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336马部(馬)
2021-02-09 | 阅:  转:  |  分享 
  
三划

马部(馬)

马2.傌冯驭馭3.驮馱馵馯驯馴馺驰馳4駄驱駏馽驲馹駄驱驳駁驴駃5.駓驵駔驶駛驷駟駈駉罵驸駙驹駒驺驼駝驻駐駜驿骀駘驽駑驾駕6.骁駬駵駤骂駡骃駰骄骅骆駱駪駁骇駭駮骈駢骉7.骊駹駴駷駻駽骋騁验駼骍騂駾骏駿騃骎駸駶8.骐騏骑騎騋骒騍騧騑騧騐騊骓騅骕骖騄9.騞騕騲騠颿騣骘騭騟骗騙骚騷骙騤骛騖騢10.骜驁驊騵骝騮驀騶骟騸11.驅骠驃骡騾骢驄驂12.驍驚驔驒驕驐驎驈13.驛驗14.驖驘驌15.骤骥驥驢驩骦驦骧驤驪驫

马(mǎ码)馬

星名。星宿: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七颗,也称七星。《易·坤·辞》:“坤,元,亨,利牝马之贞。”《易·大畜·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易·明夷·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壮,吉。”《易·睽·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易·涣·初六》:“用拯马壮,吉。”《易·中孚·六四》:“月几望,马匹亡,无咎。”王红旗《神秘的星宿文化和游戏》第三章第六节〈二十八星宿巡礼>〉:“古人认为二十八星宿各自代表着一种动物,即角宿代表蚊……柳为獐、星为马、张为鹿……”

“码”的古字。古代用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易·屯·六二》:“屯如,亶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管子·乘马》:“天下乘马服牛,而任之轻重有制。”《管子·侈靡》:“乘马甸之众,制之。”《礼记·投壶》:“为胜者立马。”

家畜名。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马:古代婚姻习俗,夫妻婚后在马日(午日)要返回妻子娘家省亲,俗称“返马”。《左传·宣公五年》:“冬,来,反马也。”

马渎:地名。《管子·轻重丁》:“龙斗于马渎之阳,牛山之阴。”

马服:战国时期赵地,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北。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以功被封为马服君。这里指赵奢的儿子赵括。赵括熟读兵书,但只会纸上谈兵。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攻赵,与赵军战于长平(位于今山西省高平县),赵王中了秦的反间计,任用赵括为大将,以代廉颇,结果赵军四十余万被全歼,赵括被箭射死。《韩非子·用人》:“故内无伏怨之乱,外无马服之患。”《韩非子·显学》:“赵任马服之辩,而有长平之祸。”

马兰:又名马齿苋,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有倒卵形多汁液的肥叶,遍生于东西两半球,在某些地区是一种讨厌的野草,可当蔬菜和凉拌菜食用。《楚辞·七谏》:“蓬艾亲入御于床笫兮,马兰踸踔而日加。”



二画

傌(mà骂)

汉以后字。

冯(Féng缝)(píng凭)馮

(píng凭)《易·泰·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中行。”《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诗·大雅·緜》:“築之登登,削屡冯冯。”《诗·大雅·卷阿》:“有冯有翼,有孝有德。”毛传:“有冯有翼,道可冯依以为辅翼也。”《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吾不与也。”《史记·伯夷列传》:“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司马贞索隐:“冯者,恃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马部》:“冯,或假借为凭字,凡经传云‘冯依’,其字皆当作‘凭’。”这里用为凭借、依靠之意。

冯(Féng缝)妇:男人名,姓冯名妇,晋国人。《孟子·尽心下》:“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

驭(yù御)馭

《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管子·形势解》:“驭者,操辔也。”《荀子·王霸》:“王良造父者,善服驭者也。”《荀子·哀公》:“东野子之善驭乎?”《广韵》:“驭,使马也。驭,古文御。”这里用为驾御车马之意。



三画

驮(tuó佗)馱

汉以后字。

馵(zhù住)

《诗·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这里用为后左脚为白色的马之意。

馯(hàn汗)

