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文义:母亲的生命奇迹 | 就读这篇

 原鄉書院 2021-02-09

母亲的生命奇迹

李文义

题记:2017年10月19日是母亲逝世三周年日子。谨以此文悼念母亲,缅怀母亲,愿她老人家在天堂里安好。

25岁正是人生如花季节,家乡瘟疫流行,母亲青春鲜活的生命,也卷进了这场浩劫之中。在医疗水平极度落后的旧中国,那是怎样的一场人生灾难啊!面对肆虐横行的瘟疫病菌,无助的人们只能被动抵抗,村庄被封锁,患者被隔离,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被“囚禁”在破败狭小的房屋里,等待着死神的判决。

外公家也算殷实,请来郎中勉强开出药方,成为母亲救命的稻草。不论中药多么苦涩难咽,母亲都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祈望能发生奇迹。今天张家抬走一人,明天王家又抬出两人,整个村庄笼罩在阴森恐怖的死亡氛围里。几近绝望的母亲不甘心人生之船刚驶出港口就要抛锚,她忧郁哀伤的双眸透过狭小的窗口,眺望辽远湛蓝的天空,寄望上苍降临奇迹。凭借旺盛的青春生命力和强烈的求生欲望,母亲抵抗住了病菌的侵蚀,硬是从死亡边缘挣脱出来,创造了当时的一个奇迹。

大病初愈的母亲乌黑的披肩长发全部脱落殆尽,蜡黄消瘦的脸庞没有一丝血色。当她拖着病弱之躯偶尔从街上走过,村中四处游窜的疯丫头尾随其后,流着口水傻傻地叫嚷着:“痨病鬼,痨病鬼。”

元气大伤的母亲,走进儿子的记忆里,总是病恹恹的。没有中年妇女的强悍体魄,也没有中年妇女的泼辣干练;有的只是弱不禁风的身体,有的只是不温不火的性情。母亲很少下地干农活,肩不能扛,手不能拎,整日打鸡喂狗,操持家务,做好一日三餐。

那时农村生活艰苦,父亲和姐姐们累死累活奔忙一年还换不回温饱,时常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母亲的身体得不到调养和恢复,各器官日复一日超负荷运转,生命的航程处处设下暗礁险滩,母亲陆续患上胃病、气管炎和肺心病。随着年龄增长,母亲胃病逐渐加重,在饮食上特别“挑剔”,饭菜既不能太硬,又不能太咸,大鱼大肉更不能享受,只能长期吃小米粥,造成严重营养不良,脊柱不断弯曲,形成了老年性驼背。隆冬季节,母亲最难熬,有时一阵紧似一阵的咳嗽,憋得母亲满脸通红汗水涟涟,振动得胸腔也疼痛难忍,母亲手捂胸口,倚靠墙壁大口大口喘息。家人眼见母亲在痛苦中熬煎,却也无能为力。

当母亲的人生航程行进了54年时,生命之船又一次触礁——母亲患上严重的肺炎。在市医院治疗月余,母亲肺病才有所缓解,身体更是雪上加霜,糟糕透顶,上初中的四姐不得已辍学,帮助母亲料理家务。母亲预感生命的航程不会太长久,就悄悄准备自己的后事:督促木匠父亲给自己做寿材,每天还监工似的检查做工质量;上街买回布料,依照旧衣服样式,裁剪缝制寿衣。心情淡定的母亲,多次接触死亡,已经不再恐慌惧怕,她说我是死过两回的人了,能活到今天已经很知足了。母亲平静地思考着死亡,谈论着死亡,也面对着死亡。

俗话说:有病乱投医。母亲的一生总是与病魔抗争搏斗,听说哪里有良医,不论路途远近,定会去寻医问药。炉子上天天有药壶在“咕嘟咕嘟”沸腾,屋里飘荡着中草药味道。记得儿时,从不迷信的母亲,听说有仙医来家乡附近的大黑山普渡众生,母亲信以为真,偷偷从生产队借来毛驴车,让三姐陪她拜仙求药,结果可想而知。可怜的母亲为了医治疾病真是煞费苦心,中药、西药、针灸、拔罐等凡能医病的都尝试过。听说有民间偏方治病,也都要试一试,她几十年的老气管炎就是靠偏方治愈的。进入寒风凛冽的冬季,每天早起后,母亲用滚烫开水冲一枚鸡蛋加一匙黄油,坚持了三十年之久,进入老境的母亲,气管炎果真没有犯过,胃病也大有好转。

母亲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磨练了心志,磨练了性格,做事总是慢条斯理不急不躁,遇事礼让从不与他人争吵。父亲却与母亲大相径庭,是十足的火爆急脾气,蘸火就着,在家常为琐事大发雷霆,在外一言不合就与人争吵。学医的姐夫曾直言不讳断言:别看五叔比五婶身体硬朗,将来真不一定有五婶长寿。身体健壮的父亲在74岁时生命之舟就“折戟沉沙”了。平日里,母亲少有串门儿,总是忙里偷闲捧书阅读,寻找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宁静,尤其晚年更是把大把的时间都打发在读书上。良好的心态和与世无争的性情,成为母亲保养病弱之躯的密方,也是延年益寿的秘笈。她所创造的生命奇迹,是每一位生命体所追求向往的,也是大多数生命难以企及和达到的。

