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自己(八):分清三个层面

 新用户08306761 2021-02-09

我借助身体可以感知到三个层面:意识层面、内在层面和物质层面。

意识层面:认知存在的层面,无形无相。

认知,即对人事物的判断,常称为想法、念头、评判。包括用头脑思考得到的和内在感受到的。因此,意识层面不是由头脑产生的。当我说“我是一个意识”,也不代表我是头脑产生的。这与通行的定义相悖,请大家注意。

(因为任何对“我”的定义都是片面的,暂且只能用最接近的“意识”二字代替。)

认知分为两类:真实的和虚假的,即正确的和错误的。真实的,确定的,符合逻辑的认知自然是正确的,反之就是虚假的,错误的,不符合逻辑的认知。

请注意,真实和虚假没有好坏之别,只是对状态的单纯描述。依据真实的认知做出行为,就是符合逻辑的行为,在内在层面不会产生纠结矛盾,在物质层面会带来确定的结果;依据虚假的认知做出行为,就是不符合逻辑的行为,在内在层面会产生混乱,在物质层面会带来什么结果不确定。选择依据什么认知做出行为,完全出自我的个人意志。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抉择者自由意志的体现:拥有选择的自由。

比如,不赌博一定不会输钱,赌博可能赢钱可能输钱。这是正确的符合逻辑的认知。因此,不赌博的行为会让你安心,不会在物质层面造成损失。如果赌博你会不安,有期待同时又害怕失望。但是只要愿赌服输,内在不会产生纠结,因为事先你已经接受可能失败的可能。

如果认为赌博一定能赢钱,那就是虚假的错误的认知。依据这样的认知参与赌博,如果输钱内在一定会感到痛苦不堪,因为和你之前的认知相悖了。换句话说,事先你并没有接受失败的可能。

换言之,依据正确的认知行为,你的状态将是踏实的,清明的;依据错误的认知行为,你的状态将是不安的,痛苦的。因为认同错误认知,相当于和事实对抗。请问谁能战胜事实?许多人感到累,狼狈忙乱,就是因为他们一直没有接纳事实,不肯相信事实还不自知。

比如像下面这样的事实,许多人嘴上说相信,但是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都是不接受。

口头接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行为上幻想中彩票,天上掉馅饼,不肯吃苦出力。

口头接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所得必有所失;行为上总是拖延不下决断,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肯放手。

内在层面:感受存在的层面,无形无相。

感受:指在身体内部,但不是借由某个器官产生的感觉,是认知的延续。比如,我认为一件事对我有利,我便会高兴。高兴是“有利”这个认知的体现。

认知分为两类,因此感受也随之分为两类:真实的和虚假的。真实的感受就是永恒的平安喜乐,来自真实的正确的认知,和任何外在条件无关。虚假的感受就是表面看上去是借助外在条件产生的,实际上还是来自认知,来自虚假的错误的认知,即俗称的情绪。

内在,即常说的“心里”“内心”,其中的心,就是认知的综合体。内在其实有两颗心,一颗真心一颗妄心。真心是真实认知的综合体,妄心是虚假认知的综合体(所以被称为妄)。因为妄心把真心掩盖住了,所以我开始根本无法感受到真实的感受:平安,只能体会到各种各样的情绪,所谓的安静也只是短暂的相对的。唯有化解情绪,让真心显现出来,我才能感受到:原来还有这样一种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感受存在于我内。

物质层面:我依据认知做出行为产生结果的层面,有形有相。

三个层面的关系是:意识层面→内在层面→物质层面,意识层面是真正的因,其它两个层面都是果。修因才能正果,在果上修是没有用的。所以,想要改变内在层面和物质层面,要改变的是意识层面的认知。认知不改,其它两个层面的变化都不会持久。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讲过,除了为了维持身体生存的需要,我其它所有的需求,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满足感受,获得平安幸福。因此,很容易便可看清我之前选择的实现方式是什么:

在意识层面选择认同一个认知,通过在物质层面做出行为产生结果:得到物质条件和内在感受。

因为物质条件和内在感受的同时得到,我做出了一个判断:想要获得平安幸福就要借助外在条件。

但是因为外在的不确定性和有限性,我获得的感受也不是永恒的。

因此,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分歧:我想要的是永恒的平安幸福,时时刻刻都能感到满足,还是有时候满足即可?