古同“駻”。剽悍。《淮南子·氾论训》:“治既弊之民,是犹无镝衔橜策錣而御馯马也。”

驯(xùn训)馴

古通“训”。《墨子·修身》:“出于口者无以竭驯。”《墨子·天志中》:“又以先王之书,驯天明不解之道也知之。”这里用为解释之意。

古同“训”,教诲。《墨子·兼爱中》:“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鹖冠子·王鈇》:“安平相驯,军旅相保。”

馺(sà飒)

奔驰、急速。《楚辞·九叹》:“潺湲轇轕,雷动电发,馺高举兮。”

驰(chí迟)馳

《诗·唐风·山有枢》:“弗驰弗驱。”《管子·五行》:“君子修游驰,以发地气。”《左传·宣公十二年》:“车驰卒奔。”《左传·昭公十七年》:“啬夫驰。”《孟子·滕文公上》:“好驰马试剑。”《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说文》:“驰,大驱也。”这里用为车马疾行之意。

奔走趋赴。《关尹子·符》:“愈变识情,驰骛不已。”《楚辞·离骚》:“忽驰骛以追逐兮。”《汉书·司马相如传》:“东西南北,驰骛往来。”

古通“逝”。消逝。《左传·庄公二十二年》:“驰于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诸葛亮《诫子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传播。《庄子·天道》:“此乘天地,驰万物,而用人群之道也。”李白《赠从孙义与宰铭》:“名驰三江外,峻节贯云霄。”《北山移文》:“驰东皋之素谒。”



四画

駄(tuó驮)

古同“驮”。

驱(qū区)驅、駈

《易·比·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诗·鄘风·载驰》:“驱马悠悠。”《诗·齐风·载驱》:“载驱薄薄,簟笰朱鞹。”《说文》:“驱,马驰也。”《广雅·释室》:“驱,奔也。”这里用为奔驰、疾行之意。

《易·比·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管子·幼官》:“藏温濡,行驱养,坦气修通。”《仪礼·士暋礼》:“妇乘以几,姆加景,乃驱。”郑玄注:“驱,行也。”这里用为“行进”之意。

驱使、迫使。《管子·君臣下》:“沈疑之得民也者,前贵而后贱者为之驱也。”《孟子·梁惠王上》:“驱而之善。”陶渊明《乞食》:“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驱予并往。”

疑为“区”。区别。《管子·山国轨》:“请驱之颠齿,量其高壮。”《管子·山权数》:“驱屏万物,守之以策,有五官技。”

駏(jù巨)

古书上说的一种形似骡,可供乘骑的兽。《楚辞·九怀》:“腾蛇兮后从,飞駏兮步旁。”

馽(zhí掷)

古同“絷”。绊,系绊马足。《楚辞·九思》:“赴昆山兮馽騄,从邛遨兮栖迟。”

驲(rì日)馹

《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景公闻之,大骇,乘驲而自追晏子。”《左传·襄公二十一年》:“乘驲而见宣子。”《左传·昭公五年》:“楚子以驲至于罗汭。”《吕氏春秋·士节》:“乘驲而自追晏子。”《国语·晋语》:“乘驲自下。”《说文》:“驲,传也。”朱骏声曰:“车曰驲,曰传,马曰驿,曰遞。”这里用为驿马之意。

驳(bó薄)駁

《诗·豳风·东山》:“皇驳其马。”《易·说卦》:“为驳马。”《说文》:“驳,马色不纯也。”《汉书·梅福传》:“白黑杂合谓之驳。”这里用为马匹毛色不纯之意。

《晏子春秋》:“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这里用为驳斥、反驳之意。

《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荀子·赋》:“纯而王,驳而伯。”这里用为驳杂、庞杂之意。

驴(lǘ闾)驢

家畜名。哺乳动物,像马,比马小,能驮东西、拉车、耕田、供人骑乘。

駃(jué决)

《淮南子·齐俗》:“六骐骥,四駃騠。”这里用为骏马之意。



五画

駓(pī批)

