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赛:挪威阿尔塔“调研报告”(游记)

 北欧模式 2021-02-09

本文为“我的北欧故事”征文大赛参赛作品




挪威阿尔塔“调研报告”

作者:mr.Zhu

第三次踏上欧洲大陆,每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样,感觉一次比一次沉稳踏实,远洋跋涉步伐慷锵,出行西域自成独往,办签证订机票进安检过海关,一步一步繁简有序,说走就走的旅行,想不到尔等之辈也能逐步玩弄于寻常。空港留不住匆忙的脚,空客载不下飞翔之心,老唉才来邯郸学步只恐身体不适,寄希望年轻者世界这么大多出去看看,不要等到我等这年纪才来跟趟赶潮略显晚也。今人们祟尚垒个小砖非我等善长之,而我们喜之的动个腿脚摆弄一下角架也许别人不削一顾,总之,走自已的路,甭管春夏秋冬。

本次旅行的重点是到挪威北部阿尔塔市探个虛实,陪伴女儿过过冬过过年,家人团聚才是永恒主题。挪威冬季漫漫长夜,女儿一声召唤,犹如部队军令,打起行装背囊,我们一刻不缓,漂洋过海赴挪,辅佐女儿左右。

说起挪威许多人不陌生,北欧的一个发达国家,人口500多万与昆明差不多,面积38万多平方公里与云南差不多,人均GDP超10万美元,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2014年6月第一次到挪威时,在挪威停留时间不长,当时只去了首都奧斯陆和南部城市斯塔万格,对挪威印象仅限于肤浅表层,而今再次踏上这片白雪峡湾国度,感受较两年前丰富了许多。

2016年以来全球经济形势恶化,下半年受欧洲及挪威经济的影响,奔着一份不错的薪水和严峻的就业形势,女儿从挪威南部城市斯塔万格来到了北部城市阿尔塔,带薪就读特罗姆瑟大学旅游体育社会工作系PHD学位并兼职该系研究员(相当于中国大学助教)。特罗姆瑟大学(UIT)除主校区外,下面还有许多分校区,如阿尔塔校区、哈默弗斯特校区、希尔克内斯校区等。因主校区及其它分校区均在北极圈内,所以又叫挪威北极大学,是世界上纬度最高地理位置最北的大学,也是世界排名前500,挪威排名第4的国际性综合大学,同时也是挪威北部最大的研究与教育机构。虽然特罗姆瑟大学系世界和挪威名校,但由于特罗母瑟大学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对于女儿来到阿尔塔,我们报有众多的疑惑担忧,所以决定到阿尔塔亲自体验考察一番。


晨曦中的特罗姆瑟大学阿尔塔校区


特罗姆瑟大学阿尔塔校区。

 


学校教学楼外广场。


大学新入职的教研人员和PHD学生都有自已独立的办公室和办公设施,办公室门上有你的英文名字和你的职务。


挪威可谓地广人稀物厚,全国有三分之一国土面积在北极圈内(地理学定义北纬66度以上为北极圈)。阿尔塔市纬度69度,自然处于北极圈内,距离北极极点2千多公里,距离地球陆地最北端(挪威北角)230公里,是挪威最北边的城市之一,也是挪威芬马克省省会,人口1.9万,面积3800多平方公里。谈到北极或北极圈许多人肯定像我最初一样浑身打冷颤望圈而哆嗦,仿佛置身于西伯利亚严寒冰窟狗拉雪橇中。其实不然阿尔塔虽然高纬度地处北极圈内,但受北大西洋暖支流的影响,冬季并不十分寒冷,十二月下旬至一月中旬,平均气温在零下七、八度左右。比起咱中国的东北广大地区冬季动辙零下二三十度还是要爽得多。

在这里飞机照样起飞,鲜花照样开放(室内),披萨照样外卖,孩子照样嬉闹(室外),这也许是老天对挪威的恩赐。更多的气象知识,我也拎不清道不明,只是这次算亲身感受到北极圈内还有这么一块地儿,我这个来自春城的老倌还没被冻死。一不留神我居然闯进了北极圈,在气候方面算是对阿尔塔打了个及格分。

