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丽玲访名医丨王亭:为每一位脊柱病患者设计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qiangqddx 2021-02-09


青岛有这样一位脊柱外科专家,数十年收集学科手术病人影像学资料达6万余例,每天坚持阅读专业英文文献累计3万余篇,发明学科专利技术8项,每年完成脊柱微创和开放手术500余台,年门诊病人9000余人次,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微创通道手术显微镜下腰椎管狭窄的减压手术,在山东和青岛率先开展了脊柱畸形的矫正治疗,对脊柱外科高风险疾病胸椎管狭窄有独特的手术技术,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

      
他就是青岛市优秀青年医学专家,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院区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专业博士,上海交通大学骨科博士后,中国香港大学、韩国纳恩骨科医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王亭教授。王亭还是山东和青岛第一位将手术显微镜技术成熟应用在日常手术的脊柱外科医生。

对于一名脊柱外科的医生来说,在大多数人眼里,可能手术至关重要。而在王亭20余年从医生涯中,他秉承的理念是手术固然重要,但如何思考,通过自己的知识积累、手术技术和临床经验给病人设计最适合的治疗方案方为上上之策。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亭主任的办公室,有不少病人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都是表达对王亭主任治疗效果的满意。

有一位病人这样写到:“我来医院时不能走路。经过您的治疗后,现在行动自如。”在好大夫网站王亭的主页上,更是有500多名患者对王亭最佳治疗方案赞不绝口。

王亭还担任青岛市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脊柱微创专家委员会委员,以第一位发明人发明专利技术8项,每年完成脊柱微创和开放手术500余台,年门诊病人9000余人次,已在国际上发表英文SCI文章和中文文章5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两项,参加三项国家自然基金研究。

   观海新闻 /青岛晚报 记者 张丽玲

收集病人影像学资料6万余例

上周五是王亭主任在青大附院市南院区门诊,接诊一位特殊病人,影像学片子显示病人椎间盘突出不甚明显,而病人实际症状异常严重,不能坐立,只能站立或平卧。病人用尽各种理疗办法,收效甚微。王亭脑海里立即浮现出他曾收集的影像学资料,有不少相似的病例,他总结了前人的经验,给病人设计了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早在2001年,数码相机还是稀缺商品,大陆出售的数码相机像素很低,王亭在香港大学玛丽医院访问期间,用自己省吃俭用的钱,跑去香港中环数码城买来他人生的第一部数码相机,拍摄手术病人的影像资料,存在自己的电脑里。这一举动一坚持就是18年。18年,从未间断,其间他有几年时间不在医院,远赴国内外各地学习,只要一回到医院,便立即补齐。

目前,已收集手术病人影像学资料6万余例。除了收集影像学资料,他每天坚持阅读大量的专业英文文献,目前文献的文件夹显示37000多篇英文文献。

医学是一个不断知识创新和总结临床经验的科学,所有上一个病例都是下一个病例的借鉴。这6万份脊柱外科手术病人影像学资料和3万多篇英文文献,像一座瑰宝珍藏在王亭的脑海里,随时供其挖掘,给病人派上用场。

发明8项专利技术用于临床

1996年,王亭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以第一名的成绩留校。在青大附院脊柱外科工作两年后考取了胡有谷教授的研究生。胡有谷是青大附院终身医学专家,在脊柱外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有较深的造诣。

2003年,他又考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是邱贵兴院士,全国骨科的主任委员。为让自己的专业再上一个台阶,博士毕业后,2007年,他又来到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博士后工作,指导老师是曾炳芳教授,全国骨科副主任委员。所谓名师出高徒,王亭传承了三位导师一切从患者着想、对医学追求极致的精神。

2009年,博士后出站,原本王亭已经留在上海工作,但王亭是青岛人,对青岛和青大附院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放弃了上海优厚的待遇,回青大附院工作。

自2009年起,他曾先后跟随美国纽约Bassett脊柱外科中心的Dr.Knight,美国孟菲斯Methodist医院Dr. Foley及美国TwinCities脊柱外科中心的Dr.Mehbod和Dr.Schwender学习脊柱微创手术技术。王亭说,本来感觉通过本、硕、博士、博士后13年的扎实学习和临床实践,自己的专业知识积累和手术已经相当不错,但越是深入学习越是感觉自己与国际顶尖脊柱外科技术的差距。

手术显微镜作为神经外科手术的必备工具,在国外早已经应用在脊柱手术当中。王亭2012年在美国学习期间,师从脊柱微创外科大师、神经外科医生Foly教授,接触并学习了该项技术。但当时国内没有医院将手术显微镜常规应用在脊柱手术中。王亭是山东和青岛第一位将手术显微镜技术成熟应用在日常手术的脊柱外科医生。

