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年共话“沪”文化丨上海沪剧院携手北京大学浦江发展协会举办海派文化交流活动

 cxag 2021-02-07

上海沪剧院

携手

北京大学浦江发展协会

举办海派文化交流活动

2月5日,北京大学浦江发展协会的20名师生代表来到上海沪剧院进行了一场海派文化的交流活动

活动现场,北大师生先参观了沪剧艺术传习馆,了解沪剧的起源与发展。在交流环节,大家从普通话切换为沪语,虽然个别同学沪语有点“洋泾浜”,但却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沪剧院青年演员演绎了“金丝鸟”“春二三月草青青”等沪剧经典唱段,并用沪语演唱流行歌曲《大鱼》《直到世界尽头》《知否知否》。欣赏过后,北大的同学们也跃跃欲试,演唱了沪剧经典唱段“为你打开一扇窗”、上海说唱等。沪剧院青年演员和北大师生接力用沪语朗读了《繁花》。现场气氛热烈,大家通过多种表演形式用沪语交流,擦出别样的火花,笑声、掌声、赞许声不绝于耳,线上直播间也屡屡被点赞刷屏。北大师生还为沪剧在青年中的推广普及提出宝贵建议。

沪文化“云”学习

从2016年起,上海沪剧院与北京大学开启了密切的交流合作。每年,沪剧院都会把最富时代气息、人文情怀、精神内涵的作品带进北大校园。从《邓世昌》、《雷雨》到《敦煌女儿》,每一部都是剧院数年磨一剑的精品力作。五年多的合作积累了沪剧在北大校园的品牌影响力。每次北大行都得到北大浦江发展协会的支持。

 2020年,因为疫情沪剧院无法到北大演出,但剧院不断尝试与北大合作的新方式。茅善玉院长录制了“云赏戏”专题,向北大师生解读《敦煌女儿》《雷雨》两部作品背后的艺术价值。沪剧院与浦江发展协会合作开设“海派文化云课堂”。首批招收20位北大学生,他们中有土生土长的上海小囡;有准备毕业后到上海工作的学生;还有身在海外交流学习的北大学子……剧院安排了优秀青年演员担任主讲老师,每周一课,利用周末时间通过网络教授大家学习沪语、沪剧。一个学期的学习成效显著,不会说上海话的同学能讲几句“洋泾浜”,沪语基础好的学生学会演唱“为你打开一扇窗”。学生通过沪语、沪剧的学习,探寻到海派文化背后的风土民情、文化内涵。下学期,沪剧院将继续开展云课堂活动,让更多学生受益。

今年11月11日、12日,上海沪剧院将应邀到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演出《一号机密》《雷雨》。11月14日将到清华大学演出《一号机密》。

云课堂学员汇报视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