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城隍庙到南三所——发展与创新中的研究室

 清风322 2021-02-07

在紫禁城西北角楼下,有一座静谧的院落——城隍庙,上世纪七十年代成立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室,就坐落在这里。2020年底,工作人员告别了这座充满四十多年记忆的小院,迁入故宫南三所西所,大家将在新的办公场所,继续传承和发扬研究室的优良传统,以故宫学术为己任,繁荣故宫学术,提升故宫学术的影响力,发展与创新研究室的未来事业。

四十多年来,研究室从成立、成长、到发展、壮大,一直秉持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发挥老专家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深化和传播故宫学术,成为故宫学术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随着故宫博物院各项事业的发展,在新时期故宫博物院办院思想的指导下,研究室守正创新,制定“研究室十四五规划”,明确了研究室的工作核心,完成了科组的机构建设,在不断调整中,实现发展与创新。

城隍庙--原研究室办公室

南三所西所--研究室新办公室

南三所西所--研究室新办公室

一 、早期三大业务部门之一

故宫博物院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1925年建院伊始,定位即是学术研究机构。无论是建院初创时期,还是1949年后的重建、发展时期,学术工作一直居于主要工作地位,诸多著名学者活跃在故宫主要工作岗位上。

1972年,在吴仲超院长的推动下,故宫博物院研究室正式成立,成为故宫资深专家著书立说、培养后学的基地,以及故宫学术出版的管理机构,是除保管部、陈列部之外的第三大业务部门。首任主任为吴空先生。1979年时研究室已有正式工作人员24人,还有协助专家工作的两位同志,负责出版《故宫博物院院刊》、内部编印《文博参考资料》和对外资料交换等工作,1980年研究室又创办了一本图文并茂、雅俗共赏,有学术追求的杂志《紫禁城》期刊。一批故宫的顶级研究专家汇集于研究室,包括古文字专家唐兰、罗福颐,文博专家顾铁符、万依,古书画鉴藏专家徐邦达、刘九庵、杨新,宫廷史专家朱家溍、徐启宪,古建筑专家于倬云,陶瓷专家冯先铭、李辉柄,古琴专家郑珉中等,引领故宫学术发展,在国内外学术界拥有很高的学术威望,形成了引人注目的故宫学术领地、故宫学术学派。通过“传帮带”的形式,研究室也培养出了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很多已成为其学术领域之翘楚,为故宫的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研究室1979年的总结

徐邦达

朱家溍

二、完善研究室职能

2003年,为了更好地传播故宫博物院的学术研究成果,将原隶属于研究室的《故宫博物院院刊》从紫禁城出版社重新划归研究室;2004年创办《故宫学刊》,以阐释“故宫学”及相关学术领域为宗旨;几年后,以明清历史研究为主旨的《明清论丛》也划归研究室。从此,研究室形成了“两刊一丛”的学术发表平台。2013年10月,故宫研究院成立,一个强大的学术交流平台出现了,对整合故宫的学术力量、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承担大型国家科研与出版项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为了适应新时期故宫学术的发展,2020年,研究室在原有综合组、院刊编辑部、研究组的基础上,增设资料组,完成了研究室的学术结构布局。综合组主要负责故宫研究院的日常工作、与各研究所的协调、对外学术交流、学术人才培训、“故宫研究院学术讲坛”,以及《故宫学刊》编辑等工作;院刊编辑部主要负责《故宫博物院院刊》的编辑、发行、申报等工作;研究组主要负责老专家的学术服务、《明清论丛》《故宫学术丛书》编辑等工作;资料组主要负责故宫学术资料的收集、汇编等工作,建立学术数据库,为故宫学术发展提供保障。

三、服务学术故宫


“学术故宫”是支撑故宫博物院事业不断前行的核心。2021年,研究室从城隍庙搬至南三所,将继续以学术故宫为引领,继承故宫的优良学术传统,扩大学术布局,加强学术顶层设计,以创新的思路,严谨求实的态度,推动故宫学术发展。学术工作是研究室的核心工作,十四五期间,将继续保持研究室的学术优势,以搭建学术平台、掌握学术动态、发挥专家优势、集中学术力量进行学术研究为抓手,引领故宫学术发展方向,为“学术故宫”服务。我们将在原《文博参考资料》的基础上推出《学术故宫参考资料》(暂名),积极宣传故宫学术,汇集故宫学术成果,为大家提供更广阔的学术研究平台。