挪威北部地区特别之处,也就是冬天的极夜和夏天的极昼。原来不太理解"极夜极昼”这两个概念,误以为冬季无白天,夏季无夜晚,到了阿尔塔以后才明白是怎么回事。简单地说"极夜"就是一年中有两月没太阳,这两月白天跟昆明的阴天似的。每年十一月中旬至来年一月中旬完全见不到一丝太阳,每天阿尔塔白昼时间基本只有五个小时,从早上九时至下午十四时,其它时间黑夜笼罩。刚到这儿还真有点不习惯,稍不留神天就黑了,早晨多睡会懒觉,一觉醒来不知是下午还是半夜。夏天则相反,只有二个小时的夜晚,还能欣赏到午夜二十四时的太阳,这就是极昼。当地人在这样的气候或环境下工作生活倒也习以为常,生活节奏很慢很慢,外地人就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了。对于极昼好适应,大不了窗帘一拉深夜在阳光下睡觉(这句话说着别扭,听着也别扭),而极夜则让人难适应,两个多月不晒太阳,确实让人"难瘦香菇”,很容易憋出病来。需要有很强的毅力来适应这一自然现象。

冬季阳光在这里是极度奢侈品,天晴的时候有时能看到一些朝霞或晚霞,要全天享受阳光沐浴是绝对不可能的,但夏季又让你烤个够,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冬季缺太阳的日子也不好过,不晒太阳人体缺钙,所以挪威的补钙药品特别先进,吃了不但补钙而且还能补肾呢。

另有一宝贝,北极圈内独有,那就是北极光,阿尔塔地区是挪威欣赏北极光的主要地区,关键是到这的每个人有没有这个眼福。当地有专门的机构预报北极光,但如我们的气象部门一样,预报的极其不准。

2016年12月31日21时47分(挪威时间),在距离敲响新年钟声还有二个多小时,在到达挪威阿尔塔十五天后,我们终于受到老天的眷顾,在女儿家里阳台上看到了罕见的北极光。


当时我正在阳台上摆弄手机,手机照相机有一功能"超级夜景”模式一直没有尝试过,刚支好三脚架准备试试这一功能时,北极光出现了,立马用遥控器按动了快门。


随后我们马上驱车到阿尔塔郊外,看到的北极光就更加清晰,形状也更加丰富多彩,颜色也更加的绚丽。由于不专业,对北极光拍摄也没有经验,拍摄出来的照片与专业相比,就相差甚远了。

在城里灯光太强,用肉眼看到的北极光,不太留心的以为就是一般的云,但是用照相机拍摄下来(需用三角架高度曝光)差别就大了。


挪威是冰雪王国,阿尔塔是滑雪爱好者的天堂,每年冬季大批滑雪爱好者自带雪橇踏至纷来。历史上挪威曾举办过二次冬奥会,所以挪威放弃2022冬奥会的举办也就不足为奇了。当北京获得2022冬奥会举办权时,挪威人笑了,当挪威放弃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时,中国人笑了。2016年12月中挪两国恢复正常关系,中国人和挪威人同时笑了,我等小民更是高兴,巴不得在我大昆明建个挪威领事馆。

兴许是阿尔塔电力比较充足,也或许是阿尔塔冬季太需要光亮了,阿尔塔市大街小巷店铺和居民楼不管白天黑夜基本都不关灯。节约用电在这形不成气候,居民生活做饭冬季取暖也是用电,不知靠的是水电还是核电。



阿尔塔景色秀美四季皆如诗画。延绵的雪山与大海蓝白相接,形成这里独特的风景,稍不留神就进入安徒生的童话世界,一片纯洁无暇的冰雪天地,让人心旷神怡。


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段的三幅照片,没有经过任何ps,把阿尔塔的雪景和人文刻画的淋淋尽致,这样的景致让人自觉不自觉地联想到童话王国,阿尔塔人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美的世界里。


在阿尔塔"陆海空″交通都很活跃,集中在一幅照片里也很常见。


距离阿尔塔市区正南二十公里处,有一冰雪酒店,住宿一晚2干多挪克,很考人毅力的。


冰雪酒店过道。

冰雪酒店沙发和茶几。 


房间里的冰台灯。


酒店标间及双人床。

房间里的冰吊灯。



要挑战珠穆朗玛峰、梅里雪山的勇士来这适应几晚上倒是不错的。



到了阿尔塔有个地方是不能不去的,那就是北角,阿尔塔距离北角230公里,驱车前往大约4个小时。


挪威北角纬度71度,号称欧洲大陆和公路能够到达的最北端,除了科考队员,也是普通人能够到达的地球"尽头"。记得2014年6月在葡萄牙里斯本辛特拉海滨,我们也到了欧洲大陆的最西端,也曾经有过"陆地止于此,海洋始于斯”的感慨。今生能够在这把年纪而且是在冬季勇闯北角也算是蛮拼的了,感慨就不仅仅是陆地止于此了。


