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后真相时代”,如何保持独立思考?

 天承办公室 2021-02-08

 IDG君写在前面: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说:“人类其实一直生活在后真相时代: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被蒙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相信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实。”

马未都也曾提到:“一个新闻事件出来,不反转三次都不能表态。”谣言、误传、10万+、阴谋论、病毒营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寻找到准确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一件事情。

“后真相”已经成为全民讨论的热点,它不仅反映了信息时代大众的隐痛,更体现在后疫情时代里,世界的趋势与行业的变革将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不管是企业决策者还是职场中的普通人,只有秉持独立思考,才能穿越这些迷局。

当下许多互联网式的语言,因为朗朗上口,正迅速流行开来,比如“认真你就输了”、“就这?”。这些话有一定幽默成分,但却无法保证对事情理解的准确性,让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

普通人想要了解真相无疑是困难的,因为真相往往会经过无数次的加工拆解后,最后才会呈现到我们面前,而我们在短时间内很难还原它本来的面目。只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常识,做出比较粗糙的判断。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无能为力了,想要破解迷雾中的真相,就必须先了解真相是怎样运作的,然后用借助科学的方法抽丝剥茧,一步步把它从最隐秘的地方揪出来。
 
耶鲁大学医学院神经学家史蒂文·诺韦拉,曾因主持播客节目《怀疑论者的宇宙指南》广受赞誉,同时他也是国际公认的科学教育家。史蒂文·诺韦拉和他的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前沿科学领域,热衷于通过神经学来剖析我们的认知陷阱。
 
史蒂文·诺韦拉研究团队
 
他最新的著作《如何独立思考》,被结构生物学家叶胜和北大精神卫生学博士力荐。这本书从批判性思维的4类工具入手,详细剖析了30类逻辑谬误,告诉我们的大脑存在“设计缺陷”。还提供了一套科学思维工具箱,帮助我们看清认知陷阱,轻松辨别科学与伪科学,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虚假的真相是怎样一步步骗我们的?
 
《经济学人》曾有文章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相信地球是平的。来自谷歌趋势 ( Google Trends) 的数据表明,搜索“平面地球”的数量仅几年就翻了三倍多。尽管美国宇航局利用卫星、全球定位系统和空间图像证明了地球是圆的,但这部分人却固执地认为美国宇航局是在撒谎。
 
一位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制作了一枚火箭,想证明地球是平的
 
而在信息爆炸,虚假信息飞传的今天,当各种观点五花八门堆在眼前时,我们根本无法去分辨,甚至都不确定那些所谓权威学者的话究竟是不是他们自己说的。
 
这样的困境不止来自于时代,更来自于我们自己,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曾说过:“知识的最大敌人并不是无知,而是自认为掌握了知识的幻觉。”
 
史蒂文·诺韦拉也表示,尽管在信息时代,科学和媒体本身很难调和,但真正做出错误判断的,却是我们自己。
 
他提到了邓宁·克鲁格效应,这是心理学家大卫·邓宁(David Dunning,1999)和贾斯廷·克鲁格( Justin Kruger)做的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结论就是越无知的人,越“迷之自信”。
 
 
很多人不愿意认识和接受自己的平庸。而知识和技能比较低的人,反而容易固执己见。就算是自己的理解跟现实产生了偏差,他们也很难相信自己的判断出了错误,而且还会对那些提醒他们的人保持怀疑的态度。
 
正如刘慈欣在《三体》里说的: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如果说“迷之自信”属于心理欺骗,那么在我们的头脑中还有一种机制,对我们进行心理欺骗,这就是神经心理局限性对我们造成的认知干扰。
 
《如何独立思考》告诉我们,知觉、记忆和观念本质上是人们自我构建的,并且不那么可靠。它们来源于人们对事物的预期,还受到文化方面的影响,同时也是心理作用的产物。
 
人的记忆真的靠谱吗?你肯定会有这样的瞬间:这个地方我明明来过,或者刚刚发生的事情以前经历过。其实这些根本就没有发生过,而是你融合不同的记忆细节,将它们混在一起,或者干脆把两个截然不同的记忆片段合二为一。这就是神经系统的欺骗。
 