毛色黄白相杂的马。又名桃花马。《诗·鲁颂·駉》:“有骓有駓,有骍有骐。”《尔雅》:“黄白杂毛,駓。”:《说文》:“駓,黄马白毛也。”

疾走的样子。《楚辞·招魂》:“逐人駓駓些。”

驵(zǎng葬)駔

阻止、阻碍。《管子·侈靡》:“好缘而好驵,此谓成国之法也。”《晏子春秋卷二·内篇谏下第二》:“圣人之服中,侻而不驵,可以导众。”《墨子·非命上》:“以上说王公大人,下以驵百姓之从事。”孙诒让闲诂:“毕云:‘驵,阻字假音。’”

《晏子春秋卷八·外篇第八》:“公乘侈舆服繁驵驱之。”《楚辞·九叹·忧苦》:“同驽骡与乘驵兮。”《史记·樊郦滕灌列传》:“苏驵军于泥阳。”《说文》:“驵,壮马也。《六书故》引作奘马,从马,且声。”这里用为骏马、好马之意。

马贩子。旧时马匹交易的经纪人,亦泛指市场经纪人。《吕氏春秋·孟夏纪·尊师》:“段干木,晋国之大驵也,学于子夏。”《汉书·货殖传》:“节驵侩。”

驶(shǐ史)駛

汉以后字。

驷(sì四)駟

《诗·郑风·清人》:“驷介旁旁。”《诗·秦风·驷驖》:“驷驖孔阜,六辔在手。”《诗·大雅·大明》:“驷騵彭彭,维师尚父。”《管子·侈靡》:“然则人君声服变矣,则臣有依驷之禄。”《论语·季氏》:“齐景公有马千驷。”《庄子·人间世》:“结驷千乘。”《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东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说文》:“驷,马一乘也。”《玉篇》:“驷,四马一乘也。”这里用为四匹马拉的一辆车之意。

《论语·颜渊》:“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庄子·人间世》:“结驷千乘。”《玉篇》:“驷,四马一乘也。”这里比喻为话说出后,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回来,指说话应当慎重之意。

駈(qū驱)

古同“驱”。

駉(jiōng扃)

《诗·鲁颂·駉》:“薄言駉者。”《说文》:“駉,牧马苑也。从马,冋声。”这里用为壮马之意。

罵(mà骂)

古同“骂”。

驸(fù副)駙

汉以后字。

驹(jū居)駒

《诗·小雅·角弓》:“老马反为驹。”《周礼·校人》:“执驹。”《淮南子·脩务》:“夫马之为草驹之时。”《说文》:“驹,马二岁曰驹。”这里用为两岁以下的马之意。

驹驹然:均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缝隙前一掠而过。《黄帝内经·灵枢·五色》:“其色散,驹驹然,未有聚。”

驺(zōu邹)騶

驺虞:音邹于,古牧猎官或驾车马的小吏。《诗·召南·驺虞》:“于嗟乎驺虞。”《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孟氏之御驺。”《韩非子·说林下》:“有欲以御见荆王者,众驺妒之。”《礼记·月令》:“命仆及七驺咸驾。”《说文》:“驺,厩御也。”《汉书·惠帝纪》:“武士驺比外郎。”

驼(tuó佗)駝

汉以后字。

驻(zhù助)駐

汉以后字。

駜(bì毕)

《诗·鲁颂·有駜》:“有駜有駜,駜彼乘黄。”《说文》:“駜,马饱也。从马,必声。”《玉篇》:“駜,马肥壮貌。”这里用为马肥壮之意。

驿(yì艺)驛

古同“绎”,络绎。《书·洪范》:“曰蒙,曰驿,曰克。”《诗·周颂·载芟》:“驿驿其达,有厌其杰。”

古代供传递公文或传送消息用的马。《左传·文公十六年》:“楚子乘驿。”《左传·襄公二十七年》:“使驿谒诸王。”《说文》:“驿,置骑也。”

骀(tái台)(dài代)駘

(tái台)劣马。《楚辞·七谏》:“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吕氏春秋·开春论·贵卒》:“旬日取之,与驽骀同。”《广韵》:“骀,驽马。”庾信《代人乞致仕表》:“驱奔效驾,先辍于羸骀。”