四、承担重大科研项目

研究室承担着重大科研项目攻关,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课题,如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硏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新中国出土墓志整理与研究”、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专项研究项目“殷商占卜思想文化再检讨——以甲骨形态、甲骨文部首、田猎刻辞研究为中心”、国家文物局重大项目子课题“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与洛阳龙门博物馆合作开展“新中国出土墓志别册洛阳龙门博物馆藏民族墓志”、“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清朝前史”、重大国家文化工程“新编中国通史(清代卷)”、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研究项目“西辽物质文化调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俄罗斯皇宫典藏中国瓷器研究”等,2020年又新立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故宫慈宁宫遗址考古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另申报2项国家社科冷门绝学项目、2项院科研项目。研究室承担国家课题和院课题达20多项之多,目前已推出30余篇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故宫博物院2015-2019年度科研与出版评奖中,1人荣获最佳学术论著奖,5人荣获优秀学术论著奖,1人荣获青年优秀学术论著奖,《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年第5期荣获优秀编辑出版奖。

五、跨部门统筹学术项目

研究室作为院学术统筹部门,积极协调,主持编辑出版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术著作。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60卷),从院藏的近百万件文物中,精心挑选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物12000余件,分门别类,从1994年起,历经十余年,阙功告成,成为中国博物馆界文物图录的经典。

1995年出版的《故宫博物院十年论文选》,汇集了故宫专家学者十年来最重要的学术成果。

沿袭故宫学术十年一总结的传统,从2010年开始,在十年院庆的节点上连续两次推出故宫学人学术道路自述集《故宫治学之道》。

《故宫治学之道新编》

2018年与香港商务出版社合作推出《故宫博物院文物精品全集》(10卷英文版),是中国博物馆界首次编辑的大型英文图书。

2020年完成了《百年故宫学术卷》50万字书稿,记录了故宫的学术发展历程。

目前,研究室正在策划出版《故宫学术丛书》和《故宫博物院博士后文库》。《故宫学术丛书》收录故宫专家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具备学术前沿地位的学术著作,代表故宫学术水平。《故宫博物院博士后文库》则是把在故宫博士后工作站攻读博士后学位完成的科研论文编辑出版,以资鼓励后学,强化学术专业,开拓学术领域。

六、服务老专家学术工作

老专家是故宫博物院的学术带头人,具有专项学术领域的权威地位,代表着故宫学术研究的水平,是研究室的学术财富。目前研究室在“明清宫廷史研究”“古文献研究”“书画鉴藏研究”三大领域,仍然保持着学术优势,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研究室将继续加强这些重点领域的建设,为老专家搭建学术平台、开展决策咨询、健全服务保障、关爱老专家生活,让老专家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同时为故宫培养学术人才。

七、办好“两刊一丛”学术发表平台

“两刊一丛”即《故宫博物院院刊》《故宫学刊》《明清论丛》,是故宫博物院学术成果发表的阵地。《故宫博物院院刊》是故宫博物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自1958年创刊伊始,迄今已有60余年,被国家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北京大学的三大学术评价体系认定为核心期刊,获得了“中文报刊海外发行最受海外机构欢迎TOP50”以及“中国最美期刊”等荣誉。《故宫学刊》创办于2004年,现为故宫研究院的学术刊物和学术园地。《明清论丛》创办于1999年,旨在繁荣明清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科学等诸方面的研究。“两刊一丛”作为故宫博物院学术交流的平台,研究室将继续办好“两刊一丛”编辑出版工作,既突出故宫学术特色,又广纳学界新知,关注学界动态,保持在学术界的影响力。

两刊一丛

八、承担学术咨询

研究室不仅承担着学术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还承担着学术咨询的重任,展示了故宫对国家文化发展的思考和使命担当

