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人才出,然而每个王朝的色彩,却并不相同。 说起秦汉,是大气厚重的黑色,幽古深邃;唐始尊明黄,热烈张扬,有八方来朝的豪迈旷达;宋朝君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那一袭文人白袍的颜色,肆意宽松。 而明朝,给人的印象始终是压抑而阴郁的,就像夏天暴雨前的天色,天低云暗,要垮了一般。 怎么这样说呢?从制度上来说,都是封建,但明朝建立起了汉唐宋以来第一个独裁体制(钱穆语);从治理上来说,明朝搞的是压抑人束缚人的那一套,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 《亮剑》里面有一句话,一支军队灵魂往往就是其第一任首长的性格特征的体现。其实,这句话多少也可以套用在王朝身上。 同是武夫,黄袍加身的赵匡胤豁达宽仁,终宋一朝不杀士大夫;乞丐出身的朱元璋却极其狭隘,明以后的路子,基本上就被他定了调。概而言之,就是用血腥恐怖压制人的肉体,用特务机构监视人的行为,用八股教条使各阶层麻痹麻木。 有人说,中华民族之衰,非自清朝始,就是从明朝埋下的祸根。 本文基于明实录等资料,把历史的放大镜对焦在史实细节上,窥探明朝十六帝。 1 洪武年间,有个通政使叫曾秉正,顶撞过朱元璋,被朱元璋找了个由头给罢官了。也不知道他是真没钱还是要借此向朱元璋表达不满,于是表示自己没有归家的路费,把自己四岁的小女儿给卖了凑路费。 实话实说,这的确有点太打朱元璋的脸了,通政使好歹也是朝廷大员,居然要卖女凑路费? 朱元璋也很干脆:好,你把自己女儿都卖了,说明你已经不配做一个父亲了,将来再有后代也是害他害社会,那就把你阉了吧… 2 建文帝刚上台不久,龙椅还没坐热乎,就要削藩。下面有明白人表示不能硬来,比如户部侍郎卓敬。 他密疏建文,给燕王改换封地,迁到一个好控制的地方,一旦他有不轨举动,立马就能按下去。建文帝亲自接见了他,认真的听取了他的意见,然后…没采纳。 燕王朱棣造反,建文帝朱允文派兵镇压。将军出行前,建文帝亲自送行,告诉主将:不要让我背上杀害叔叔的罪名。所以整个造反过程,没有人比朱棣更安全… 看后来宁王朱宸濠的下场就知道卓敬这一招有多高明,可惜建文帝不用。如姚广孝所言:“敬言诚见用,上宁有今日。”朱棣也说:“国家养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 3 朱棣登基后,黄子澄是朱棣要杀的第一个“奸臣”。 在朝廷上,黄子澄称朱棣为殿下而不是陛下。言语犀利的说:“殿下向来悖谬,不可为训,恐子孙有效尤而起无足怪者!”黄胖子开始骂娘了,这哪里受得了。 盛怒之下,朱棣漏出狰狞,黄家老小65口一律在黄子澄的面前斩首,他的妻族外亲380人发配边疆,最后将黄子澄本人剁成了肉泥。 后又诛了方孝孺十族。 永乐十一年正月十一,教坊司禀奏:齐泰的一个姐姐,两个外甥媳妇,加上黄子澄的妹妹,四个妇人,平均每天被二十条汉子*奸,年小的都怀身,节除夜生了个小龟子,又有个三岁的女儿。 朱棣听了说道:长到大,便是摇钱的树儿。 后世士人谈起成祖时代,最为痛心的是天下正气又一番被摧挫。明亡之后的殉国者,竟然没有靖难殉建文帝的人多。这是后话。 ▲永乐四年开始建设故宫,图源:星球研究所 4 洪熙元年的一天,明仁宗朱高炽,下朝之后决定逛一逛吏部,看看最近官员的升迁幅度如何,哪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里有好多吃白饭的人。 朱高炽就感叹道:“我说最近怎么老吃不饱,原来是这些人在跟我抢饭啊!” 于是,他辞退了那些只拿工资不干活的闲人,又任命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人(史称三杨)来辅政。 三个月后,被大臣李时勉气死了。 5 朱瞻基登基后,二叔朱高煦举兵造反。 朱瞻基亲率大军平定了朱高煦的叛乱,把他抓捕回京城。 也就是在朱瞻基去看朱高煦的时候,朱高煦突然伸出一只脚,勾倒了朱瞻基。朱瞻基一下就冒火了,站起来,让人把朱高煦盖在一口大铜缸之下,在铜缸周围堆满了木炭,点燃木炭,把二叔朱高煦活活烤死。 6 明朝好男风的风气十分盛行,上到皇帝,下到贩夫走卒,都好男风。 正统年间,一名叫马良的人,样貌温润如玉又有威严之相,总之很帅很靓。 