回想2012年学成回国到成功开展此项新技术,王亭经历了三年的艰辛和坎坷。当时,国内基本没有医生使用手术显微镜进行脊柱手术,手术所使用的微创通道在国内买不到。王亭凭着学习期间的记忆和照片,大量查找资料,积极与国内厂家探讨,重新设计和制作了类似国外的微创手术通道,并进行了改进,他先后发明了8项专利技术,其中,微创手术工作通道与摄像光源系统的连接装置,用于临床手术,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

追求显微镜下脊柱外科手术微创的极致

有一位80岁患者,腰椎管狭窄十余年,多次就诊于国内各大医院,被告知若彻底治疗,需行腰椎开放减压并且进行螺钉内固定融合手术。因为年龄大,合并症多,担心手术风险和术后效果,患者一直保守治疗。但病情逐渐加重,发展到行走10步左右就需要坐下休息,双下肢麻木严重。在患者绝望之时,得知王亭可以对腰椎管狭窄进行微创手术,慕名找到王亭。

王亭认为患者适合行腰椎微创手术。术后患者即刻感到双下肢轻松和舒适。术后第一天就可以坐起并佩戴腰椎支具下地进行简单活动。在随后1个月的恢复中,患者双下肢的麻木和疼痛完全消失,数十年的病痛一朝得到解决。

目前患者已经能够经常外出活动并参加亲朋好友聚会。由于下肢的麻木疼痛得到解决,患者的日常活动量明显增加,糖尿病也得到明显改善。通过这一个微创手术,不但解除了患者数十年的疼痛,而且也给患者的家庭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这一例患者,只是王亭近年来完成的百余例腰椎管狭窄微创通道手术显微镜下减压手术病人的一个缩影。

腰椎管狭窄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疾病,约占脊柱外科手术的50%。目前常规的开放手术多需要10厘米左右的切口,然后通过剥离肌肉进行开放减压,并且需要辅助螺钉内固定完成。手术不仅创伤大,出血多,时间长,而且花费高,术后患者多需要3到6个月的恢复时间。

而王亭目前在国内率先开展的微创通道手术显微镜下的腰椎管狭窄减压技术,只需要不到2厘米的切口,通过微创通道扩张肌肉达到椎管狭窄节段。然后通过手术显微镜放大,在清晰和放大的手术视野下安全完成神经减压。患者术中出血不到50毫升,术后不需要放置引流管。

大部分患者可以在术后1-2天下地活动,1个月左右恢复日常生活。与开放手术相比,该手术具有创伤小、花费低、恢复快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名医档案

王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平度院区脊柱外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岛市优秀青年医学专家。

从医二十多年来,多次于国内外著名脊柱外科中心参观学习,掌握了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脊柱微创和开放手术技术。长期的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厚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掌握的前沿手术技术相结合,具有极高的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的优良率。术前诊断追求全面、细致和个体化方案,术中操作追求安全、精细和完美,术后康复追求细致和耐心。力争给每一位患者最好的和最合适的治疗,并且力争每例手术在技术上达到零失误。

通过掌握的腰椎侧后路椎间孔镜技术和椎板间入路全脊柱内镜手术技术,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创伤降到最低,将手术效果做到最好。在国内率先开展微创通道手术显微镜下腰椎管狭窄的减压手术,通过微创通道手术显微镜下的精细技术,保证腰椎管狭窄手术治疗效果,并且将手术创伤和花费降到最低。

该技术不需使用内固定器械,患者术后一天即可下地活动。对脊柱外科高风险疾病胸椎管狭窄有独特的手术技术。通过精湛和细致的手术技术,保证了腰椎滑脱、胸椎管狭窄以及颈椎病等常见疾病的手术效果。

在脊柱椎管内肿瘤的手术中常规使用手术显微镜,再保证肿瘤完整切除的前提下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通过掌握的世界一流的脊柱畸形矫形技术,使脊柱侧弯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通过对脊柱感染性疾病致病菌的三代测序宏基因检测技术,使药物等保守方法治疗脊柱感染的成功率明显提高,早期即使的治疗降低了需要手术治疗的脊柱感染患者。
  
目前已经在国际上发表英文SCI文章和中华系列中文文章5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脊柱外科顶尖国际杂志Spine,Eur Spine J, Clin Spine J等期刊发表论文。临床科研成果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主持省部级课题两项,并参加三项国家自然基金研究。

专家门诊:青大附院平度院区脊柱外科门诊, 周一上午,周三上午。青大附院市南院区脊柱外科门诊, 周五全天。

作者简介

张丽玲,曾任青岛晚报健康部主任、《健康青岛》主编、健康工作室负责人,全搜索网健康频道总监,现在青岛晚报开设“丽玲名医面对面”及文学随笔专栏。被聘为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第七届委员会新闻学组专家委员暨健康传播大使,在青岛乃至全国医疗新闻报道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热门视频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