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2.2亿农民干不过荷兰22万农民?

 晨晓光 2021-02-08


从古至今,我国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农耕文明在我国延续的时间也是最长的,我古代农业比商业发展都更为重要。小农经济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农民的地位比商人的地位还高,男耕女织更是那一时期的代表。而从古代到现在都如此繁荣的农业经济,到现代却成为社会底层。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被征用去修高楼大厦,农民都外地经商打工。

但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吃饭,还是农业成为每个人都不可忽视的问题,也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那么,为何在中国,农业发展还不荷兰等一些小国,中国人口占成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生产效率却不及一些小国。中国农业究竟遭遇了什么问题,是兴是衰?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真的是吃饭吗?
说一个大国农业的实质问题。
纵观如今中国农业发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一些言论说《中国2.2亿农民干不过荷兰22万农民?》等等,成为热门话题。
“荷兰只有22万农民,2015年却创造了820亿美元的农业出口;中国有2.2亿农业劳动力,同期农产品却比荷兰少110亿美元,农产品贸易逆差达400多亿美元。”
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看,荷兰是个小国,却是世界农业大国。从世界农业的视野来看,荷兰是农产品净出口额的“世界冠军”,是多项世界农业“金牌”得主:农产品出口率世界第一,土地生产率世界第一,设施农业世界一流,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农业奇迹”。
我们要承认荷兰农业的优势和成就,在荷兰全面实现现代化后,没有发生过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商业及其城市建设化的问题。即使以现在经济发展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他们仍将农业看为比较重要的国家发展问题,甚至不断去用现代技术去强化它,发展它,而不单单是注重经济价值而去忽视农业。

但反观中国,中国人放弃农业,不能用自己的土地土地养活自己,那么面对中国人数如此之多的社会现状。我认为即使全世界农业发展收入都用来出口中国供中国人使用,也养活不了中国如此之多的人数。所以对于这一现状,中国的农业可谓是相当重要,关系一个国家的安全问题。国家是怎样的国情?一个耕地约占世界7%的地方,却要养活世界近20%的人口,农业可是国家之根基。

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在未来中国无论多么富有多么强大,但是农业仍是最重要的。他不单单担当是国家的经济功能,更担任着一个我们国家的安全问题。想一想,如果我们国家连吃饱这件事情都满足不了,怎么能够去发展工业、科技、国防这些。所以单单依靠经济价值大小去评价中国农业是对我国国情缺乏清醒认识的表现。

二、为何农业不赚钱?
农业发展经济收益低是全球农业发展的普遍现象,并非中国农业的独特现象。
农业发展有很大的闭塞性,苏联列宁曾说过农业地方的闭塞性和狭窄性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上的不可移动决定的,但是看看工业就不存在于局限地理位置的问题,有着天然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优势,很容易吸引人群,导致为何农村人口不断向工业城市集聚,形成工农城乡差别的一个原因。由此可以看出,工业发展得越好,农业效益就会减少。工业的发展需要依靠牺牲农业作为基础,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获得就必有消损。

美国的农业可以称得上为农业强国。据党国英研究,美国农业的生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直在持续下降。从1960年的50%左右到现在已经下降到只有15%左右。而看一看欧洲与日本的农业生产收入也差强人意。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农民的主要收入更多的是来源于非农业生产的收入,而农业收入仅仅只占很小部分。而这一趋势,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显得尤其明显,农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去往外地务工,农村出现空巢状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状况也层出不穷,一度登上网络热门,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而这些状况的出现都与农业发展现状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是农业发展所引出一些问题。

  
此前陈立耀《美国农业正在破产及原因》的言论,据具体论述了美国农业发展这一现状,前几年,北达科他州、南达科他州等一些美国中西部地区都申请农场破产,不仅如此其收入还持继续恶化的趋势。其中玉米和大豆种植区问题尤为突出,破产的趋势和数量也还在上涨。
农民收入岌岌可危,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人民的期望值也持续下降,农业劳动力过于廉价,收入过于微薄,社会经济发展不断上升,生活生存压力大,形成了社会市场体系中最弱势的群体,物价不断上涨,农产品看似有最好的市场,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高受益的却不会是农民,多重矛盾之下又导致城市居民水平远高于农民收入水平,出现两极分化。所以说荷兰的22万能养活14亿中国人吗?中国农民都不能养活中国人何况是荷兰或日本,美国农民都是不可能做到的,所以中国农民的伟大之处就在其中。

三、如何能端稳饭碗?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今的社会,人们不再局限于吃饱饭,多的是如何吃好饭?饮食结构也不再单一,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主粮主食已经不再是每个人日常所必备的了,导致主粮比重大幅度的下降。换句话说,粮食是一个大食品结构,农业包含的种类很多,同时,国内的农业生产水平也与先前有所不同,我们所能创造出来的,生产出来的有水上的草原上的,工地上的,山上的,海上的,只要是能吃的,都归结于粮食。

农产品的产量提高了,生产周期也缩短了,选择农业生产的标准根据农产品的价格来决定。只要价格好,在短期内就可以生产出来农民的生产能力提高,生产力倒不成问题,现在出现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与大众需求的消费需求产生偏差,导致致市场出现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的问题。这是相对于市场需求来说所形成的结构性问题,而不是农产品不能供应所需要需求的问题。
一些质量太低的农产品大量剩余,一些高质量农产品却存在十分短缺的现象,农产品滞销导致农民破产的事件屡见不鲜;同时还存在着本土粮食剩余而外国进口粮食促销的现象。这种本末倒置的原因也是我国国民对本土粮食品质的不好印象深入人心,抵触我国国有粮食。

如近年来出现了湖南雅柑等水果大面积滞销现象,但在县城泰国大米走私进来却受到消费者的追捧。本土的大米却存在滞销现象,卖不动。供需关系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我国针对这一问题也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生产导向从来没有根据这一问题发生过相应的变化,而是一直不变,生产不是从市场的需求出发的,仍然有宏观调控来做引导。根据目标而行从来不会因为市场需求有所改变。

怎么样才能端稳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饭碗?怎么样才能把饭碗端在自己的手中?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并不是没有人种田,但是所种出来的质量和效益却与市场需求严重不符。我们付出了劳动力,却没有获得相应的报酬,农业让农民无利可图,不能像房地产一样有利可图,势必会让农民的积极性有所削减,甚至弃耕。
应该站在农民的角度,站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大趋势中,支持和保护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该向其他国家学习,借鉴好的一些方法,如像东亚小农的日本经验都一些很好的学习对象。端好饭碗,又只有通过中国农民的自身努力,才可以让农业朝现代化方向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