2016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化部要求故宫具体回答,研究室据此形成了《关于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基本设想》文案,提出了“普查故宫学术资源,提炼学术项目,走具有故宫特色的学术发展道路,努力建设故宫特色学术体系,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形成优势”的基本设想。

2017年中,文化部转来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3870号提案,研究室草拟《关于对“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3870号提案”答复意见》,提出“由故宫牵头组织,实施一个文化工程,带动一个传统普及,赢得一个陆港亲和,达致一个国家团结”的设想,赢得了文化部的认同。

2017年针对社会上流行“民国大师热”现象,文化部专函转达了福建省委给中央的函件征求我院对“民国大师热”的学术意见,研究室受命代院草拟了《关于对“民国大师热”的基本估计与我们的对策》,回答了我院对“民国大师热“的看法和应对策略。

2018年7月,中央政策研究室一行赴我院咨询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及学术开展情况,研究室作了详细的汇报并进行座谈。

2020年4月,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提出双方开展合作,就“新高尚美学,大国文化”的概念征询我院意见,研究室积极组织征询了相关传统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九、组织重大学术活动

研究室多次组织大型学术活动,2016年组织“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分会·中德博物馆论坛”,携手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学术对话。2020年10月,在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之际,组织举办了“紫禁城建成600年中国明清史国际学术论坛”,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明清史专家学者近200人出席了论坛,港澳台地区及海外专家学者以线上的方式参加了论坛讨论,大会收集论文160余篇,一场涵盖明清史研究的各个领域、故宫博物院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学术盛会,得到了明清史学界的广泛赞誉。

紫禁城建成600年暨中国明清史国际学术论坛

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2019年故宫博物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敦煌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0年年初又与浙江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作研究平台和多元化的学术交流机制的建立,为故宫学术研究创造了更多条件。研究室将以故宫研究院为平台,不断扩大与科研院校的学术合作,形成开放的学术发展空间。在北京大学开设“中国古代书画鉴定与鉴藏”“明清宫廷建筑与陈设”两门课程,实现优势资源互补,促进故宫学术的发展。同时积极与国家民族品牌合作,将优秀传统文化赋能民族品牌,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与一汽集团共同创办创新实验室,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工业的完美融合。

2019年10月20日在故宫建福宫花园敬胜斋,故宫博物院与北京大学、敦煌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19年12月20日,故宫博物院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十一、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

“故宫研究院学术讲坛”创办于2014年,迄今为止走过6个年头。讲坛以“繁荣故宫学术、传播故宫文化”为宗旨,以探求学术前沿研究为指针,围绕多个领域的重点、热点问题演讲,搭建学术平台、增进学术交流。目前已经举办80余场讲座,逐步发展为四大主题系列讲座,即宫廷史系列、书画鉴藏系列、古文献系列和考古系列讲座。自2019年开始,故宫研究院分别与北京大学、天津大学合作举办讲座,分别推出“故宫与故宫学”“北洋大讲堂·故宫文化系列”等专场讲座,受到热烈反响。

2013年10月在故宫报告厅举行故宫研究院成立仪式

十二、研究室人才队伍建设

研究室在职人员构成中,高级职称占三分之二,博士、硕士学历亦占三分之二,年龄在50至58岁,35至49岁,35岁以下,大体各占三分之一,在职称、学历和年龄三个方面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人才梯队。研究室注重对中青年人才的培养,积极鼓励他们申报科研课题和报考攻读博士学位。故宫博物院返聘专家主要集中于研究室,研究方向包括明清史、明清宫廷史、古籍文献、书画鉴藏、青铜、瓷器、玉器、碑帖、书法等领域,在学术引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十年来,分配到研究室的硕博士人数不断增多,各种专业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优势突显,他们在老专家的指导下,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将故宫学术又推向新的高度。

四十多年来,研究室的职能,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创新型发展,由学术研究扩展为学术支撑;科组人员的配备,亦由中老年专家向高学历年轻化转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继续肩负起故宫的历史使命,为故宫学术再创辉煌尽一份力。

研究室青年人

南三所西所

研究室

2021年2月1日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