从小就侍奉朱祁镇,待朱祁镇即位,被行“龙阳之幸”,此后夜夜笙歌策马奔腾。只要皇帝召见,必“行幸必从”。 但是后来朱祁镇与马良闹掰了,起因是马良丧偶。马良虽然与朱祁镇有龙阳之好,但是,人家还是有正常需求的,也是要娶妻的,不幸妻子早亡,就告诉朱祁镇,朱祁镇自也是每日慰问。 但是马良自丧偶后很久都没有去见皇帝,朱祁镇心里就长草了,问左右怎么回事,有人告诉朱祁镇,马良娶新媳妇了。 于是朱祁镇吃醋了! 怪不得你马良这么久都不来见朕,有了新媳妇就忘了朕,呃呸!忘了自己发妻,这么薄幸了,怎么会侍奉我呢?!简直就是个渣男,哼! ▲ 特制鼻烟壶上的春*图 7 -明代宗朱祁钰,年号景泰- 景泰八年,有一天凌晨明代宗朱祁钰正在乾清宫洗漱准备临朝听政,突然听到前面响起钟声,他吃了一惊,连忙问道:莫非是于谦造反了吗? 左右内臣面面相觑,过了一会儿才有人回来,答复道:太上皇复辟了。 听到这个回答之后,朱祁钰连连说了三个好好好,就深吸了一口气,重新躺回床上休息。这件事被称为南宫政变。 这里的太上皇并不是朱祁钰的父亲,而是他的兄长明英宗朱祁禛。 8 -明宪宗朱见深,年号成化- 成化五年的一天,朱见深悄悄来到自己的小金库视察,突然,他发现一个小姑娘正在认真清点仓库。 这位姓纪的小姑娘对朱见深的提问却能对答如流,而且神态自然,一点都不紧张。 毫不顾虑,纪姑娘被“临幸”了。 不久之后,纪姑娘突然发现自己怀孕了。为了不被朱见深宠溺的万贵妃迫害,纪氏于冷宫中偷偷生下了孩子,一直吃百家饭长到六岁。 成化十二年,有一次太监张敏正在服侍朱见深梳头,看见自己的白发,宪宗郁闷的说:唉,我快老了,却还没有孩子。听到这话,太监张敏突然跪下说:圣上现在已经有了孩子了,只是现在常藏在宫里,不敢让您知道。明宪宗听了非常高兴,就要去见这个孩子。 这孩子就是明孝宗朱佑憆。 多说一句,朱见深的生母孝肃周皇后曾经问过他为什么特别喜欢比他大十七岁的万贵妃。朱见深这样答道:“儿臣有疝疾,只有贵妃独特的按压手法才能让我摆脱疼痛。”周皇后默然无语。 可见有“一技之长”是多么重要… ▲ 成化斗彩鸡缸杯,2014以2.8124亿港元成交 9 朱佑樘刚登基,对诸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的大臣太监等人不满。有一次在宫里发现一个盒子,里面装着本书,以为是他爸留下的机要文件还是治国方针。打开一看是个讲述生理卫生知识的色情小说。 刚打算叫人去查谁写的,就在末尾看见了作者署名,当时内阁首辅万安。遂贬官… 10 和他爷爷朱见深的”恋母情结”不同,朱厚照是有点萝莉控的倾向,每次出去浪都要一车一车的往回拉女孩。 因为他好这口儿,身边那些宵小之徒、豹房近臣们也都在各处搜罗幼女进献入宫,讨好皇帝。但这些女孩子实在太小了,还不能侍奉皇帝,就只能入宫后先在浣衣局寄养,等到长大点了才能入奉。 一次朱厚照又到边疆玩耍,当地几个德高望重的僧人就劝他不要再胡闹了,这让朱厚照有点不爽,他决定要整一下这些和尚。 不久,机会来了,当地要举行一个郊外迎春仪式,朱厚照就让人找来十几辆打车,请和尚们和妇女杂座其中,当马上行进在崎岖的路上时,车上的和尚妇女被颠的东倒西歪,乱成一团,车上的妇女不禁谩骂,和尚们则非常难堪。朱厚照在旁边看着大笑不止,十分得意。 11 -明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 嘉靖二十四年,南直隶大旱,户部没钱赈灾,于是想找黄册库借点钱去赈灾,当时黄册库的库存银两是一万七千八百七十八两二钱八分九厘三毫四丝一忽。 按理说户部是黄册库的上级,借点钱调度一下很正常,可是黄册库的主官却一脸苦笑。 原来嘉靖皇帝最近要做一批衣服,所有的原料费、人工费和运输费加起来正好是一万七千八百七十八两,南京织造恰好账上没钱,特来借黄册库的银子周转。 这可真是太“巧”了。黄册库账上的余额是一万七千八百七十八两多一点,而皇帝下的这个订单,恰好是一万七千八百七十八两。 可是朝廷赈灾也要钱啊,怎么办呢?如果是明君,这个选择题并不难做;如果是昏君,估计选择起来也不会犹豫。 但问题是嘉靖是个修道的奇葩皇帝,思维回路和常人迥异,他下令说:给我做衣服的事不能耽误,这一万七千两银子,黄册库先转给南京织造。这笔钱我回头让芜湖抽分厂补给黄册库,你再拿去赈济灾民,可不能耽误民生哦。 户部哪里会看不明白,可又不敢说,只好吐着血称颂天子圣明:“一则不误上供,一则备恤民瘼,区画得宜,两无所妨。” 