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笔记:有空多拾粪,没事少赶集

 df7086 2021-02-10

梁东方

看见民俗画家刘现辉展示的一幅画作,说明文字中讲,二大爷每年要求他给写的春联都是这样一句话:有空多拾粪,没事少赶集。

这幅对联里有对联一般比较忌讳的不雅之字“粪”,却因为是过去乡间生活里再正常不过的日常景象,所以没有人觉着不雅。拾粪和赶集一样天经地义,是乡下人正常正当的生产劳动生活里的光明正大之事,不仅无可厚非而且有一种渗透到了劳动习惯里去的自然而然的美。所谓粪香,既是因为骡马粪便完全是青草消化而来,也更是因为它们作为土地肥料,给予农业生产的巨大帮助。

将拉着大车走在路上的牲口随机落地的粪,往往是还冒着热气的粪,用专门的捡粪的小铲铲起来装进自己背着的筐里,背着粪筐一路走一路找,逐渐拾了一筐了就回家倒在粪堆上。这往往是很多庄稼人早晨起来做的第一件事。所谓不闲着,就是一旦家里的活计忙得告一段落了,没有什么别的事情了,就背上粪筐出去走走,顺手拾粪。

拾粪是日常之事,赶集则是隔几天才会去一次,甚至隔很长时间才会去一次的。赶集既可能是买也可能是卖,将手里的农家出产卖掉,买回来油盐酱醋布和生产需要的农具与种子。

拾粪和赶集貌似都是农家生活里的事情,但是性质不同,甚至是有一定对立性的内涵的。拾粪是往家里聚财,聚有用之物,将遗撒在路面上的牲口粪捡回来,集中起来撒到地里可以让庄稼长得更好,提高粮食质量和产量,为自己增加糊口之粮,卖了粮食的话的还可以多换回来俩钱。而赶集呢,如果不是去卖农产品的话,则完全是消费,是不往里挣还往外花。

这一进一出,就是拾粪和赶集的对立。作为一个本分的庄稼人,要维持自己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尽量靠着自己的勤奋和节俭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就必须努力扩大“进”、缩减“出”,日积月累才有可能更好过一些。这作为尊重自然、不浪费的道德律的话,可圈可点;作为具体的提高收入的措施来说则是杯水车薪,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经常是象征意义更大一些。

尽管如此,这一进一出如果一直坚持着的话,也肯定是进得多出得少,还是值得肯定的正确原则。

当然,这句乡谚里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少招惹是非。拾粪不和他人打交道,少和社会接触,矛盾相对少;赶集则需要介入人群之中,买和卖之间难免有矛盾,而不怀好意的蟊贼市霸又往往会在那样的场合里寻衅滋事,庄稼人越多置身其中,被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本分的庄稼人,没有力量抵御这样的灾祸,只好尽量靠着不现身的方式来自保。既不买也不卖,也不到现场,不给对方留下碰瓷儿式的“你瞅啥”之类的挑衅机会。

画家画的是冀中平原乡间的旧日记忆,在那广袤的大地上匍匐着生存的世世代代的庄稼人,胼手砥足地在贫瘠的盐碱地上讨生活,总结出来的过来人的经验之谈,既难能可贵又不无可怜,既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也掩不住满满的心酸。在自身话语表白阙如的漫漫历史中,这样逢年过节的时候写到门框两边的只言片语,就是他们无数生活苦乐的一点点记录。

如今,这样具象的拾粪和赶集,在大多数的地方都已经消泯。不过作为诚朴的生活态度,作为一种古已有之的民间智慧原则,作为一种道德乃至生活自律的规范,它依然有效,依然有不远处的历史中来的令人唏嘘的温馨。

有空多拾起粪,没事少赶集。时不我予,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我们还是要尽量多做自己认准了的具体事情,少操心那些别人在网络上赚流量的大而无当的口号色彩浓郁的空洞问题;这样于人于己,都有利无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