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可怜人亦有可恨处,父母曾好心帮助3个乞丐,后来只能躲着走

 兰陵笑侠 2021-02-07

这几天,与朋友就人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不禁忆起30年前一件小事。

老家每年清明节都会有盛大庙会,方圆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地人都过来赶会。

庙会的热闹之处在于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五花八门,咸集于此。

当时印象比较深的是个侏儒,三四十岁年纪,只有四五岁孩子的身高,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十分稀奇。

我们这些小孩子最喜欢去围着看侏儒,那时候也不知道“侏儒”这个词,总觉得像封神榜里的土行孙,村里人给他起个外号叫“小人龟”。

“小人龟”每年都会来,在路边席地而坐,不停地作揖打拱,还絮絮叨叨,满嘴都是白沫。

他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显示自己可怜,希望能够得到施舍。

也有时遇到收摊位费的泼皮无赖,连乞讨的侏儒都不放过,向他勒索抢夺钱财。

“小人龟”自然不甘心自己一分两分讨来的钱财,被这些人一端而空,然而又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用最恶毒难听的语言咒骂他们。

地痞被咒骂后恼羞成怒,一顿拳脚,把“小人龟”打得口鼻流血,好不凄惨。

除了“小人龟”,庙会上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乞讨者。

有腿脚俱折的残疾人,也有普通的老年人。

那些残疾人估计是乞丐集团干的坏事,而老年人则是附近农村的闲人,他们农闲时节靠乞讨补贴家用。

那时候普遍不富裕,庙会上也都是做小生意,所以人们对乞丐也普遍十分反感。

但乞丐也有乞丐的策略,他们就在摊位前赖着不走。

有的还拉弦唱曲,先唱发财开张的好话,如果摊主死活不松手,就转而诅天咒地骂人。

为了不扫兴,一些摊主多少会给点。

他们大多不会给钱,卖包子的赏个包子,卖零食的给点零食,谁都不舍得给钱。

有一年,我父母看到有三个乞丐比较可怜,特别是清明时节夜里很冷,就好心收留他们住在家里。

这三个乞丐中间,有两个老太太,一个中年男子。

中年男子是其中一个老太太的儿子,走路一瘸一拐,是个光棍。

他们是另一个县的农民,哪里逢集有庙会就去讨点东西。

每人肩上背着个口袋,讨满了就背回家。

他们住到我家后,有地方睡觉,有热水喝,显得非常感激,不停地夸我父母是大善人。

到了第二年,这三个乞丐又来了。

这次他们是不请自到,熟门熟路。

我父母就觉得有些尴尬,毕竟家里还有住的亲戚。

更重要的是,第一年以为他们家庭困难才出来乞讨,这才发现原来是职业乞丐。

住到家里后,他们从口袋里把从乞讨来的梨子拿出来给我们兄弟们吃。

这一下彻底把母亲惹烦了。

虽然我们家庭条件也不好,但母亲是个非常讲究的人,外面的东西从来不许我们随便吃。

乞讨来的东西拿给我们吃,母亲自然绝不接受。

没想到她们却十分热情,硬把东西往我们手里塞。

好说歹说,母亲才回绝了乞丐递过来的东西。

庙会结束后,父母商量不能再这样下去,他们怕明年乞丐还来家里住?

惹不起躲得起,最后采取空城计。

第三年,庙会前一天,父母就锁上大门,到别处躲了起来。

听邻居说,那三个乞丐真的又来了。

她们在我家门口绕来绕去,等了好久,看大门紧锁才离开。

或许她们也知道了我父母的用意,从此就没再到家里来借住。

当时我父母拒绝再次提供住宿的考虑有两个方面:

一是认为她们作为农民出来乞讨是懒惰和不务正业,二是认为与乞丐交往过多对孩子成长不利。

现在回头看看,当时父母初衷是好的,可面对职业乞丐,他们的善心用错了地方。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我也时刻提醒自己,要有所节制,不可滥施善心。

因为,有些事没必要,有些人不值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