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伪雄安概念、伪高送转概念,才是要警惕的对象!

 郭施亮 2021-02-07

  多家雄安概念股停牌核查,近期爆炒的雄安概念遭到了降温的冲击。与此同时,在监管重拳的压力下,高送转概念也成为了近期市场杀跌的重灾区,而部分高送转上市公司,也在监管压力下,迅速调整了相应的高送转方案,甚至采取了临时停牌等应对举措,试图迎合监管的要求。

  很显然,在严监管的模式下,近期持续活跃的雄安概念股以及高送转股的炒作热情,遭到了瞬间降温的影响。或许,对于上述概念股票来说,一纸政策的影响力还是相当明显的。

  实际上,上述概念板块的持续爆炒,或多或少引发了监管的重视。

  其中,以雄安概念股为例,自雄安新区设立的消息得以传出,港股以及美股中概股的股票先行,而后待A股清明假期之后,A股相应的雄安概念股票,得到了持续热炒的表现。然而,在短时间内,雄安概念股数量却获得了快速地增多,而雄安概念的吸金效应,也出现了迅猛飙升的迹象。

  雄安概念龙头股票的连续涨停,引发了雄安概念的大范围热炒。然而,在此期间,部分上市公司,却打着雄安的概念,或间接涉及雄安的业务,而获得了雄安概念股的称号。随之而至,则是价格的飙升,市值的增长,但对于这类型的上市公司,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雄安概念股,或其区域性特征并不明显,当一轮炒作行情之后,其价格严重透支掉未来盈利预期,而这类“伪雄安概念”却容易遭到市场的抛售,而后陷入至漫漫熊途的局面。对于高位接盘者而言,他们很容易陷入至深度套牢的状态之中。

  事实上,雄安新区的设立,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其战略性的任务。然而,对于这一新区的设立,却需要经过相对漫长的时间,才得以逐渐获得预期的效果。

  不过,对于股票市场而言,其往往提前反映出未来的预期,而在消息颁布之际,却容易遭到各路资金的大举炒作,但遗憾的是,因初期爆炒力度过大,价格严重透支掉未来的盈利预期。由此一来,在价格爆炒之后,往往离不开分化调整的局面,而一轮调整过后,真正受益的雄安概念股,也将会迎来中长期的布局期,而那些“伪雄安概念”,却由此步入漫漫熊途,投资者更需要警惕“伪雄安概念”爆炒之后的调整风险。

  除此以外,对于高送转概念而言,基本上属于每年必炒的概念品种。但,对于今年而言,在监管重拳的压力下,上市公司采取高送转的压力也骤然提升,不少颁布了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也因监管压力不得不调整原来的高送转方案,甚至对自身减持的计划,采取了延后调整的应对策略。

  其实,对于高送转而言,近年来逐渐获得了不少上市公司的青睐。但,有趣的是,部分业绩亏损,且基本面状况欠佳的上市公司,却加入到高送转的行列之中。更有甚者,一边颁布了高送转的方案,另一边却颁布了大股东高管减持的计划,其高送转背后的意图,却非常明显。

  对此,对于这些带有明显意图目的性的高送转,确实需要加强监管,并给予规范及引导。但,从另一种角度分析,对于部分成长性好,基本面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采取合理的高送转策略,还是值得肯定的。或许,对于一些上市公司来说,在股价相对偏高的时候,采取合理的高送转方案,此举有利于提升股票的流动性以及股票的吸引力,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监管重拳压力下,伪雄安概念以及伪高送转概念,才是值得投资者警惕的对象。或许,对于部分借助热门概念题材,来获得价格炒作市值提升以及趁机减持套现等目的的上市公司而言,更需要引起投资者的警惕,而当一轮爆炒之后,这类伪概念股,也将会露出原形,重新步入价值回归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