儿女们成家立业后,母亲的生活负担减轻了,家庭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安享晚年的母亲,身体也大有好转,在父亲离世后的近二十年里,母亲身体保养的一直很好。然而2010年正月里的一次感冒,母亲的生命之船再次遭遇险情,在医院点滴几天后,病情加重,呼吸艰难,心肺衰竭。医生诊断:已无救治意义。家人只好将母亲送回老家,等待死神的降临。

儿女们白天奔忙着母亲的后事,夜晚陪护在母亲身边。午夜时分,昏迷中母亲催促:穿……衣……,儿女们含泪为母亲穿上寿衣,忙乱中母亲嚷着“鞋掉了”。母亲神志这般清醒,怎会……在家人啼笑皆非的忙碌中,摸过阎王殿大门的母亲,神游阴曹地府一番后,又驾驶生命航船前行。

大病初愈后,瘦骨嶙峋的母亲,身体轻飘飘的不足五十余斤,极度虚弱没有一丁点力气,肌肉严重萎缩无法站立和行走。姐姐尊医嘱,每天架着母亲强行在炕上艰难地挪行,一天,两天,三天……在姐姐的搀扶下,母亲迈开微小步幅行走了。靠着顽强的求生欲望恢复着身体,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调理和积极锻炼,88岁的母亲又一次闯过险滩,奇迹般站立起来。母亲的生命如此顽强,着实令人惊讶赞叹。

近两年来,矮小瘦弱的母亲身体出奇的好,稀粥烂饭依然维持母亲的身体器官,保持良好的运转状态,让我有些忘乎所以。2012年母亲在乡下妹妹家居住了6个多月,平安无事。翌年初,喜欢安静的母亲又提出去乡下妹妹家,我欣然应允。不料,端午节前,母亲突发感冒,点滴三组药物略有好转后,母亲拒绝用药,导致在我和爱人到达妹妹家的午夜旧病复发,被连夜送往市医院抢救。我担心母亲的生命航船,怕是再不能航行了。

在重症监护室里,母亲满身插着管子昏睡。我的心揪着:母亲就这样走了吗?经过体检诊断药物治疗,母亲又与死神擦肩而过。就连医生都感叹:真是奇迹。

心肺衰竭导致吞咽困难,母亲身体透支严重。老年性便秘更折磨得母亲心力交瘁,每一次排便都像是一场战斗,耗尽母亲所有体力。“让我死吧,别再折磨我了。”母亲失去了生存的勇气。儿女们抚摸着母亲骨瘦如柴的身体,止不住泪水奔流。购买各种婴儿营养食品,改用吸管饮水进食,母亲的体能在缓慢中恢复。苍天不负孝心人,母亲度过了危险期,行驶了91年的残破船体,还在高歌猛进。

出院后,母亲的身体虚弱到极点,就连咳嗽吐痰的力气都没有,疲惫之极整日昏睡不醒。儿女们悉心调理饮食,熬大骨头汤,榨各种蔬菜汁水果汁,将所有的食物加工成粥状,母亲每次也仅仅能吃几匙流食。每天儿女们反复劝说开导,像哄小孩儿般让母亲进食,母亲的饭量逐渐增加,20余天后,每顿能吃一小碗流食了。在儿女们搀扶下,母亲颤颤巍巍站起来,哆哆嗦嗦行走,感动得家人直呼万岁。

母亲的身体日渐硬朗,话语又多了起来,每半天都能倚靠床头看上一会儿电视。奇迹,真是奇迹,母亲又一次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这生命的奇迹,源于母亲的刚强与坚毅,源于儿女们的精心护理,更源于现代医疗技术。

人生就是一次不能返航的单程之旅,在那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躲避着急流险滩漩涡暗礁,还有突如其来的沟沟叉叉,在这荆棘丛生的航线上,考验着人的智慧、胆识、体能和心态。已经进入暮年的母亲,驾驶着生命之舟,艰难地前行。

2014年5月,妻子赴上海侍候女儿月子,母亲暂由二姐侍奉。7月下旬,老迈的母亲突然加速衰老,神志时而清醒时而糊涂。8月中旬,心急如焚的妻子撇下女儿外孙匆匆返回,无论怎样医治和调养,母亲的生命渐渐老去,已然没有恢复的迹象。

我再次把母亲背回了农村,背回了她想念的土炕上,背回到她惦念的乡亲中。母亲握着老邻旧居的手吃力地说:谢谢……来看我……他齐婶走了……老范两口子走了……我也该走了……

母亲整日昏睡,呼吸细若游丝,不断说着梦话,勉强吃些流食。与疾病抗争了一辈子的母亲,终于疲惫不堪,她说:我……要……歇……歇。10月19日,母亲这艘航行了近百年的战船搁浅抛锚,行驶到了终点。

母亲傲视死神,带着满足,轻轻地走了。她驾驶着千疮百孔的船体,克服无数艰难险阻,航行了92年之久,令人赞叹称奇。她的生命奇迹,也给世人留下了无限的回味和久远的思考……

作者简介

李文义,男,1963年出生,内蒙古兴安盟人。曾担任中小学语文教师多年,现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喜爱文字、书法、旅游和摄影,近些年在当地报刊上发表百余篇散文。

中国文坛精英盘点之90后专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