《庄子·天下》:“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这里用为放荡之意。

驽(nú奴)駑

《晏子春秋卷五·内篇杂上》:“食鱼无反,勿乘驽马。”《楚辞·卜居》:“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吕氏春秋·开春论·贵卒》:“旬日取之,与驽骀同。”这里用为劣马之意。

才能低劣。《战国策·秦策四》:“此犹两虎相斗,而驽犬受其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驾(jià架)駕

《论语·乡党》:“君命召,不俟驾行矣。”《荀子·劝学》:“驽马十驾。”《吕氏春秋·贵因》:“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说文》:“驾,马在轭中。”这里用为驾车之意。

《左传·昭公元年》:“犹诈晋而驾焉。”《吕氏春秋·贵国》:“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小尔雅》:“驾,凌也。”这里用为凌驾、超越之意。



六画

骁(xiāo霄)驍

汉以后字。

駬(ěr耳)

马名。騄駬。泛指良马。《韩非子·难势》:“是犹乘骥、駬而分驰也,相去亦远矣。”王先慎注:“骥、駬并千里马。”

駵(liu留)

《诗·秦风·小戎》:“骐駵是中,騧骊是骖。”《诗·鲁颂·駉》:“有駵有雒,以车绎绎。”这里用为黑鬃黑尾巴的红马之意。

駤(zhì痔)

横蛮无理。《淮南子·修务训》:“胡人有知利者,而人谓之駤。”

骂(mà吗)駡

《战国策·燕策》:“箕踞以骂。”《汉书·李广苏建传》:“武骂律曰。”这里用为痛斥之意。

骃(yin因)駰

《诗·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骃,六辔既均。”《诗·鲁颂·駉》:“薄言駉者,有骃有騢。”《尔雅》:“阴白杂毛骃。”《说文》:“駰,马阴白杂毛也。”这里用为浅黑杂白的马之意。

骄(jiāo交)驕

泛指高大雄壮之马。《诗·秦风·驷驖》:“輶车鸾镳,载猃歇骄。”《诗·卫风·硕人》:“四牡有骄。”

《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维莠骄骄。”《管子·白心》:“骄倨傲暴之人,不可与交。”《左传·隐公三年》:“骄奢淫泆。”《国语·晋语》:“骄泰奢侈。”《礼记·少仪》:“谏而无骄。”《史记·魏公子列传》:“不敢以其富贵骄士。”这里用为傲慢、骄矜之意。

骅(huá华)驊

骅骝、騹骥、纤离、绿耳:均为古代良马名。《荀子·性恶》:“骅骝、騹骥、纤离、绿耳,此皆古之良马也。”

骆(luò落)駱

《诗·小雅·四牡》:“驾彼四骆。”《诗·小雅·裳裳者华》:“我马维骆,六辔沃若。”《诗·鲁颂·駉》:“薄言駉者,有驒有骆。”《说文》:“骆,马白色黑鬣尾也。”《广雅》:“白马朱鬣骆。”这里用为尾和鬣毛黑色的白马之意。

駪(shen身)

《诗·小雅·皇皇者华》:“駪駪征夫,每怀靡及。”《说文》:“駪,马众多貌。”《字汇·马部》:“駪,马众多疾行之貌。”这里用为形容众多的样子之意。

骇(hài害)駭

惊吓。《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第一》:“景公射鸟,野人骇之。”《吕氏春秋·审应览·审应》:“凡鸟之举也,去骇从不骇。”《说文》:“骇,惊也。”《汉书·梅乘传》:“马方骇,鼓而惊之。”

《列子·仲尼》:“子列子之徒骇之。反舍,咸有疑色。”《荀子·王制》:“庶人骇政。”《战国策·宋策》:“而国人大骇。”《这里用为震动之意。

駮(bó驳)

古同“驳”。马匹毛色不纯。《管子·小问》:“意者君乘駮马而洀桓,迎日而驰乎?”《楚辞·九叹》:“同驽骡与乘駔兮,杂斑駮与阘茸。”

