较大反响,《福建烟草》杂志主编陈秀琴老师给杂志社领导打电话,说稿子这样写既有典型性又不会造成先进典型的孤立,福建上上下下都认为写得不错。也正是这篇文章,让他们对我这个县里来的“泥腿子”也刮目相看了。
在杂志社的一年多时间,我北至东三省南到珠江畔,上至国家局下到县公司,跑工商业,跑烟叶产区,跑科研单位,还走出国门去柬埔寨采访,采写的新闻有通讯、侧记、访谈录和深度报道。这里边,《邵武烟叶俏起来》和《许昌“2·29打假之后》配有编后语,理财之道,兴企之策》配有编辑点评。我记得在杭州、昆明、南昌先后采访过国家烟草局三位副局长,在国家烟草局副局长郁源培办公室做过一次专访。我还与《经济日报》许宝健老师合写了一篇分析性报道《烟叶太多了,为啥还要种》,在《经济日报》一版头题用醒目标题发表,引起较大反响。文章在《经济日报》发表的当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就分别在早间的新闻节目中播出摘要,《文摘报》等一些报纸还先后转载。
一位诗人说过,生活眼前苟且,还有远方那些年,我喜欢新闻写作,虽然一直是“土八路”,也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但仍然乐此不疲。现在回想起来,是写新闻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奠定了工作和生活的基础。
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身上的农村烙印十分明显。比如,朴实率真的性格、吃苦耐劳的作风、容易满足的农民情怀,已经渗透进、流淌在我的血脉里。离开农村这么多年了,还是喜欢农村独有的乡土味道,下乡还是喜欢与农民聊天交流。由此,我写的文章大都平铺直叙,原汁原味,鲜有雕刻和修饰。
我非常怀念我的父亲。父亲是个文化人,学富五车,温文尔雅,早些年是县里有名的秀才,成语典故信手拈来。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耳濡目染,从小我就喜欢读书看报,上学对作文课有着浓厚的兴趣。父亲对我要求很严,从小到大,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总是用一种近乎挑剔的眼光审视我,用他的标准来要求我,恨铁不成钢。对我写的稿子也是这样,总认为质量太低,不能看。无形中促使我笨鸟先飞以勤补拙丝毫敢懈怠难忘2001初夏,在郑州的一家医院里,患重病的父亲病床上看我拿来的报纸杂志,有一天下午突笑眯眯地对我,有几篇文章要不是的名,我还为是人民》记者写的。这也一生对我的最高评价吧。两个月后,父亲就永远离开了我们。
人生一草木。回顾那些年的新闻写作道路,虽大部时间属于“新闻爱好者却孜孜矻矻,风雨兼程,不在意寒暑秋冬,不在乎山高水长,步履踏踏实实,依稀可见
一路来,真诚感谢曾关心帮助过我的位老师位领导记得在小学时候,和蔼可亲的班主任孙会云老师把自费订的《解放军文艺》杂志借给我阅读,每期都是他一看完就给我。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贫穷的农村看文学杂志简直就是一种奢侈,孙老师借我的《解放军文艺》更显得弥足珍贵。上高中期间,大名鼎鼎的许清忠老师是我的班主任,他博学多识,治学严谨,讲课抑扬顿挫,很有大家风范,我特别喜欢听他的课,许老师对我也厚爱有加。记得第二个学期总共写了5篇作文,许老师把我的每篇作文都作为范文点评,我的那个作文本也在年级传看,这从客观上也激励了我。初学新闻那会儿,村里的文化人、身边的领导和同事,都是我求教的老师。记得县委通讯组李虎勤组长还借我一本《新闻采访方法论》,后来又指导我鼓励我。
感激当年火热的宝丰烟草事业,是那辉煌的岁月培养了我,是那干事创业的环境造就了我。感激县烟草公司的老领导张仁义经理,重视新闻报道、支持新闻报道,使我没有虚度年华。后来,去北京出差的机会多了,又接触到一些新闻界的名家大家。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在90年代初,在新华社一座幽静小院里,曾两次拜访中新闻界泰斗任新华社社长穆青,当面聆听他老人家笑谈新闻写作,从县委记的榜样焦裕禄到《民呼唤焦裕禄》,侃侃而谈谆谆,让我受益匪浅1996秋天我去北京出差,国美术馆参穆青摄影展时,又幸运地遇见穆青老人,他还兴致勃勃地向介绍民日报》总编辑敬宜、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并分合影留念
难忘那些年,难忘那些事儿。

 

 
征文启事 :
第二届全国“孝贤杯”征文启事


作者介绍:

朱硕民,1963年生于河南宝丰农村,高中毕业后种过地,养过鸡,当过临时工,先后在宝丰和三门峡烟草系统工作,在行业主流媒体发表新闻作品数百篇。与人合著有《烟草发展之路》、《现代烟草生产经营管理》,编辑有《三门峡烟草道德故事》、《三门峡烟叶故事》。世纪之交曾上挂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杂志社,客串编辑、记者。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上)

【总第1174期】“智泉流韵”杯全国“战疫”征文各奖项揭晓(下)

【总第1123期】【名家大咖】【北京】金思宇丨“战疫”诗书作品之一

【总第1123期】【北京】叶建华丨“战役”诗书之十三

【总第1088期】“战疫”征文【河南】郭进拴|首发文——大爱满人间

【总第1000期】热烈祝贺《智泉流韵》微信文学平台上线3周年出刊1000期

【总第1033期】纸刊《文艺界》免费发稿通知

【总第1033期】《智泉流韵》文学平台免费发稿及稿酬规则通知

【总第1306期】《文艺界》“县慈善专刊”总第六期发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