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雅舒怕女儿磕碰挪走全屋家具,惯着孩子被幼儿园劝退

 优家教育 2021-02-09


西宁某私立幼儿园,曾发布“劝退七条”信息。其中有一条是这样的:
 
幼儿园是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综合能力的集体生活场所,孩子需要在幼儿园集体环境中逐渐成长。
 
如果家长只是一味要求我们的老师无微不至地各项生活照顾,对不起,我们不是保姆,请您离开!
 
信息一出,引来各方争论,有家长反对,有家长支持。
 
不可否认的是,生活无法自理的孩子就算不在幼儿园被劝退,也会在小学、中学举步维艰。


就连明星马雅舒的女儿米雅也不例外。

1
女儿3岁不会穿衣上厕所

马雅舒非常娇惯米雅,为了避免孩子磕碰,她甚至把客厅所有的家具都搬走,一家人像野餐一样,坐在地上吃饭。


她也承认自己太过娇惯女儿:“我总是一直把她捧在手心里,基本上只要她喊妈咪,我就会给她回应。”
 
在妈咪的娇惯下,三岁多的米雅,不会穿脱裤子,无法自己上厕所,被老师委婉“劝退”,如果两个星期内再不解决米雅上厕所的问题,就要面临退学。


马雅舒试图训练女儿穿脱裤子,但只要米雅撒娇拒绝,她总是妥协,无奈帮女儿穿上裤子。
 
在育儿理念上,她和外籍丈夫罗伯特也早有分歧,更因为米雅上厕所的事情发生过激烈争吵。
 
爸爸坚持“放手,让孩子独立”,妈妈却总是不忍心,想让孩子“慢慢来”。


关于女儿的问题,罗伯特觉得:“米雅拒绝自己做所有的事,其实是我太太一直把孩子当成婴儿照顾。她需要独立,这是我和妈妈的责任,我们应该给孩子独立的机会。”
 
可孩子已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还能改得回去吗?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
 
3-4岁的孩子,能使用勺或筷自行用餐;能自主如厕;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能将图书和玩具放回原处。
 
4-5岁的孩子,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纽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5-6岁的孩子,能根据天气冷热增添衣物,能自己穿系鞋带的鞋子,能分门别类整理物品。
 
这些能力当然不是一天两天学会的,父母应该“提早”给孩子营造更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时间和机会,帮助孩子尽早独立。


怕孩子吃苦、受累而帮他解决各种问题,只会让孩子失去动脑动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孩子懒惰及依赖个性,直到责任感的缺失。 
 
而更严重的是,孩子也会逐渐丧失与人交往的能力。

2
被保护的孩子人际交往之“苦”
 
很多父母不惯着孩子,但会有另一个很“大众”的行为,孩子的物品、玩具、尤其是从外面捡回的各种小东西,都会在不过问孩子的情况下擅自决定帮他扔掉。
 
有些时候是父母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有些时候则是担心孩子“有危险”,更因为孩子意识不到那是“危险”的,所以才要亲自帮孩子排除。


我们小区的小云朵,是个非常漂亮的小女孩。
 
爷爷疼孙女,每次出门都抱在怀里,怕她受伤,很少让她和小朋友玩耍,偶尔小朋友主动找她玩,爷爷也总是把孙女护在身后。
 
日子久了,孩子们都不和小云朵玩,她总是跟着爷爷,和老头老太们玩。
 
上了幼儿园后,听她妈妈说,小云朵很不适应集体生活,孤僻,不知道如何与老师沟通,更不愿意和小朋友们玩。
 
其实,这都是爷爷太过保护小云朵惹的祸。


类似这样的行为都会被父母冠以“爱”与“保护”之名,但孩子是否真的需要?却很少有人能去思考这个问题。
 
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很难区分哪些是必须为孩子做的,哪些是该遵从孩子意愿的,偏了哪一方都会变成娇惯、溺爱。
 
我们又该如何放手让孩子去寻找他自己的世界呢?