树名,梓榆树类。一说为赤李树。《诗·秦风·晨风》:“山有苞栎,隰有六駮。”

骈(pián蹁)駢

《管子·地员》:“其下骈石,不可得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曹共公闻其骈胁。”《庄子·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班固《东都赋》:“骈部曲。”《水经注·滱水》:“池之四周,居民骈比。”唐韩愈《马说》:“骈死于槽枥之间。”这里用为并联、合并、密集排列之意。

骈邑:齐国的一个地名。《论语·宪问》:“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骉(biāo标)

众马奔腾的样子。



七画

骊(lí梨)驪

《诗·齐风·载驱》:“四骊济济,垂辔沵沵。”《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闲之为则。”《诗·鲁颂·駉》:“有骊有黄。”《礼记·檀弓》:“戎事乘骊。”《说文》:“骊,马深黑色。从马,丽声。”《穆天子传》:“盗骊。”这里用为深黑色的马之意。

古通“丽”。附丽,并列,用两匹马驾车。《吕氏春秋·审分览·执一》:“今御骊马者,使四人,人操一策。”《汉书·王莽传》:“骊马二驷。”

山名。骊山。又名蓝田山。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南。古代骊戎居此,故名骊山。周初骊戎所居,秦置骊邑。北宋时改称临潼。《国语·晋语一》:“献公卜伐骊戎,史苏占之。”《吕氏春秋·慎大览·不广》:“遂与草中之戎、骊土之翟,定天子于成周。”

駹(máng忙)

面、额白色的黑的马。

駴(hai骇)

古同“骇”。《庄子·外物》:“圣人之所以駴天下,神人未尝过而问焉。”

駷(sǒng怂)

摇动马衔令马快跑。《春秋公羊传·定公八年》:“临南駷马,而由乎孟氏。”

駵(liú)

古同“骝”。

駻(hàn旱)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今马见池,駻而走,虽造父不能治。”《韩非子·五蠹》:“犹无辔策而御駻马,此不知之患也。”《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诛狡駻,获首虏八千余级。”《说文·马部》:“駻,马突也。”这里用为凶悍之意。

駽(xuan宣)

青黑色的马。亦称“铁青马”。《诗·鲁颂·有駜》:“有駜有駜,駜彼乘駽。”《爾雅·釋畜》:“靑驪,駽。”《说文》:“駽,青驪馬。从馬肙聲。”

骋(chěng逞)騁

《左传·定公八年》:“林楚怒马,及衢而骋。”《楚辞·离骚》:“乘骐骥以驰骋兮。”《说文》:“骋,直驰也。”这里用为纵马向前奔驰之意。

《楚辞·九歌·湘夫人》:“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庄子·天地》:“故其与万物接也,至无而供其求,时骋而要其宿。”这里用为放任、放纵之意。

验(yàn厌)驗、騐

征象、征兆。《列子·汤问》:“愿先闻其验。”《论衡》:“黄为物熟验,白为人老效。”

《吕氏春秋·填行论》:“验之以理。”《战国策·齐策》:“亦验其辞于正前。”这里用为检查、检验之意。

駼(tú图)

古代良马名。《淮南子·主术训》:“伊尹,贤相也,而不能与胡人骑骡马而服驹駼。”

骍(xing星)騂

《书·洛诰》:“文王骍牛一,武王骍牛一。”《诗·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从以骍牡。”《诗·小雅·角弓》:“骍骍角弓,翩其反矣。”《诗·大雅·旱麓》:“清酒既载,骍牡既备。”《诗·鲁颂·駉》:“有骍有骐,以车伾伾。”《诗·鲁颂·閟宫》:“享以骍牺,是飨是宜。”《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这里用指为赤色的牲口之意。如:骍牡(赤色公牛);骍骍(赤牛。为古时天子诸侯盟誓时所用牲);骍牲(祭祀用的赤色的牺牲)。

駾(tui退)

