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比不可能的科幻世界,现实足够真实残酷

 吴主任 2021-02-07

你支持自由买卖生命时间吗?这首先是一道科幻题。也就是说,假设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技术可以卖掉自己的寿命给他人续命。这里当然有巨大的bug,但为了便于讨论问题,暂时忽略掉。

反对的人肯定是占多数,想到人可以拿钱买命,一幅幅恐怖的场景奔涌而至,某些巨富基本可以实现永生了。而大量短视的底层人民必然会为了钱而肆意甩卖自己的生命额度。什么触碰伦理底线什么的就不说了,这都是反对阵营里的固定组合词汇。

支持的人则可以用金融借贷类比。人在没钱的时候想做一番失业,多了一个选择,卖出一点生命,作为启动资金,等赚到钱了再去市场上购买续命。又或者有些人更在乎生命的质量,相比漫长且匮乏的生活,不如绚烂一次就足够。另外,假设技术真存在,再严苛的法律也阻挡不了人的需求,正如人类发展至今没有任何一种需求是被法律禁止给消灭掉一样。

这个假设比较特别的地方是在没有人主动放弃生命的情况下,人均额度永远不变。人类发展至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丰富程度理论上没有尽头,从无到有,从有到过剩,再到升级换代……最终发展的成果就是让全球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也是人类一个伟大的愿景。人均可享受的财富是在逐步增长的。而全球生命额度,无论如何加速生育,人均是一样的。除非有人自愿放弃生命。我们不知道选择自杀的人其中有多少是因为贫困导致(尤其是那些间接的导致)至少对那些仅仅因为日子过不下去选择自杀的人,卖掉一些生命额度换钱,也好过只能自杀。

续命之后的状态是什么样,返老还童还是续命时状态延续?发生过交易的人会写在脸上吗?生命额度是否有统一的记录在册?经济发展把蛋糕做大,权力抽成,可保社会井然有序。想想看中外历史上各种君王长生不老的执念,而生命额度零和游戏,最终世界会被权力搅成什么样难以想象。

这个假设越深入想就越无聊。完全不可能,比扭转时空还不可能,每个人生命都是未知数,每天都有各种意外导致的死亡,所以根本不存在已知的生命额度。

死亡是每个人最后的平等。在这个事实前提下,现实比上面的科幻假设更残酷。的确,每个人就这一生每天24小时很公平。但人和人的时间价值完全不一样,商业社会已经用收入比较准确地衡量了。打工就是卖时间,流水线上熬一年就是用一年的生命在换钱。其他工作也没什么不一样。就是有的贵有的便宜。

个人财富的重大意义不是可以买买买,而是可以拒绝很多不合理的要求,是一种突破部分局限的能力,是给生活带来更多的自由。但“人都会死”这件事多少钱也突破不了。至少目前是这样的。

聊到金钱可能存在的腐蚀性,标准动作就是搬出桑德尔。特别可笑。比如奇葩说上某个选手说,诺贝尔奖如果可以收买,那就消解了奖项的意义。对啊,所以如果一场赛事是可以收买的,它就无立足之地了。这恰恰说明金钱搞不定。

金钱能不能买来爱情呢?很多人言之凿凿地说,不能。我的看法是,不知道。古今中外无数爱情故事,金钱在其中起到多少的作用,其实我们是不知道的。假设一个女生正在两个优秀的男子之间纠结,其他条件几乎一样优秀(帅气有才华性格好等等),a更有钱一些,b更贫穷一些,你猜她选谁?不要不好意思面对,无论看中他人的美貌、才华、金钱又或者别的什么,本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人的选择取舍和偏好。然后再思考下,金钱到底能不能买来爱情?

金钱是一种交易媒介,它会不会腐蚀一些东西呢,不知道。金钱和交易本身是无辜的。有人要堕落不能怪交易太方便,有人把自己吃成猪头不能怪垃圾食品太丰富。国内外这帮不知道为何开口闭口桑德尔的大傻x们完全就是在搅浑水。我举个例子吧,如果有人贿赂犯罪集团看守让全家得以逃脱,这是绝望中的一丝生机。虽然看起来对那些没钱的人来说似乎“不公平”。问题是,这种绝境并不是逃脱的人造成的。而桑德尔在其畅销书里先从雇人排队这件事开始质疑,一股脑质疑到了无处不在的“冠名广告”。

大家不用花时间去看那垃圾畅销书,我委屈一下自己再多说两句。那本畅销的垃圾书里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都是一类型的),比如说有一场演唱会,桑德尔认为愿意去排队的人是真正的受众,是爱音乐的,比花钱雇人排队的人更爱,因为后者只是钱多,可能并没有多喜欢这场演唱会。但因为金钱的腐蚀,那些真正热爱音乐但没钱的人(比如被黄牛炒上天,对他也反对黄牛)与演唱会失之交臂。类似的例子,游乐园里的vip高价票(可以不用排队)现象。他觉得这是自由交易不可回避的问题。这就是他逻辑原点。这玩意儿如果成立,整个商业社会都将瓦解。随便再举个例子,对高中生来说一双耐克是梦想中的鞋子,得攒一年的零花钱。而对有钱人就是随手一单。怎么办?耐克在卖鞋的时候是不是得出一套球鞋百科知识,过了测试才有资格买。是不是觉得桑德尔很机智地把问题抛向了不可能有答案的困惑。请问如何证明谁更喜欢一双鞋还是一场演唱会?做不到的。

但桑德尔有个非常厉害的招数,他不下结论,他就是把一切都描述得很模糊。两种可能,第一没想明白,这是固有的智商问题。第二种可能,意识到逻辑无法自洽,只好往模糊的方向说。这么说有个好处,大受笨蛋欢迎。因为显得特别深刻。

桑德尔不给清晰结论,我来给一个保持了多年的偏见:喜欢且认同桑德尔那些破玩意儿的几乎(注意是几乎并非全部)都是大傻x,其中多半还很虚伪。

不要为桑德尔这种水平低劣浪得虚名的学者浪费生命,我们继续完成今天的文章。

有些疾病,其存活率就取决于金钱。这种现实就算你不愿面对,也没法否认。别说那种一次性的高昂手术费用,有些慢性病需要长期吃药,坚持吃就能活,不吃会死。这药费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掏得起。虽然人固有一死没错,但有钱的确有续命的可能。

难道因为有些人支付不起就要反对这种交易吗?禁止一时爽,要死一起死。但方向错了,正确的方向是鼓励发展和创新,让相应的医疗资源丰富以至于从奢侈品变成普通商品。过去许许多多的领域都是沿着这样一条路线(奢侈品大众化)造福人类。

不懂前沿的生命科学,但我十分乐于见到所有绝症被人类攻克,人类寿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延长。前期的费用普通人高不可攀,但技术的诞生和实践就意味着它存在极大普惠的可能性。假如在某一个遥远的未来,人均寿命极大延长到比如200岁,那么社会结构、人类的行为,尤其是日常的取舍等等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就留给未来的人类去研究吧。

无论生命的长度几何,人总会在人生的某些时刻意识到执着于某个目标可能不会开心,生命就是个过程,过程已经给予了奖励,目标的实现不过是附加的。每个人的终点都一样,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所以生活里的诸多非和得失就根本不值一提。生命无常,好好体会当下。之所以不用“享受”这个词是因为没有人有把握每一个当下都是享受”。体会体会,自己有答案。

上篇: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推荐:我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所以比较开心

封面图:Jeffrey Smar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