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睡越困,警惕湿邪入侵

 切脉听音阁 2021-02-09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孙婉丽  廖华君

随着春夏季节的到来,天气愈发暖和,睡眠本该更舒适,却感觉自己越睡越困,越睡越累,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不好。睡眠时间看似很长,然而睡再多的觉也无法缓解疲劳感,这种睡眠状态实际上质量并不高。睡眠质量差又容易引起精神不振、头晕脑胀、浑身无力以及食欲不振等一系列问题,极大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和学习生活。这种不健康的嗜睡状态,很可能是湿邪侵犯人体所导致的,有必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嗜睡,可以归属于中医“多寐”的范畴,亦称之为“嗜睡”“嗜眠”“多卧”“多眠”等,是以精神疲倦,不分昼夜,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为主要表现。《丹溪心法·中湿》指出:“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好卧。”中医经典认为,这种睡不醒的嗜睡状态主要与湿邪困脾有关。春季阴雨绵绵,潮湿充斥;夏季炎热多雨,热蒸湿腾;春夏交替之时,天气时晴时雨,气候潮湿闷热。这些外界湿邪侵袭人体,损害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就会出现如疲倦欲睡、头脑昏沉、肢体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

湿邪与风、寒、暑、燥、火合称为外感六淫。当邪气亢盛,致病力强,超过了人体正气的抵抗能力时,湿邪就会侵入体内,产生疾病。湿为阴邪,阴邪侵入人体,容易伤及人体的阳气,阳气被困遏,气机升降失调,清阳不能上升濡养头目,常出现以头脑昏沉,容易犯困为特征的表现。湿为重浊之邪。所谓“重”,即沉重、重着之意。故湿邪外袭肌体表面,常出现以沉重感为特征的表现,如头重如裹,肢体困重,四肢酸楚沉重等。湿性黏滞,还可以表现为汗出而黏、口黏、舌苔厚滑黏腻以及大便溏等症状。

脾主运化,性喜燥恶湿,故外在湿邪入侵人体,最容易损伤脾阳。湿邪困遏脾,致脾阳不振,脾气不升,影响脾运化水湿功能的正常发挥。水饮不得以正常运化和枢转,从而导致水湿停聚内生,甚至发展成为泄泻、水肿以及痰饮等疾病。湿邪外袭每易伤脾,脾失健运又滋生内湿。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运化失职,又会影响饮食水谷的消化,则出现食欲不振、脘腹闷胀以及便溏等症状。水谷精微物质的吸收和转输障碍,使气血生化无源。气血亏虚,又容易引起倦怠、消瘦和四肢无力等状态。同时,正气生成不足,抵御病邪能力下降,容易感受外邪或内生邪气而发病。正如《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故可以把这种嗜睡状态归属于湿盛困脾证型,且容易出现以下症状:疲倦嗜睡,头蒙如裹,肢体困乏,胸脘痞闷,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濡。治疗应针对其病因湿邪进行,且除湿与健脾并重。“治湿不理脾,非其治也。”此时宜选用平胃散(苍术、厚朴、橘皮、甘草、生姜、大枣)以燥湿健脾,醒神开窍。脾气强健,运化水液功能正常,既无内生湿邪,又能抵御化解外湿;祛除湿邪,脾正常功能得以恢复,运化有权。

如果湿邪久蕴而化热,出现口渴口黏而饮水不多、小便色黄短少、舌质红和苔黄腻等症状,可加黄芩、薏苡仁以清利湿热。平胃散中药物辛香温燥,容易耗气伤津,故正气不足,脾胃本虚之人不适宜使用。《医方考》曰:“脾强则有制湿之能。”脾气虚弱之人还伴有气虚的症状,如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便溏,脉缓或弱,此时宜选用六君子汤(陈皮、半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以健脾益气,祛湿醒脑。脾运化有权,湿邪得以化解,则诸症可除,头目清爽,身体健朗。

中医认为,艾灸具有散寒祛湿、扶正祛邪的作用。平时还可以用艾条灸足三里穴、关元穴、中脘穴、阴陵泉穴、丰隆穴等穴位,每次15分钟左右,可以起到健运脾胃、祛除湿邪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强抗病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当然也可以直接将拇指按于这些穴位上,力度由轻到重,每次3分钟左右,按揉、点压至穴位有酸麻肿胀之感,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此外,泡热水脚也能够帮助祛除体内的湿气。正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双脚是人体许多重要经络的起源,泡热水脚能够祛除寒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进而有利于疏通经络,调节与经络关联的各脏腑的生理功能,最终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人体生理功能平衡,有助于祛除体内湿气,消除疲劳,提高睡眠质量。泡脚时可以配合按摩足底穴位,泡脚水的温度以30℃左右为宜,温度不能过高,泡脚时间也不能太长,不然会对皮肤造成损害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远离潮湿的环境,避免湿气侵害人体。在潮湿的雨天季节,我们要避免涉水淋雨。衣物要保持干爽,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调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吃生冷食物,因为寒凉之食会损伤脾胃的阳气。避免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之食,少饮酒,这些都容易使助生湿热,损伤脾胃。可以选择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绿豆、冬瓜、绿豆、扁豆等药食两用之食。适量的锻炼身体也是必不可少的。运动能够强健体魄,调畅人体气机,流通血脉,使脏腑功能旺盛,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适当的出汗,也能够让湿气随着汗水排出体外,达到祛湿保健的效果。

当然,一个优质的睡眠,离不开一个规律的生活作息。中医学强调顺应自然,即顺应四时气候和昼夜晨昏等自然变化,重视生活起居的规律性,安排适宜的作息时间,才能避免邪气侵害,以达到保障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晚餐不宜过饱,睡前不宜饮咖啡浓茶等,这些都会影响正常的睡眠状态。入睡时要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悦。中午可以小憩,缓解疲劳感,恢复体力和脑力。但不宜睡太久,否则会适得其反。健康的睡眠在于睡眠的质量,而不是睡眠时间的长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