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风泊客一席谈:七言古诗·洛桥晚望·孟郊

 高山仙人掌 2021-02-07

《洛桥晚望》   [中唐·孟郊·七古]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洛桥晚望》,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年)初,诗人随河南尹郑余庆为水路转运从事之时。
洛桥即天津桥。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横跨在穿过洛阳城的洛河之上,古人以为有天汉津梁的气象,故名天津桥。唐代亦称洛阳桥、津桥等。北对宫城正门,两侧为南北大道,是隋唐京都繁华的中心。今洛阳桥东的河床中,有一孔石拱桥基,上建方形小亭,相传即古天津桥遗址。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天津桥下的冰刚刚冻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几乎已经没了行人。
陌:东西向的小路。此处也可按街道理解。
(冬天来临了,)天津桥下的河水才刚刚冻结成冰,(加之可能也是晚上的缘故,)洛阳的街道上几乎没有了行人。
冬天的夜晚,寒冷刺骨。往昔热闹非凡的洛阳城中街道行人稀少。
可是唯独此时,还有一人在天津桥上。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皎洁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萧疏:形容树木叶落。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直见:但见。
榆柳萧疏楼阁闲”,眼前的榆柳叶落枝秃,往常热闹的亭台楼阁此刻也空寂无人。
月明直见嵩山雪”,但在明亮的月光之下,抬头远眺,直可以见到嵩山上的皑皑白雪!
月和雪在古代均有高洁之意。
此诗句句写景,前三句写冬晚寒色,一片空寂。末句写明月映照下,只见高耸的嵩山上白雪皑皑,一派冰清玉洁的境界。前人多称此诗笔力高简,末句尤是,画龙点睛。
虽然虽四十六岁高中进士第,但因环境和性格之故,仅仅担任一任溧阳尉的小官,终生困苦,晚年跟随友人到洛阳做幕僚,更是穷困潦倒。诗人此诗此意,伤感其中,却一直向往冰清玉洁,展示了诗人高远的襟怀。
本诗平水韵押韵,唯平仄八、九处不符合七绝的要求。故归于七言古诗。

《洛桥晚望》是唐朝诗人孟郊写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洛桥上欣赏“明月照积雪”的壮丽景象,展现出一个清新淡远的境界,寄寓着诗人高远纯洁的胸怀。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