我们是早上八点钟天还没亮就出发前往北角的,沿途茫茫雪川不见人烟,越往北走心里越怵,心里越怵越有点后悔此行了。我在心里默默祈祷,千万不要出任何问题,天气、汽车、身体等等,任何一个方面稍有不慎都可能酿成大错。还好一路向北,北角也越来越近,路上的车辆也渐渐多起来了。


中午十二点,近四个小时车程我们终于抵达北角。"尽头”总会让人感到凄美和绝望,而北角带来的却是神秘的遐想和无限的憧憬,地球之"尽头”,人生新目标。远远地就看到那块花岗岩,从悬崖边翘出。几百年来,这块古老的岩石或是渔民商人和海盗的航海标志。岩石上矗立着一座镂空的地球仪雕塑,这就是北角的地标。


北风太大,吹得我们嗖嗖发抖,不敢在地球仪傍停留太久,只得躲进观景台。观景台入口处有一座彩色石块堆成的四方台,上端立着指向北方的箭头,箭杆上标明了北角的纬度——北纬71°10’21’’,提醒你已进入北极圈了。据说这里距离当年泰坦尼克沉没的地方只有30海里。

北角没有住宿之地,当天必须离开。返回时我们遇到暴风雪,在春城混了半辈子的我等从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天气和驾驶经历,好在老天保佑,车况沒有出现问题,一路慢慢地小心翼翼原路返回。事后女儿当地同事都说我们胆子大,现在想想还真有点后怕,真是无知无谓啊!

挪威北角如中国之长城,一生中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特罗姆瑟,挪威北极内一座现代与传统、科技教育与民族文化、城市与学府、热闹与宁静、峡湾与海滨交融一体的最大都市。特罗姆瑟与阿尔塔纬度相近,但两地相比较特罗姆瑟都市氛围更浓一些,阿尔塔更轻松休闲一些。

特罗姆瑟大学主校区所在地特罗姆瑟市是我们这次“考察调研"的又一要地,女儿PHD期间将有许多课程或课题要回这里聆听受令或教诲。所以特罗姆瑟市去不去你懂的。😏特罗姆瑟距离阿尔塔近400公里,驱车要6个小时(途中有两次海轮跨海摆渡),飞行半个小时。我们是飞机去大巴回,算上途中跨海摆渡来去一趟动用了"陆海空"。



特罗姆瑟大学主校区一瞥。


特罗姆瑟大学主校区一瞥。

 


特罗姆瑟大学主校区一瞥。

特罗姆瑟市海洋水族馆。



特罗姆瑟市区一瞥。


特罗姆瑟市区一瞥。



特罗姆瑟市区一瞥。



特罗姆瑟市图书馆。



挪威是一个高福利(注意是高福利,与高收入有一定区别),高税收,高消费的国度,国民享受的福利待遇不错,如教育、医疗、假期等等,但收入不一定很高,因为要交较高的税,典型的劫富济贫。比如说一个高校的年轻教职人员,年薪可能达到50多万克朗,但要交10多万的税,实际收入只有30多万。据说这一政策年年遭到国会议员们的执疑,说助养了一批懒汉不劳而获,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


高福利带来的是高消费,挪威的生活水平比较高。首都奥斯陆房价与国内北上广基本持平。二三线城市同比国内城市房价要高出一些。阿尔塔市区一套九十多平米的三居房,报价大慨在230万挪克,折合人民币184万左右,平均单价也在2万/平米。与国内不同的是,二手房基本上都是拎包入住不存在装修的烦恼和困惑。你要是房东想把自己手上的存量房出租,那一定得把房子打理好,配上必须的生活电器才能出租。


吃的方面要比中国国内高出一些,但也没有高的离谱,如果买回来自己加工烹饪,一月伙食费也花不了多少。当然,我也发现超市有的食品比国内价低质高,如图中苹果、五花肉等。苹果折合人民币8元一公斤,五花肉折合人民币24元一公斤。如果精打细算的确能省不少,但这不符合现在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汽油大概15挪克1升,折合人民币12元1升。在阿尔塔交通支出外地人费用较高。当地公交线路不多且贵,平均乘一次25元(挪克,下同),打的起步价130元。当地人主要交通工具还是私家车,所以外地人就遭老罪了。