《诗·大雅·緜》:“混夷駾矣,维其喙矣。”《说文》:“駾,马行疾貌。”《广韵·泰韵》:“駾,奔突也。”这里用为马受惊奔跑之意。

骏(jùn菌)駿

《书·武成》:“骏奔走,执豆、笾。”《诗·小雅·雨无正》:“浩浩昊天,不骏其德。”《诗·大雅·文王》:“骏命不易。”《诗·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遹骏有声。”《诗·周颂·清庙》:“骏奔走在庙。”《诗·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管子·弟子职》:“若有宾客,弟子骏作。”这里用为迅速之意。

古同“峻”。《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尔雅》:“骏,大也。”这里用为高大之意。

古通“俊”。《诗·商颂·长发》:“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厖。”《管子·七发》:“收天下之豪杰、有天下之骏雄。”《韩非子·大体》:“雄骏不创寿于旗幢。”《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诽骏疑杰兮,固庸态也。”这里用为才智杰出之意。

騃(ái癌)

汉以后字。

骎(qin侵)駸

《诗·小雅·四牡》:“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关尹子·宇》:“仰道者跂,如道者骎。”三国魏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这里用为马跑得很快之意。

駶(jú局)

跳跃。《楚辞·九辩》:“见执辔者非其人兮,故跼跳而远去。”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跼跳窜伏。”



八画

骐(qí奇)騏

《诗·曹风·鳲鸠》:“其带伊丝,其弁伊骐。”《诗·秦风·小戎》:“文茵畅毂,驾我骐馵。”《诗·小雅·皇皇者华》:“我马维骐,六辔如丝。”《诗·小雅·采芑》:“四骐翼翼。”《诗·鲁颂·駉》:“有骍有骐,以车伾伾。”《管子·地数》:“因吾本币,骐骥黄金然后出。”《楚辞·离骚》:“乘骐骥以驰聘兮。”这里用为骏马之意。

骑(qí奇)騎

《楚辞·招魂》:“步骑罗些。”《淮南子·人间训》:“其子好骑。”《史记·项羽本纪》:“脱身独骑。”《说文》:“骑,跨马也。”这里用为跨马之意。

騋(lai来)

《诗·鄘风·定之方中》:“秉心塞渊,騋牝三千。”这里用为马高七尺以上之意。

骒(kè客)騍

指雌性牲畜。

騧(gua瓜)

《诗·秦风·小戎》:“騧骊是骖。”《说文》:“騧,黄马黑喙。从马,咼声。”这里用为黑嘴的黄马之意。

騑(fei非)

《诗·小雅·四牡》:“四牡騑騑。”《诗·小雅·车舝》:“四牡騑騑,六辔如琴。”《楚辞·惜誓》:“苍龙蚴虬于左骖兮,白虎骋而为右騑。”这里用为马行走不停的样子之意。

騐(yàn验)

古同“验”。

騊(táo厌)

汉以后字。

骓(zhuī追)騅

毛色苍白相杂的马。《诗·鲁颂·駉》:“有骓有駓。”《尔雅·释畜》:“苍白杂毛骓。”《山海经·大荒东经》:“三青马三骓。”《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说文》:“骓,马苍黑杂毛也。从马,隹声。”

骕(sù肃)

良马名。本作“肃爽”、“肃霜”,亦作“骕騻”。

骖(cān参)

《诗·郑风·大叔于田》:“两骖如舞。”《诗·秦风·小戎》:“骐駵是中,騧骊是骖。”《诗·小雅·采菽》:“载骖载驷,君子所届。”《楚辞·九歌·国殇》:“左骖殪兮右刃伤。”《荀子·哀公》:“两骖列,两服入厩。”这里用为驾车时在两边的马之意。

騄(lù录)

古代一种行速极快的良马。《楚辞·九思》:“赴昆山兮馽騄,从邛遨兮栖迟。”



九画

騞(huō豁)

用刀解剖东西的声音,解牛的声音。《庄子·养生主》:“奏刀騞然。”《列子·汤问》:“其触物也,騞然而过,随过随合。”

騕(yǎo咬)

騕褭:(yǎo咬niǎo鸟)古代良马名。《淮南子·齐俗训》:“夫待騕褭、飞兔而驾之,则世莫乘车。”

