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理解“井主心下满,合主气逆而泻......”的说法?

 神明的食粮圣地 2021-02-08

1、“井主下心满”:指十二经的井穴能治心下胀满的疾病。


对应五行而言,十二经井穴属木,在五脏中,肝亦属木。
肝应春季,喜条达,恶抑郁,肝脉贯膈,上注肺布胁肋,肝木为病,故心下满。
《难经》载井穴用于痞满治疗。阴经井穴属木,内应于肝,肝主气机疏泄;阳经井穴属金,内应于肺,肺可调气;故井穴具有较强的调气作用,以消除痞满症状。
临床主要用于神志病、昏迷、高热、惊风等急重症。
另外,还有人将井穴用于治疗头痛,获得满意疗效。
井穴治疗神志昏迷等脑部疾病,选穴精少、起效迅速、疗程短。

因为,井穴均位于四肢末梢,为阴阳经交接处,一穴可调二经,从而交通阴阳两经之气血,恢复经络之气的正常运行;
并且,井穴为经气之源头,源头通畅是保持经脉畅通之根本;
再者,井穴处末梢神经丰富,刺之有较强针感,故疏通经络的作用亦强;
现代研究也已证实井穴可以增加脑血流速度,改善脑缺氧状态。

《本草纲目·辛夷》曰:“脑为元神之府”,刺井穴可通调脑窍,故临床常用十二经井穴治疗神志昏迷。

2、“荥主身热”:《难经》云:荥穴具有泻热的作用,可清热,治疗各种火热证。
对应五行而言,十二经荥穴属火,在五脏中,心亦属火。心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应夏季,而夏季火热,火热为病故现身热。从临床运用荣穴治疗火热证来看既可用于经脉之热,亦可用于脏腑之热;既清实热,也清虚火。《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载“荥输治外经”,即如果病变仅侵犯经脉而未深入脏腑的话,可以选取荥穴、输穴治疗,如肺经之火引起的咳嗽、咯血、发热、牙痛等实热证,可取肺经之荥穴鱼际穴,用刺络放血法清泻肺经之实热;火热之邪循经上扰肝胆之目赤肿痛取肝胆之荥穴行间、侠溪以清肝胆经脉之火热。荥穴用于清脏腑之热根据十二经主治各有不同,如鱼际主要具有清肺泻热的作用,用于肺热所致的咳嗽、咽干痛、失音等症;内庭可清阳明腑热所致身热、下痢赤白、便秘等;少府具有清心泻火的作用。
临床可用于治疗癫狂、病证心悸失眠等由心火所致者。此外,荥穴与其他穴配合尚可用于热所致病证,如治疗肺肾阴虚之咽喉肿痛就可用鱼际配太溪,心肾不交之失眠可用少府配太溪,可见荥穴起到了清虚火的作用。因此临床常用十二经荥穴治疗各种热病。

3,“输主体重节痛”:指十二经输穴能治肢体沉重病证。
节,指关节。对应五行而言,十二经输穴属土,在五脏中,脾亦属土。脾应长夏,此时湿气最重,脾主湿,又主四肢肌肉,脾土为病,湿滞内停则现体重节痛。临床可用十二经输穴治疗关节痛。“输主体重节痛”。《难经》所述输穴可用于身体沉重关节肿满疼痛的治疗,是因为输穴具有理气化湿、活血通络的作用。
现临床多用于各种风湿痹证肿胀疼痛的治疗。阳经之输穴在治疗肿胀疼痛方面更符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荥输治外经”的观点,并且治疗肿痛范围较广泛,可治疗循经通路上的多处病痛,如后溪治疗落枕和急性腰扭伤、三间治疗肩周炎、中渚治疗耳周疼痛、足临泣治疗偏头痛等,均为病位较表浅之“外经”病变与阳经不同的是,阴经之输穴治疗肿胀疼痛的病位较深,治疗疼痛的范围也较为局限,主要为相应脏器的疼痛,正如《素问·咳论》所述“治脏者治其输”,如肺经的太渊主治咳喘胸痛,太溪治腰膝酸软疼痛等均反映了阴经之输穴所治疼痛位于体内深层且痛位趋向于躯干而较少涉及四肢末梢和头面。阴经输穴的这一治疗特点还同其与原穴为同一部位有关,因为阴经无原穴,“以输代原”,“五脏六腑之有疾者,皆取其原也”。
4,“经主喘咳寒热”:指十二经经穴能治喘、咳、寒热这类疾病。具有温通经络、疏风散寒作用,如外感咳嗽选用肺经经穴经渠,肾不纳气咳喘则选用肾经经穴复溜。对应五行而言,十二经经穴属金,在五脏中,肺亦属金。肺应秋季,肺主气合皮毛,肺金为病,开合失常,肺失宣降,故见喘咳寒热。
临床常用十二经经穴治疗喘咳。“经主喘咳寒热″说明经穴可以治疗寒热类病证。阳经的经穴配五行属火,所以阳经经穴最能泻火清热、疏气通络,临床多用之治疗火热之证,如支沟治疗三焦火盛所致的便秘;解溪清胃降火治疗热郁阳明、火热上炎之牙痛、牙龈红肿、口臭等症。此外由于阳经经穴具有泻火清热作用,痰火上扰神明之证可取经穴治疗,如谧语、癫疾、狂等神明被扰之症。此外经六还有治疗水肿的作用。


5,“合主气逆而泄”:指十二经合穴可治气机失调而上逆下泄之病。
对应五行而言,十二经合穴属水,在五脏中,肾亦属水。肾应冬季,肺为水之上源,肺肾相通,肾水为病,水气上逆则喘咳,水气下流则泄。

临床常用十二经合穴治疗六腑病症。合穴的应用偏于“合治内腑”,因为合穴所居处气血旺盛,具有较强的祛瘀通络和行气活血作用,常用于病邪深入脏腑之证。

“合主逆气而泄”指合穴可调节脏腑不和所出现的逆气、胀闷、泄泻。在临床上可以广义地理解为诸脏腑之气运行正常为顺,异常为逆,凡脏腑功能失常均为逆气而泄,均可以取合穴治疗。六腑以通为顺,腑气失于通畅则发生病症,如胃气不降的胃痛、恶心呕吐取足三里;胆失疏泄的胁痛、口苦取阳陵泉。另外“泻”指泻火,合穴除治疗脏腑病外还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如曲池、曲泽、尺泽、委中、阳陵泉等均可用于热证的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