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草精荟》:散寒止痛:白芷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2-08


原创中医实战笔记2021-02-08 10:49:17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的根。白是颜色,芷是芳香之意。主产于浙江、湖北、辽宁、四川等地。

一、功效应用

白芷味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能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祛风止痒。其特点为阳明经引经药,善治阳明经头痛。

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妇人带下,疮痈肿毒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本经》:“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

《日华子本草》:“主乳痈,发背,瘰疬,肠风痔瘘,排脓,疮痍疥癣,止痛,生肌,去面皯疵瘢。”

《本草纲目》:“白芷,色白味辛,行手阳明;性温气厚,行足阳明;芳香上达,入手太阴肺经。如头、目、眉、齿诸病,三经之风热也;如漏、带、痈疽诸病,三经之湿热也;风热者辛以散之,湿热者温以除之。为阳明主药,故又能治血病、胎病,而排脓生肌止痛。治鼻渊、齿痛、小便出血,眉棱骨痛,大肠风秘,妇人血风眩晕,翻胃吐食;解砒毒,蛇伤,鼻衄、刀箭金疮。”

《本草求真》:“白芷,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足阳明经祛风散湿主药。故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如头目昏痛,眉棱骨痛,暨牙龈骨痛,面黑瘢疵者是也。且其风热乘肺,上烁于脑,渗为渊涕;移于大肠,变为血崩血闭,肠风痔瘘痈疽;风与湿热,发于皮肤,变为疮疡燥痒;皆能温散解托,而使腠理之风悉去,留结之痈肿潜消,诚祛风上达,散湿火要剂也。”

二、配伍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白芷能散风寒,止头痛。常配伍羌活、防风等,即九味羌活汤。

《用药心法》:“治风通用,去肺经风热。”

2.用于阳明经头痛,眉棱骨痛,头风痛,齿痛。白芷芳香上达,祛风止痛,为阳明经头痛要药。若单味应用,即都梁丸;若配伍川芎、防风等,即川芎茶调散。

白芷还善治鼻渊头痛,常配伍苍耳、辛夷、薄荷,即苍耳散。还常与细辛、鹅不食草等药合用。

杨吉老方:白芷汤泡四五遍,蜜丸弹子大,名都梁丸。每服一丸,荆芥点腊茶嚼下。可治阳明头痛。因其治王定国病时在都梁,因此而得名。

《药类法象》:“治手阳明头痛,中风寒热解利药也,以四味生麻汤主之。”

《内经》:“脑渗为涕,宜同细辛、辛夷治之。”

汪昂言:“产后伤风,血虚头痛,多在日晚,宜四物加辛、芷。如气虚头痛,多在清晨,宜芎、藁,倍参、芪。保寿堂治正、偏头痛,白芷、川芎各三钱,搽牛脑上,加酒顿熟,热食尽醉,其病如失。”

3.用于疮疡肿毒。未溃者能消散,已溃者能排脓,有消肿排脓、止痛之功,为外科常用之品。治乳痈常配伍瓜蒌、贝母、公英等药,以解毒散结消肿。

若治疮肿常配伍金银花、天花粉等清热解毒之药。

若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之证,常配伍贝母、金银花、皂角刺、当归尾等,即仙方活命饮。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蜂窝织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乳腺炎、脓疱疮等病,疗效显著,被誉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4.用于寒湿带下证。白芷能燥湿止带,常配伍海螵蛸、白术、茯苓等药。

若治湿热带下证,则常配伍黄柏、车前草等药。

白芷还可祛风止痒,用于皮肤风湿瘙痒之证。

5.用于美白祛斑。白芷外用有一定美白祛斑作用。可单独研粉,与鸡蛋清或蜂蜜混匀,做面膜用。或配伍白术、白芨、白蔹、白茯苓、白芍、白珍珠等,共研细粉,做面膜用,即七白散。

人之面色,乃气血之外在表现,若人的脸色很差或生有暗斑,常预示着健康出现了问题。外敷之法只是治标之法,不可过度夸大。若想真正改善气色或祛斑美容,还当以内调脏腑气血为本,不可本末倒置。

6.朱良春经验,白芷具有辛香,走窜、温通、利水、消肿之功,对于关节滑囊炎、卵巢囊肿、及赤白带下,证属寒湿者,常于组方当中,重用白芷,恒有良效,值得学习。

三、用法用量

白芷常入煎剂,也可做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几克至十余克;若为方中主药,也有用至几十克以上者。外用适量。

汪昂言:“色白气香者佳。或微炒用。”

四、应用注意

白芷性温升散,故阴虚血热者忌服。

——中医实战笔记:21.2.8二稿#中医实战笔记#

《本草精荟》:散寒止痛:白芷
《本草精荟》:散寒止痛:白芷
《本草精荟》:散寒止痛:白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