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龙江日报丨“碳交易”市场来啦,企业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奔跑在成长路上 2021-02-08

新管理办法的出台将带来巨大发展机遇,大庆市的相关企业在节能减排和碳排放权交易方面正在积极作为。

“碳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开始施行

“管理办法的实施,正式开启了全国性碳交易市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战略管理专家韩光鹤表示,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

△大庆沃尔沃工厂车间实现全绿电生产

“通俗讲,就是别人掏钱,你来减排。减排困难的企业可以向减排容易的企业购买碳排放权,后者替前者完成减排任务,同时也获得收益。”韩光鹤说,自2011年以来,我国分别在北京、上海、广东、天津、重庆、福建、湖北及深圳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14年~2020年,八个试点城市共计完成2.18亿吨二氧化碳交易,实现51.61亿元交易总额。

管理办法将适用范围扩展至全国,意味着全国范围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我国的碳市场建设已逐步从试点先行,过渡到全国统一市场。

管理办法中,除了二氧化碳,其他温室气体也纳入了交易范围,从地域和标的两个角度扩大了碳市场交易量。2019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近100亿吨,若管理办法继续沿用2016年碳交易市场覆盖行业的标准,仅二氧化碳排放将创造出85亿吨交易空间,以试点城市历史数据粗略估算,碳交易市场空间将达到约3500亿元。

大庆市多家企业积极备战“碳交易”

这个冬天,坐落在肇源县、投资6.4亿元的大庆庆翔生物质发电项目正在进入投产倒计时。董事长范业群每天忙着为企业进入即将开放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做最后的准备。

△肇源县庆翔1X80MW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示范项目已基本完工。

“通过碳排放权交易,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还可以利用自身低碳环保技术,有效降低碳排放,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目标作出贡献。目前,我们的手续均已齐全,就等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启了。”范业群说。

大庆庆翔生物质发电项目启动于2019年9月,是肇源县80万瓦农林生物质示范联产项目,是黑龙江省百大项目,2020年3月19日正式开工建设。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是对火力发电的替代,在低碳能源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主要燃料是秸秆,秸秆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在燃烧过程中放出的二氧化碳在总量上是平衡的,所以秸秆被称为零碳燃料。”范业群说。

大庆市的企业也曾经做过国际卖“碳”翁。2013年,大庆油田南八天然气处理厂深冷装置,检修后启机一次成功,年可售出4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凸显节能减排、资源回收与市场拓展三重效益。这也是大庆油田的首笔碳交易项目。通过这个项目,大庆油田不但实现了伴生气资源回收,而且直接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

2020年11月11日,中国石油首个碳中和林——大庆油田马鞍山碳中和林揭牌,森林碳汇业务迈出了重要一步。总面积510亩的马鞍山碳中和林,种植有适应力强、碳汇功能强的落叶阔叶乔木、常绿针叶乔木,兼顾生物多样性原则混交种植,预计栽植乔木2.126万株,用于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纪念馆运营的碳中和。

大庆沃尔沃则是省内首个实现电能碳中和的企业基地。大庆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分别与4家生物质发电企业和3家风电企业达成全绿电交易3300万千瓦时,预计全年交易电量达5500万千瓦时。在此次全绿电交易中,83.3%是生物质发电,16.7%是风电。

“碳交易”促进企业节能减排形成多赢

碳排放权也是商品,碳排放权交易能促进节能减排。大庆经济学会副会长范海波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每年全国碳排放总额由政府设定且额度逐年降低,从而实现整体的碳减排。碳排放额度按一定规则转化为碳配额用于交易。每个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主体都有一个规定的碳配额,企业全年碳排放不能超过这一额度。

企业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一般会选择加大科技投入,开展能源环保相关技术创新,同时积极使用新能源。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倒逼企业节能减排形成多赢局面——政府完成了减排目标,控排企业节省了减排成本。

范海波举了一个例子。

假定减排目标是2万吨二氧化碳,由企业甲和企业乙来完成。两家企业的减排成本不同,假设企业甲减排成本是20元/吨,企业乙是10元/吨。如果按照以往,采用政府行政命令方式,让两家企业分别完成1万吨的减排任务,那么企业甲的减排成本是20万元,企业乙的减排成本是10万元,也就是完成这2万吨的减排任务,需要的成本一共是30万元。

若使用碳交易减排2万吨二氧化碳,甲和乙各分得1万吨配额。此时社会平均减排成本是15元/吨,也就是碳价为15元。因为企业乙的减排成本只有10元,如果2万吨减排任务全部承担,企业付出的减排成本是20万元。企业甲的减排成本是20元,高于碳价,所以选择购买碳排放权来完成减排任务。按照市场价,为完成1万吨减排任务,甲向乙购买1万吨配额。同样是完成1万吨减排任务,这次企业甲只花了15万元。

而企业乙完成2万吨减排支出20万元,卖出1万吨碳排放权获利15万元,两者相抵,最后减排成本为5万元。2万吨的减排整体成本为企业甲的15万元加上企业乙的5万元,一共是20万元,低于采用行政命令式的30万元。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化催生新商机

我国承诺,2030年,力争实现碳达峰,2060年,努力实现碳中和。不难看出,中国已经迎来全面的碳约束时代,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排放权必将成为一种具有金融价值的稀缺商品,逐渐成为企业继现金资产、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后又一新型资产——碳资产。

不久的将来,碳交易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商品交易市场。有交易,自然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随着国际温室气体交易市场的兴起,国际上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围绕碳排放交易开发出多样的金融产品与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启动碳中和发展规划,生态环保企业也会迎来发展机遇。

来源:黑龙江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