騲(cǎo草)

古同“草”。

騠(tí駃)

见“駃”。

颿(fān帆)

古同“帆”。

騣(zōng鬃)騌

古同“鬃”。

骘(zhì志)騭

《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玉篇·马部》:“骘,定也。”这里用为安定之意。

騟(yú于)

汉以后字。

骗(piàn片)騙

汉以后字。

骚(sāo臊)騷

《诗·大雅·常武》:“徐方绎骚。”《尔雅》:“骚,动也。”《国语·郑语》:“九年而王室始骚。”《说文》:“骚,扰也。”这里用为骚动、动乱之意。

古通“搔”。抓,挠,以指甲轻刮。《管子·地员》:“其人坚劲,寡有疥骚,终无瘠酲。”明王錂《寻亲记》:“花县征徭,衡门贫困,两事不堪骚首。”

骙(kui癸)騤

《诗·小雅·采薇》:“四牡骙骙。”《诗·小雅·六月》:“四牡騤騤,载是常服。”《诗·大雅·桑柔》:“四牡騤騤,旟旐有翩。”《诗·大雅·烝民》:“四牡騤騤,八鸾喈喈。”这里用为马强壮的样子之意。

骛(wù戊)騖

古通“鹜”。野鸭。《管子·轻重甲》:“鹅骛之舍近,鹍鸡鹄鸨之通远。”

追求,强求。也作“务”。《楚辞·九辩》:“乘精气之抟抟兮,骛诸神之湛湛。”脱脱《宋史》:“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关尹子·符》:“愈变识情,驰骛不已。”《楚辞·招魂》:“步及骤处兮,诱骋先。抑骛若通兮,引车右还。”《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代御执辔持策,则马咸骛矣。”《文选·班固<答宾戏>》:“侯伯方轨,战国横骛。”《广韵·遇韵》:“骛,驰也,奔也,驱也。”本意为纵横奔驰。这里泛指疾驰之意。

騢(xiá峡)

赤白色相间的杂毛马。《诗·鲁颂·駉》:“薄言駉者,有骃有騢。”《尔雅·释畜》:“彤白杂毛,騢。”《说文·马部》:“騢,马赤白杂毛。”



十画

骜(ào傲)驁

古通“傲”。《庄子·庚桑楚》:“蹍市人之足,则辞以放骜。”《韩非子·十过》:“夫智伯之为人也,好利而骜愎。”《吕氏春秋·下贤》:“士骜爵禄者,固轻其主。”《抱朴子·极言》:“始皇刚暴而骜狠。”这里用为骄傲之意。

好马、良马。《吕氏春秋·察今》:“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吕氏春秋·似顺论·别类》:“骥、骜、绿耳背日而西走,至乎夕则日在其前矣。”

驊(huá骅)

见“骅”。

騵(yuan元)

《诗·大雅·大明》:“驷騵彭彭,维师尚父。”《礼记·曲礼下》:“周人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騂。”这里用为赤毛白腹的马之意。

骝(liú刘)騮

黑鬣、黑尾巴的红马。《吕氏春秋·孟夏纪·孟夏》:“驾赤骝,载赤旂,衣赤衣。”

驀(mò蓦)

见“蓦”。

騶(zōu驺)

见“驺”。

骟(shàn善)騸

汉以后字。



十一画

驅(qū驱)

见“驱”。

骠(piào标)驃

一种黄毛夹杂着白点子的马。

骡(luó罗)騾

动物名。骡子。哺乳纲,奇蹄目,马科。由驴、马杂交而来的一种畜力动物,本身无繁殖能力,但体块、力量、寿命等方面均优于驴,亦用以叽称不育的年轻女子。

骢(cōng葱)驄

青白杂毛的马。今名菊花青马。

驂(cān骖)

见“骖”。



十二画

驍(xiāo骁)

见“骁”。

驚(jīng惊)

见“惊”。

驔(diàn电)

黄色脊毛的黑马。《诗·鲁颂·駉》:“有驔有鱼,以车祛祛。”《说文·马部》:“驔,骊马黄脊。”