有形有相的东西都是不能持久的,如果我想要的幸福平安是永恒的。那么希望用有限之物获得永恒,是不可能的。千百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借由外物获得永恒的平安幸福。无论他拥有什么,拥有多少,仍然会感到不满,不安。

因此,如果选择向外求实现内在永恒满足的方式是错误的。

打个比方。我制作了一个游戏,用以体验各种感受。物质层面就相当于我的游戏空间。但是,游戏对我本身毫无影响:我愿意玩就玩,不愿意玩就可以放下。玩的时候高兴也好,痛苦也好,只要停止游戏便可以丢在脑后。如果一定说玩游戏给自己造成了什么什么后果,那也是我的意愿造成的,是因为我要玩,不能归因于游戏。

我通过物质层面想要获得永恒的平安幸福,就如同寄希望在游戏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里的玩游戏是指以游戏为消遣,把游戏作为职业者除外),显然是不可能的。

玩游戏是一种娱乐方式,可能赢可能输。把游戏当成命,执着在游戏的输赢上,这样的人生能不痛苦吗?

换言之,这个世界的真相就是:

人生本来是一场游戏,但是我把它当真了。即:我曾经在意识层面选择认同玩游戏的想法,于是付诸行动在物质层面产生了结果,造出了眼前的世界,时间和空间。但是我忘了现在的我只是游戏中的一个玩家,游戏是我之前选择要玩的,把游戏当做了真实的人生,于是为游戏角色的经历感到痛苦。想要消除痛苦,便首先要忆起上述事实。

这里还要说到一个时间概念。

意识层面和内在层面是没有时间概念的,或者说时间不是线性的,没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分,而是以选择分为一刻一刻。即:一个选择就是一刻,每一刻都是相同的。此刻我选择认同什么,就会感到什么。这就是真实的因果。

我愿意感受真心,就会感受到平安;我愿意感受妄心,就会感受到恐惧。因此,我想要平安幸福只要去感受真心即可,不需要再到外面追求。于是,我要首先通过接纳感受让真心呈现出来,就是忆起自己既是游戏制造者又是玩家;再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即可。

这样一来,我才能纯粹感受到玩游戏的乐趣:赢了就高兴,输了就难过,然后再玩一次就好,不会再因为输陷入无休止的痛苦中。

还有一种错误的说法:认知正确,就可以在物质层面获得相应的条件。即所谓内在圆满了,外在会显化出来。

这里犯了一个基本的逻辑错误:外在是因为内在不圆满出现的。内在圆满了,外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打个比方。我种苹果树是为了品尝到苹果的滋味。如果我已经尝到苹果的滋味了,还需要种树吗?我追求外物是为了获得永恒的平安幸福,我已经平安幸福了,外在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这就是基督真正要传的福音:世界末日不是痛苦之日,是欢庆之日,意味着我回归了永恒平安,不再痛苦恐惧。

这就是佛陀讲的离苦得乐。世界的本质是苦,离开了不就是回归乐土吗?何必要在苦中作乐,强颜欢笑?

另:如果把人生比作游戏,要注意的是:任何游戏都是有游戏规则的。当你进入一场游戏后,你就要遵守其中的规则,不可能在游戏中更改规则。许多人以为可以通过修什么成为大神,可以任意掌控游戏内容,那是不可能的。没有一个游戏会有这样的人物设定,斗兽棋都要特意设置让大象输给老鼠。如果你在游戏中永远能赢,请问还会有人陪你玩吗?现在的世界就是一场规则已经定好的游戏。不遵守规则,痛苦的只有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