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意大利大牌女记者法拉奇,爱上自己的访谈对象后,一生被追杀

 置身于宁静 2021-02-09

这个世界,早就是媒体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的世界,但能够真正称为“无冕之王”的大牌记者并不多。

意大利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却当之无愧,因为她的存在与努力提升了记者地位的“海拔”高度。

据说,基辛格、霍梅尼、卡扎菲、甘地、侯赛因、勃兰特、梅厄夫人、西哈努克、阮文绍、阿拉法特等等的国际风云人物,无论他们是多么高贵和傲慢,面对她的采访,几乎没有谁可以说轻松自如就解决得了的。

这也侧面说出,法拉奇的独特风采。

意大利大牌女记者法拉奇,爱上自己的访谈对象后,一生被追杀


不难看出,法拉奇是一身是胆、一往无前的杰出女子,这样的人,就算是让她混迹于“自命不凡”的男性王国,也会是属于凤毛麟角的人物。

有人猜测,她那我行我素、独往独来的历险性格,会不会和她的家族背景有关系。可实际上,很多人却觉得去 探究法拉奇的家世渊源、童年际遇或许意义不大。

或许,那就是上苍厚爱她的一种恩赐。

在法拉奇二十几岁的时候,她就靠一支惊世骇俗之笔打出自己的天下,因为文笔出众,她早早地就闻名于国际新闻界。

38岁的时候,她受《欧洲》周刊的委托,开始了她在全球范围内的光辉活动。

她开始专门采访世界各国政坛的各类焦点人物,她的提问尖锐、言辞雄辩、透视独特、资料新颖,独特的新闻个性让她的影响力日与俱增。

而她所写的书也伴随着她风尘仆仆的足迹,遍及了亚、欧与拉美的各个角落。

法拉奇和一般的女记者或者女作家不一样,她虽是女人,却很少将目光放在女人自身的问题上。法拉奇所思考的问题往往比一个男人所思考的还要宏观、还要深远。

比如:历史究竟是有多数人还是少数人创造的?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还是取决于个别人的意志?从这些深刻的问题可以看出,能够与法拉奇对话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意大利大牌女记者法拉奇,爱上自己的访谈对象后,一生被追杀

因为过于尖锐,有的时候,法拉奇的这些对话甚至形成了一种碰撞、交锋和冲突。

“既令人恼怒又令人钦佩;既让人讨厌又叫人喜爱。”

这句话,是各国“政坛”对法拉奇的普遍评价。

法拉奇各式各样的谈话,隐隐约约透露出她斑驳多彩的灵魂。

因为采访多了,见识多了,法拉奇明白了::“决定我们命运的并不比我们优秀。”

后来,她开始调整采访的角度,对于那些平淡地却位于金字塔顶端却仍感到遗憾的人,她开始用不是平视更不是仰视的目光审视他们。


每次采访这样的人,法拉奇那双睿智多思的眼眸里便看不到任何一点温情与蜜意。

除了那一次,1973年发生在雅典的那次具有“划时代”意味的采访。

事后多年,法拉奇都还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见到阿莱科斯的样子。

那时,这个希腊男人的脸还印有疤痕,却迈着坚定的步子出现他的眼里始终闪着 奇异的不容置疑的光泽,一只手还拿着一束玫瑰花。

那一刻,见过无数大场面的法拉奇忽然也觉得有些有一种爱情的恐惧感,恰如触电般地掠过了她的心间。

法拉奇和阿莱科斯从未谋面,但却有一种惺惺相惜。那时阿莱科斯刚从监狱出来,蹲铁牢的日子里,为了能得到法拉奇的书,他都采取了绝食的极端方式开展斗争,最终以自己的几度昏迷得到法拉奇的几本书。

而在这之前,法拉奇也听说了很多关于阿莱科斯的说法,据说当他第一次被绑在受刑台上时,是为了推翻独裁暴政而被捕的。

阿莱科斯曾被囚禁在在1.5米宽、3米长的水泥牢房里,曾被最残酷的刑法,无休止的折磨,三天三夜等待执行死刑的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他的健康与青春面目皆非。