驒(tuó驮)

毛色呈鳞状斑纹的青马。《诗·鲁颂·駉》:“薄言駉者,有驒有骆。”《尔雅·释兽》:“青骊驎,驒。”《说文·马部》:“驒,青骊白鳞,文如龟鱼。”

驕(jiāo骄)

见“骄”。

驐(dūn敦)

去掉雄性家畜家禽的生殖器。

驎(lín林)

古代骏马名。

驈(yù玉)

股间白色的黑马。《诗·鲁颂·駉》:“薄言駉者,有驈有皇。”《尔雅·释兽》:“骊马白跨,驈。”



十三画

驛(yì驿)

见“驿”。

驗(yàn验)

见“验”。



十四画

臑(ér儿)(ru汝)

古通“胹”。煮,煮烂。《楚辞·招魂》:“肥牛之腱,臑若芳些。”

(ru汝)古通“蠕”。《荀子·臣道》:“喘而言,臑而动。”这里用为缓慢地移动之意。

驖(tiě铁)

《诗·秦风·驷驖》:“驷驖孔阜,六辔在手。”这里用为赤黑色的马之意。

驘(luó骡)

古同“骡”。

驌(sù骕)

见“骕”。



十五画以上

骤(zhòu宙)

《诗·小雅·四牡》:“驾彼四骆,载骤骎骎。”《周礼·大司马》:“车骤徒趋。”《楚辞·招魂》:“步及骤处兮。”《礼记·曲礼》:“车驱而驺(骤)。”《说文》:“骤,马疾步也。”这里用为马奔驰之意。

《管子·版法》:“骤令不行,民心乃外。”《左传·宣公二年》:“宣子骤谏。”《楚辞·九章·悲回风》:“骤谏君而不听兮,重任石之何益!”这里用为屡次之意。

《老子·二十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左传·成公十八年》:“杞伯于是骤朝于晋。”《楚辞·九歌·湘夫人》:“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这里用为迅疾、猛快之意。

骥(jì技)驥

《管子·霸言》:“骥之材,而百马伐之,骥必罢矣。”《论语·宪问》:“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楚辞·九章·怀沙》:“伯乐既没,骥焉程兮。”《说文》:“骥,千里马也。”《晋书·虞预传》:“世不乏骥,求则可致。”这里用为千里马之意,亦比喻为杰出的人才。

驢(lǘ闾)

见“驴”。

驩(huān欢)

古同“欢”。《管子·君臣下》:“礼私爱驩,势不并伦。”《左传·昭公五年》:“君若驩焉,好逆使臣,滋敝邑休怠。”《庄子·至乐》:“若果养乎?予果驩乎?”《荀子·非相》:“譬称以明之,欣驩、芬芗以送之,宝之珍之。”《韩非子·说林上》:“许子而大驩,彼将知君利之也。”《战国策·秦策》:“而大国与之驩。”《礼记·曲礼》:“君子不尽人之驩。”这里用为喜悦、高兴之意。

驩兜:(huān欢dōu都)人名。尧帝的大臣。与共工互相勾结,结成死党。《书·尧典》:“驩兜曰。”《书·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书·皋陶谟》:“能哲而惠,何忧乎驩兜?”《孟子·万章上》:“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殛鲧於羽山。”

骦(shuāng双)

见“骕骦”。

驦(shuāng双)

见“骦”。

骧(xiāng香)驤

后右足白的马。《尔雅·释畜》:“后右足白骧。”

腾跃,昂首奔驰。《楚辞·九怀》:“步骤桂林兮,超骧卷阿。”《说文》:“骧,马之低卬也。从马、襄声。”张衡《西京赋》:“乃奋翅而腾骧。”左思《吴都赋》:“四骐龙骧。”曹植《离友》:“载车奔兮马繁骧。”

驪(lí梨)

见“骊”。

驫(biāo骉)

见“骉”。

先秦古籍用字字典马(馬)部









705

中国传统文化网www.chinactwh.comwww.chinactwh.com中国传统文化网







献花(0)
+1
(本文系先秦古文字...原创)
类似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