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的荒悖

 老台原创小辑 2021-02-10

魏伟的雕塑作品

烟缸篇目点读

朱军头上的艺术家光环

我养着一渣艺术家

扯,今中国就没有书法家

齐白石门下的叛徒

 艺术烟缸 (06)

“牛”的荒悖

文/台双垣

牛年将至,有一说是过了立春就算牛年啦,那么牛年已至。按理说,属牛的本命年到了,红腰带红裤衩红袜子,讨个吉利顺绪,这是正差儿。

可今年春节前这一段时间是全体上下吹牛捧牛赞牛的热季,也是牛生意的旺季:牛字、牛画、牛春联,牛肉、牛奶、牛蹄筋儿牛腱子,连牛肉干儿都打扮得红红火火……

前几年有个笑话:母鸡说人们吃了那么多蛋,也不怎么怎么这来的(忘了),母牛说:人们喝我的奶也不管我叫妈。——手机上一传一乐,完事儿。

其实真往里想,想想牛的一辈子,人们赞扬牛,赞扬老黄牛的精神,是耕田、是拉车,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牛粪在西藏还用来烧火,牲畜中只有牛在被宰杀时不反抗还流眼泪,劳动一生死后还被人吃肉、还贡献出牛皮给人类穿用,制衣制鞋制腰带,还有牛黄解毒丸。

李可染画的牛

这是老黄牛的精神吗?不是,这是牠的宿命。“俯首甘为孺子牛”,你愿意吗?写这诗句的人一天也没做过牛,假如笔耕算耕的话,他也没少换银子。赞扬牛精神的人恐怕多数也是希望别人做“老黄牛”,自己喝奶吃肉。

现实中勤勤恳恳埋头干活的是有的,是少数,而且越来越少。

因为,做这种人只会吃亏受累倒霉一辈子,还被视为Loser;

因为,当今社会上还有一种声音叫竞争、叫狼性、叫成功;

因为,真正被叫做“牛人”的是出人头地的人……。

好不奇怪!多么扭曲!

我当插队知青的时候有过一两次赶牛车的经历,我不认识那头牛,也不会吆喝,却非常顺利的去镇上买了粮食,然后被牠拉回村里。牠认得路,会掌控速度,我躺在粮袋子上睡了一觉,勤恳温顺好像很懂人事儿。可是,半年后牠被宰了、炖了,——我没吃牠的肉。

除了牛魔王横了一回,还险些让老婆给绿了之外,牛的一切都很是牛的乖样子。美术作品上画的耕牛、水牛也都是厚道可爱的形象,可是为什么又有“吹牛”、“牛人”、“牛气”、“牛B”这些不美好的说法呢?实在是不得而知——

毕加索画的牛

西班牙斗牛的牛有脾气,彪悍,所以毕加索画的公牛硬气、像个色狼。不像吴作人、李可染水墨的牛那样像个老太太似的慢悠悠,一派牧童短笛岁月静好、给个苦命的牛添了点儿禅的气息。

这些年不知怎么回事,时兴给原有的现成语词改字,一谐音意思就歪了,今年的热词是“牛转乾坤”。不知道这里头几个意思,也不知道这世间是像牛一样的人多些好呢?还是“牛人”多些好?反正“牛人”和像牛一样的人都在歌颂牛、赞美牛、贺牛年。

关于作者:中国美术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

北京美术家协会、油画学会、作家协会、收藏

家协会会员,资深媒体人。近年写作以京味小

品和艺术随笔为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