3
让孩子独立的界限在哪里?
 
孩子最近新买的衣服是红色的还是黄色的?
孩子晚上是吃肉还是吃菜?
孩子现在要不要上兴趣班?学的是什么?
孩子要不要上额外的补习班?
孩子这次暑假会出去旅游吗?去哪里?
孩子在看什么类型的书籍?
 
这些事在你家,孩子能自己做主吗?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还不具备决策能力,而且有些事由父母帮忙做了,省时省事效率高,因此就不劳烦孩子动手了。
 
就比如喂饭,孩子在1岁多开始,就会尝试着自己拿勺子,或者用手抓着食物,把手伸进碗里,把自己弄得满脸满身都是,他对自己给自己东西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但喂饭现场肯定会糟糕地像一场大型的车祸现场,因此,很多父母宁愿自己来喂,也不愿意让孩子弄得一塌糊涂。
 
结果就是,孩子对吃饭的兴趣逐渐减少,慢慢地,让孩子吃饭变成了一件难事。
 
然后我们就会听到一些抱怨:有追着喂饭的,半哄半骗喂的,拿孩子喜欢做的事当条件的……
 
那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孩子对吃饭表现出极大兴趣时,就把喂饭的权力放给他自己呢?


这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界限感问题,但也不止于此,我们再来举个例子,看看大家有没有中招~
 
自开放二胎以来,很多夫妻都有要二胎的打算,但随时而来的烦恼就是家中老大的态度。
 
很多父母在自己还没决定好之前,都会和自家孩子商量:要不要再生一个弟弟或者妹妹,看看老大的态度再决定。
 
听起来是挺开明的,但这就是在潜移默化地鼓励孩子不理性地干预父母的决定。作为父母,为什么要让孩子来主导决策生孩子这件事?



生孩子本来就是需要反复斟酌商量的,不仅仅是老大接不接受,还要考虑的方方面面的因素,比如经济,谁来照顾等等,孩子能考虑地那么周全吗?
 
在孩子的是非观念还没有发展完全的年纪,父母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分不清他人和自己之间适度的界限,甚至还会有强烈的控制欲。
 
长大以后,他们就不会懂得如何尊重父母,毕竟小的时候,他们就开始“管束”自己的爹妈了不是吗?那么,他们又怎么能学会如何尊重自己的伴侣,甚至朋友同学呢?
 
干涉父母个人的事物和情感生活,也是超越彼此界限感的一种,所以想要孩子独立起来,就要培养孩子心中真正适度的界限感。
 
父母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己做主的能力,但还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是不需要他们参与主导的。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在《如何培养自信的孩子》中也谈到了同样的问题:


培养自信的孩子,我们只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重视孩子的需要,如果一个孩子的需要,经常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从而变得不自信。
 
其次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做选择,比如周末出游我们可以列几个目的地,让孩子做选择。
 
最后我们要认真倾听和回答孩子的提问,当我们不知道的时候,可以诚实的告诉孩子我们不知道,从而孩子也可以学习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都是有限的。


独立也是自信的一种体现,就像之前提到的那些问题,买什么颜色的衣服,学什么兴趣班,看什么书,这些都是和孩子自己有关的事,孩子理所当然可以决定自己的事。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学会相信自家孩子的学习能力。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个人事务。
 
而对于一些家庭要事,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但必须由父母来主导。比如是否要二胎,如果父母已经有了决定,那么就要明确地告诉孩子,并且也要准备好如何说服自家孩子。


把一些孩子会担心害怕地事说出来,并且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依然会非常爱你,相信孩子的善良,只要他有充分的准备,那么很多冲突和矛盾的发生概率就会降低很多。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建立的就是自己应该有的责任和担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我们自己要清楚,并不是靠让孩子管来约束自己的。
 
尊重父母,尊重他人,都是从适度的界限感开始的。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