挪威的水质特别好,所有的居民楼宾馆酒店自来水扭开就喝,没有任何污染,所有居民家都不用桶装水和净水器,市场上这种水不知道什么人有需求。


要想在阿尔塔立下足,首先得解决衣食住行,女儿租了一套离学校不太远的房子,步行半个小时就可以到学校。70多平的两居室,非常智能化的一套海景公寓,只是租金稍有点贵,一个月11000元挪克,安居才能乐业,住的舒适一些,工作上安心也能缓解一些思乡寂寞之苦。图中即为小区住房内外景。

挪威有许多方面与中国内陆不同,比如说新买的家俱不包安装,如请人安装人工费用奇高,只能自已安装。


在挪威期间,恰逢国外圣诞节、新年、中国春节期间。平安夜女儿带我们品尝圣诞大餐,感受国外过节的氛围。 


所谓的“圣诞大餐”真是不敢恭维。当然饮食是一种文化,文化不同罢了。算作一种经历和体验而已。

说心里话,本人一直对国人圣诞节的狂操行为不得理解,这次专门要看看老外过圣诞节到底要嗨到什么程度。况且阿尔塔距离芬兰圣诞老人村只有500多公里,也算圣诞老人半个故乡了,怎么也应比咱昆明热闹些吧。结果让我很感意外,平安夜的阿尔塔街上静悄悄的,没有喧嚣,没有狂欢,没有城管,更没有警察的严正以待,当然也沒有环卫工人的日夜辛苦。人们都在家里挂上彩灯和亲人团聚共餐,到餐厅品尝圣诞大餐只有外地人或旅游者。现在我才明白,国内平安夜不理喻的并非普通百姓而是商业炒作。在此强烈建议中国政府将圣诞节列为中国“传统节日”,最好再申个遗,这样国人要疯也疯得有个理由。



到阿尔塔已经一个多月了,"调研”已快接近尾声,调研报告就此呈上,算是对自已和女儿,对关心我们的各位亲朋好友有个交待。总结之,阿尔塔这个地方褒贬不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能妥善解决好各类褒贬矛盾,阿尔塔是个不错的地方,待个三到五年应该沒有问题。特罗姆瑟与阿尔塔地处挪威北部,特殊的地理位置犹如一道天然屏障挡住了人们的视线也哄住许多人,使愿意来这工作或读书之人不多,所以这儿竞争不是太激烈。人们悠闲在此乐此不疲,充分享受北极圈里的暖流慢生活。拿工资读博士,除了北欧诸国外这在全世界可能都绝无仅有。2015年以来受挪威经济的影响,挪威各地就业形势也非常严峻,许多大公司都裁员缩减停招。奥斯陆、卑尔根、斯塔万格等地高校银根萎缩PHD招人受限,仅有的一些PHD职位都给挪威国家急需的理工类让位。而挪威政府为了特罗姆瑟阿尔塔等边远地区发展,对这些地区的高校非但无压缩反而在许多政策上给予优惠,这些优厚的政策使得女儿等有机会在此立足并展翅一番。这儿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哄住了国人,中国人在这也很少见,没有中国人的地方,在全世界恐怕也不多了。沒有了国人没有了乡音,也容易焕起我们的寂寞思乡之情,中国人的文化、热闹、老乡、人脉等观念在这无所适从,只看我们怎样调适。从我们走过的众多欧美国家来看,除气候外,这里社会治安、自然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等等都应当是一流的。这几大指标也是考核一个地区是否宜居的硬指标。说了这么多,还是女儿一句话想想在理,国内也好国外也罢,哪儿都一样,都不是天堂,有一份自已喜欢的工作开心愉快就好。

2017年2月 写于挪威阿尔塔

支持本文获奖,请点击右下方的“赞”!

一等奖有1000瑞典克朗奖金的哦~

大赛细则:

北欧模式牛年春节“我的北欧故事”征文大奖赛火热征稿中!

其他参赛稿件:

参赛:漫笔闲潭(诗集)

参赛:西方不是天堂(散文)

参赛:瑞典,中国中产最后的净土?(杂文)

参赛:搬向北方(随笔)

参赛:徽北集(诗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