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慢慢。 自从上个月我开始营业微博,我的微博粉丝数从原来的两三百人,变成现在快5000人。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关注。 同时,我也被《奇葩说》官方盯上了,在片尾出现一下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呢? (在片尾出现的小压片) 今晚,我想再分享近期在微博上的想法。 希望我对《奇葩说》的辩题一些看法,能帮到大家。 也欢迎大家微博搜索👉关注「徐慢慢心理话」,和我一起聊聊日常、唠唠嗑。 01 #独立女性该不该收彩礼# 我觉得,这道辩题把身份和事情混为一谈了。 什么时候独立跟收彩礼挂起钩来了? 独立女性就不能收彩礼?还是说收彩礼的就不是独立女性? 我觉得,有时候我们想把事做好,最关键的不是身份,而是我们要看到事实和目的。 无论是彩礼,还是嫁妆,甚至是房子车子,这些都是婚前财产的一个沟通。 收不收,收多少,如何分配和评估,不是以身份为准,而应以我们的目的: 更好地进行婚后生活。 在做一件事情时,不要被独立女性、男性等身份限制,也不要用身份来绑架和掠夺别人。 总之,我们做事,回归事情本质就好。 02 #下班后的工作信息该不该回# 我觉得不该,在我看来,我们有权利保持自己的边界。 尽管在现代社会里,工作的确不断地入侵我们的生活。 甚至已经模糊了我们的边界。 就像席瑞说的:长期驯化让我们在正确底线前轻易地怀疑自己。 但我还是觉得,我们应该保持着一种敏感: 我可以回消息,但这不是我应该做的。 因为“界限意识”就是人际关系里极为重要的东西。 在不同的关系里也一样。 父母希望你相亲,你可以去,但不是必须的; 老公希望你多顾家,你可以做,但不是绝对的。 朋友希望你借钱,你可以借,但不是一定的。 只有守住自己的边界,保持着这样的健康清爽的感觉,我们才不会被各种期待和现实磨灭自己的边界。 03 #成年人的崩溃要不要藏起来# 但是我从来不会在群里跟风吹捧。 原因很简单:我不想。 尽管它只是复制粘贴的低成本行为,可那不是我真心想说的话。 既然不是自己的心里话,又有什么必要告诉老师呢? 老师没当一回事,就是白跟风;老师当一回事了,就等于“欺骗”老师。 而且这种低成本的付出,还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两种错觉: 一是,老师是需要吹捧的。 二是,当别人吹捧的时候,我们也要跟风。 如果我想感谢老师的时候,我会非常真诚地向老师表达。 因为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给孩子立榜样,真诚才是最重要的。 05 #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家里不富裕# |
|
来自: 昵称44943940 > 《徐慢慢心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