不管邓宁·克鲁格效应,还是神经系统的欺骗,都很容易让我们走向搅乱我们的认知,成为信息洪流刀俎下的鱼肉。
 

用“科学怀疑论”重构自己的认知系统
 
《如何独立思考》建议我们掌握“科学怀疑论”,用它去穿越层层迷雾和探索真相,而它有四大工具。
 
 
第一类是工具是“神经心理局限性”(neuropsychological humility),包括导致大脑功能受限或出错的各种可能。大脑是我们探索和理解外部世界最重要的器官,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它的工作原理。
 
第二类工具是“元认知”(metacognition),也就是“对思考本身的思考”。有时候。你的大脑里会有几种声音,他们在互相辩论、彼此交锋,而你自己就是这场辩论赛的裁判,观看着这场争斗,最会判定哪位选手获胜。元认知就是让你夺回大脑控制权,所以你需要建立最底层的批判能力,让自己的思维不被劫持。
 
第三类工具是要了解科学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正因为这个世界离不开运行规则或自然法则,所以我们必须相信它是可知的。要想凭实证认识这个世界,唯一正确的方式就是遵循这条自然主义的假设。我们不能怀疑一切,要相信科学。
 
第四类工具是重新审视历史上的伪科学与欺骗行为,这是抵御伪科学入侵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后一道防线。为此,我们要让伪科学的本质大白于天下,并告诉人们如何分辨两者。说白了,我们要掌握的核心技能就是鉴别伪科学。只要找到大量的案例,就可以知道人们是如何形成并坚持错误观念的。
 
 
真相从来都是是复杂的,它可以被操纵和扭曲。当我们拥有信息选择权,也承担了相应的焦虑和痛苦,因为甄别真伪也就成了无法逃避的问题。
 
这就要求要我们时刻保持谦虚,用低姿态去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打败始终在与自己争吵的“小人”,以脱胎换骨的方式,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建立磐石一样坚固的思维系统。
 
我们更要在永远好奇的背后,打破砂锅问到底,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借助这套“科学怀疑论”,与蒙昧、阴谋论、反智主义分道扬镳。这样,就算万山不许一溪奔,我们也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堂堂正正出前村。
 

在后疫情时代,为什么更需要独立思考?
 
史蒂文·诺韦拉的这套认知工具,对我们的生活和职场成长大有裨益。尤其在后疫情时代,世界的噪音和复杂程度更甚从前,如何穿越这些层层的干扰,将是摆在我们面前最迫切的问题。
 
首先,我们依然要保持独立思考。所谓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是指当你在看到一个与你认知迥异的观点时,你头脑中会经过这样一个辩证过程:到底是这件事情本身错了,还是我的认知错了?如果是事情错了,那正确的应该是怎样的?经过反复的推敲的验证后,得出经得起考验的答案,继而调整自己的观念。
 
 
在处理事情时,我们如何保证解决的是“对的问题”,而不是“无关紧要的问题”呢?这就涉及到史蒂文·诺韦拉所说的“元认知”,思考时必须保持敏锐,先停下来,边看边听,才不会忽略大局,陷入细节的陷阱。
 
举个例子,如果某公司开发一款高端产品,推出后却销量不尽如人意,于是各部门都会来提意见。直接面对客户的业务部门,可能会说是产品本身难卖;营销部门认为是成本太高了;研发部门坚持自己的技术没问题。
 
作为决策者,就不能急着却判断谁对谁错,不妨打开业绩报表,先确认“销量差”是不是唯一的事实?是全面地不好卖,还是也有部分客户群体愿意买单。
 
这时候就要全方位思考,而不是听信一面之词,了解消费者痛点有没有被满足,检查产品跟竞品有何差异,这个差异是否与价格对应,公司是否足够了解产品价值,业务与营销团队是否有充足资讯去做销售等。
 
真正懂得独立思考的人,知道要在多元化的时代准确地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和数据,尽量找一手的、行业专家的,并且在此基础上独立分析,从而形成相对客观的结论。
 
于一家公司而言,决策者要时时坚持独立思考,常常自我纠错,尽管它是痛苦的,但却是让基业长青的法门。于个人而言,坚持独立思考,认识到自己的边界,可以令自己不断处在学习曲线上,最大程度发挥优势,让未来的路越来越广阔。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