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高分技巧,初一、初二、初三都可以用

 温暖2016 2021-02-08

在语文的学习中,有两大重难点,一是阅读理解,二是作文。

如果说写作可以多积累素材,想要提升作文也是很简单的,但是对于阅读理解就没有那么简单了,这个不仅需要在平时多积累,多练习,还需要答题技巧。

阅读理解之所以不容易得分,是因为它考核的是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它不仅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解答,并且要逻辑清晰,条理清楚。

很多学生在做这类题时,看完题目就开始回答,结果通常是写了一大堆却没有拿到分。

其实,学生在进行阅读理解的时候,之所以丢分多,问题还是出在没有一个好的答题方法。

很多学生不知道这么答,答题内容又都没有找到得分点,常常写了不少,但是却得不了分。

但是,对于语文考试中的阅读理解模块,按照我下面讲的技巧,只要将其熟记于心,绝对可以快速提升!

01 做阅读题必须有答题意识

做阅读题时必须得有题型意识,而答题意识一共有四种。

审题意识:要求考生在动笔答题前先审清题意,弄清命题要求。审题时要仔细阅读题目,防止漏掉有用的信息,

题型意识: 掌握阅读必考八大题型,看到题目便知道具具体是考什么。

原文意识: 一切答案可以在文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

分点答题意识: 能这道题有几个答分点,那就要分点来答,标上①②③,不能混成一段

02 做阅读题的四步科学答题技巧

第一步:先看题目,再看文章。

第二步:勾画重点词句。

第三步:分析文章内容、结构和中心。

第四步:组织语言答题,不忘四大意识。

通过先看题目,你才能清楚地知道,这篇文章考得是什么,才会带着问题在阅读文章。

03 / 阅读理解22个常见答题公式

1、 记叙文顺序: 顺序、倒叙、插叙

2. 记叙文人称:

① 第一人称。

作用: 增加文章真实感,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第二人称。

作用: 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感情。

③ 第三人称。

作用: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叙述更自由,情节更完整,人物更丰满;不受个人听觉和视觉的限制。

3. 整体内容概括题

① 要素串联法:即从记叙文六要素出发,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或者说清楚“时间”、“地点”、“谁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再组织语言,得出答案。

② 段意合并法:把每段段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 事件概括题

① 在文中找出叙述某件事的段落。

② 圈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谁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③ 根据信息组织语言。

5. 情节梳理题

① 梳理文章层次。

② 确定范围。

③ 寻找原词原句或概括。

④ 模仿例句。

6. 总结归纳题

① 按照题目所提及的关键词,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的关键词。

② 进一步地概括总结或直接照抄原文,得出答案。

7. 中心思想题

① 从文章题目入手。

② 从过渡段、中心句、反复语句入手。

③ 从抒情句、议论句入手。

8. 中心开放题

紧密联系文本,结合中心去解释。

很多开放性题目都是在文本的基础上拓展开去,我们在作答的时候必须紧扣文章中心。

可以按照这个答题格式:从文本中,我知道了…(文章中心),我觉得…(自己对中心的理解),生活中…(联系实际谈中心)

9. 原因分析题

在通读原文的基础上,按照题目的信息,定位文章的具体段落,联系上下文进行答题。

① 结合具体事例。

② 结合内因和外因。

③ 结合关键人物行为。

④ 作为情感和写作意图。

10.词语含义题

① 手法判断(修辞、表现手法等)

② 理解词的本意。

关于理解词的本意有很多种方法,基本原则都是以熟记生,常见可分为拆拼法,反义词否定法,近义词法,联系生活法。

③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的文中意。

④ 结合作者的思想情感去解析词意。

11. 句子含义题

① 判断手法。

② 抓住关键词语,揣摩句子含义。

③ 结合文章中心,整体领悟句子的意义。

12. 词语赏析之炼字(词)题

① 判断手法(修辞、表现手法等,如比喻褒词贬用、一语双关等)。

② 解释字词意思。

③ 字词在句子中的具体表达效果。(与中心/情感有关)。

13. 词语赏析之删减题

① 表态。首先要根据问题,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

② 解释词语。

③ 具体的表达效果。

④ 重申结论。

14. 词语赏析之调换题

① 表态。首先要根据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

② 解释原词和调换词语的意思。

③ 原词具体的表达效果。

④ 重申结论。

15. 句子赏析之修辞手法题

① 指出句子之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② 写明修辞手法的作用。

③ 具体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小技巧:

比喻: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修辞对象)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

排比: 这句话赋予了…(修辞对象)以人的行为或情感,生动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情感。

夸张: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把…夸张化,突出强调了…,与读者达成共鸣。

设问的答题示范:这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用…回答了…,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16. 句子赏析之写作手法题

① 指出写作手法。

② 写作手法的作用。

③ 具体表达效果。

小技巧:

象征: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借用…暗示象征了…,是文章主立意高远,含蓄深刻,表达了…感情。

对比: 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和…形象鲜明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表达了…感情。

衬托: 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用…衬托…,使…形象更加鲜明,表达了…感情。

烘托: 运用了烘托的写作手法,从…渲染烘托了…,使…形象更加鲜明,表达了…感情。

欲扬先抑: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先表现出对…的不满之情,经过…后,态度转变,对人或物进行赞美,给读者深刻印象,表达了…感情。

17. 句段作用题

① 内容作用。

赏析内容作用要先找找关键词语或者联系上下文概括句段内容,再结合文章中心进行分析。

② 结构作用。

赏析结构作用要看所赏析的句段在文章的哪一部分,不同的部分有相对应的作用。

另外,在判定句段的结构作用的时候,要根据具体文章赏析品鉴,不要全部照搬。

文首: 总领全文、铺垫、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引出下文、渲染气氛。

文中: 点明中心、承上启下、过渡、总结下文、引出下文、设置悬念。

文末: 总结全文、照应标题、照应开头、深化主题、点明中心、卒章显志、设置悬念。

18. 标题含义题

① 标题词语含义题:表层含义(本意)+深层含义(文中意)+感情。

② 标题句子含义题:关键词+文章中心。

19. 标题作用题

① 行文线索,令情节更集中。

② 总结全文。

③ 点明中心。

④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文学色彩、设置悬念、有趣味性)

20. 人物描写题

① 点出描写手法。

② 简单分析。

③ 作用(体现人物性格/品质/心情/处境)

21. 人物形象题

摘抄文中词语。

① 分析具体事件,归纳人类性格、品质。

② 分析人物描写,归纳人物性格、品质。

③ 分析侧面描写,归纳人物性格、品质。

④ 从文章主旨思考,概括人物的形象。

⑤ 在回答人物形象题时,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实例,还要用恰当的形容词去形容人物。

22. 环境描写题

① 点明故事发生背景(时间、地点等)。

② 写出景物(环境)特点。

③ 渲染气氛。

④ 烘托心情。

⑤ 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⑥ 突出人物品质/性格。

⑦ 点明文章中心,深化主题。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高分技巧,初一、初二、初三都可以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