还好嘉靖皇帝做事颇为节制,说抽调黄册库多少银子,就抽调多少银子,小数点后一忽不取,给库房剩下了二钱八分九厘三毫四丝一忽,可谓天恩浩荡。 12 -明穆宗朱载垕,年号隆庆- 隆庆二年,有一次朱载垕受到大臣们的吹捧,不禁心花怒放,下令犒劳后宫。既然是犒劳就少不了要拿钱,可是此时皇帝的国库早已被老爹给挥霍完了,分文不剩。 于是他不得不厚着脸皮去向户部要钱,可户部的头儿马森是个死脑筋,非得问皇帝要钱干吗。朱载垕不好意思地说出来意,听罢,马森不仅不给钱还板起脸对皇帝说教了一番。 朱载垕只得灰溜溜地回去了,可是大臣们却对这件事不依不饶,就好像皇帝做了一件天大的错事似的。一时间指责的奏折像雪花一样飘到朱载垕那里。 其实皇帝也脆弱,看到这种状况他刚开始上任时的激情逐渐没有了,然后开始了“不争不辨、无为而治的”的五年。 13 -明神宗朱翊钧,年号万历- 有一天,朱翊钧闲来无事,去给李太后请安。完事后朱翊钧一边洗手,一边四处打量。结果一不小心,看了一眼端着脸盆的宫女,这一看彻底改变了宫女的命运,也改变了晚明的命运。 就开始和宫女聊天,几句话下来以后,万历感觉挺不错的,就幸了。 不久后,这位宫女意外的发现自己竟然怀了龙种了。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万历的耳朵里,因为这个宫女地位比较低,万历只是一时兴起,他不打算认账,决定能拖多久就拖多久。 万历吃干抹净就想赖账,幸好有记录。 于是太后叫来了万历,拿出《内起居注》,翻到了那一页,交给了万历。所有的事情在这一刻都解释的通了,证据就在眼前,万历只能低头认错。 万历十五年,上车补票的程序完成,这位宫女的地位终于得到了承认,她挺着大肚子,接受了恭妃的封号。 两个月后,这位恭妃妃不负众望,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就是万历的长子,取名朱常洛。 14 -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 泰昌元年八月初一,在朱常洛的登基大典上,郑贵妃献上美女多名,朱常洛喜而纳之。 郑贵妃是明神宗的宠妃,曾一度盯着太子之位。 结果朱常洛春宵过度,后来身体健康情况恶化,又服用鸿胪寺丞李可灼所献红丸仙方,初时精神好转,未几却暴亡,在位仅29天。 朱常洛在位时间短,在明朝皇帝中的存在感比较低,不过明朝最后两个皇帝朱由校和朱由检都是其子。 15 -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天启- 朱由校即位后,一遍整日沉浸在木工活之中、一边重用魏忠贤。 朱常洛落水患病后,郑贵妃(还是给朱常洛进妃的郑贵妃)指使人向朱常洛进大黄。大黄相当于泻药,所以,接下来的一昼夜,朱常洛连泻三四十次,身体极度虚弱,处于衰竭状态。 接着,魏忠贤同党霍维华给朱常洛喝的救命的药,竟然是米汤。然后,终年23岁… 16 离崇祯帝在煤山那棵歪脖树上吊死还有15天,朱由检在中极殿召开他皇帝生涯的最后一次朝会,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国家大事,所谓的大事当然就是怎样在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的冲击下,缓解危机。 结果这场朝会,只来了三十余人。 就是三十余位朝廷大臣,不是抬头望天,就是低头看脚尖,反正皇帝你问什么,都支支吾吾,打哈哈,没有御敌良计,没有护国良言,都怕崇祯迁怒于己,也都知道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江河日下,泥菩萨过江,早晚的事。 15天后,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祯帝一脚光着,一脚着红鞋,上吊身亡,身边除了一个跟同其殉国的老太监,朝廷所谓的重臣良将,一个没有。 也许我们可以从明朝崇祯皇帝在中极殿的三次小朝会中,在朝廷重臣荒诞无稽的对答中,在他们漫不经心的虚应中,了解到大明王朝在当时是如何的江河日下,朝臣是如何的言不由衷,就知道此时此刻,保命要紧,而身为一朝臣子,上不为君分忧,下不为民解难,不改朝换代才不正常吧。 参考资料: |
|
来自: 珍爱地球wk5hq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