而这一切都没有让他屈服。

当军人政权因为惧怕国内外舆论而放了他的时候,骄傲的阿莱科斯却拒不签字。他轻蔑地声称“无论是罪名还是赦免都是他们强加的”。

法拉奇很明白,他们之所以放了阿莱科斯,是因为他们不想让他成为英雄;而事实上,阿莱科斯已经是英雄了,因为他所遭受的远远比死去更加不幸。

这次采访,平时眼里无光的法拉奇,却用柔美的眼睛打量着阿莱科斯。

在法拉奇的认知里,自己不曾惧怕过什么。然而这次却不。

意大利大牌女记者法拉奇,爱上自己的访谈对象后,一生被追杀


当时的阿莱科斯只有34岁,还是青年,但相貌看起来却比已经43岁的法拉奇一样甚至更老。

然而,阿莱科斯那沧桑的躯体里所透出的咄咄逼人的男性魅力,通过他自信的、权威性的谈吐散发出来,这份魅力使同样骄傲、自信的法拉奇难以抗拒。

访谈结束的时候,他几乎以勒令的方式,让法拉奇留宿下来,又几乎以强制性的方式交出了一个男子汉的全部爱情。

聪明的法拉奇很明白,她和阿莱科斯的爱情,将会是“世界上最当不由危险的爱情”,但面对爱情攻陷的她也身不由己,她只能任凭激情的席卷跌入可怕的情网。

对于法拉奇和阿莱科斯闪电般的恋爱,有点惊世骇俗,让世界各界都为之震动。


但也好像只有这样这才配得上是法拉奇式的爱情。

阿莱科斯说:“我无意 单纯追求爱情生活的欢乐,倘若只是寻求个人的欢乐,世上有不知其数的女人能满足我的欲望。”

或许阿莱科斯爱法拉奇的最初目的并不单纯,阿莱科斯渴求锥心刺骨的爱情,更需要风雨同舟的战友。

这一点,直到阿莱科斯去世,法拉奇才明白。但没有意识到这点的法拉奇却因为和阿莱科斯的爱情,生活却变得简单了——一切只剩下视死如归的激情斗争。

和阿莱科斯在一起后,躲避追杀,防范偷袭,成为法拉奇的日常。

她的生活从世界各地飞奔变成了现在的困兽犹斗、险象环生,还好,法拉奇和阿莱科斯一样,她早已习惯了冒险和挑战,而与平淡和安宁格格不入。

生活艰难,但法拉奇依旧选择和阿莱科斯风雨同舟,尽管她有过无数次的暗自祈祷。

这样的恐怖岁月直到阿莱科斯的死,才是尽头。


那是1976年5月1日,在这个国际劳动节的日子黎,一次预谋的车祸终于带走了阿莱科斯年仅37岁的生命。

这一切结束得如此血腥和突兀。

法拉奇久久地跪在亡夫冰冷、僵直的残存血迹的遗体前,一种恍惚感让法拉奇感到不真实。

过苏格拉底自尽前的一句名言:该走了 。咱们分道扬镳吧:我去死,你们去活,哪条路更好。只有上帝知道。


坚强的法拉奇没有就此倒下去,反而是更加勇敢而健康地活下去,为了冥冥之中的那份使命,为了九泉之下的阿莱科斯。


在阿莱科斯与世长辞的第三年,一部 40万字的长篇纪实作品 《男子汉》问世,作者是法拉奇,男主角是阿莱科斯。

就这样,在法拉奇的笔下,阿莱科斯又一次有血血有肉地诞生、矗立、永不倒下。

书,一下子就风靡全球,但法拉奇却说:长眠地下的你,是我唯一可以倾诉衷肠的人。

意大利大牌女记者法拉奇,爱上自己的访谈对象后,一生被追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