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生活中有许多人在做“废品回收”的生意,他们把人们不需要的东西收购之后,变废为宝。 由此可见,就算是废品,只要换个使用场景,或者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改造,也自有它的用处。 在人的身上也是如此。 唐朝诗人李白有诗云:天生我材必有用。一个人再穷、再普通,也自有他的价值和特长,就看这些价值和特长能否被发现。 有时候,生活比较贫困的人,常常会被他人指责:没出息、没有可取之处。 但世界上没有谁真正的一无是处,越是在这种时候,就越是要找到自身的价值。 《吕氏春秋》里写道:“败莫大于不自知”。 他人看不到自己的价值,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这才是生活衰败的重要原因。 从老祖宗总结的经验中就能发现:一个人再穷,至少也有以下三种价值,若能悟透,则翻身有望。 人没钱,只是一种结果。本质上是因为没资源、没人脉、没有发展机会。 但恰恰是这种什么都没有的状态,会使得处处是资源、处处是人脉、处处是机会。 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一个空的碗,才能装东西;一间空的屋子,才能住人。 换言之:如果你确实没有任何特长,那么你无论学什么,坚持下去都会变成特长;如果你身无分文,那么你即使是去做些小兼职,那也是赚钱。 人们常说触底反弹,就好比你走到了人生的低谷,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都是在往上走。这就是“无”的价值。 人在穷的时候,应该正视这种状态,不要被一时的“没钱”打倒——抓紧学一些赚钱的方法,才是正道。 可能有人会说:我都已经没钱了,又怎么能给他人提供方便和利益,实现“利他”的价值? 事实上,“利他”不一定非要花钱——没钱的人往往有不少时间和精力,这些时间和精力,就能为他人提供方便。 比如:朋友要搬家,你就自告奋勇地去帮忙;同事的工作做不完,你就帮他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客户没时间接小孩放学,你就腾出时间去帮帮他…… 《菜根谭》讲:为人处世,让别人一步,是明智之举,因为当下的“让一步”会为以后的“进一步”留下余地。 在自己没钱的时候,让别人占用自己的一些时间和精力,久而久之,人脉就会建立起来。那些被你帮助过的人,如果有了好的发展机会,自然也会想到你。 《道德经》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荀子》里面也讲:有自知之明的人不会抱怨别人,那些喜欢抱怨别人的人,往往穷困而不得志。 诚然,人在没钱的时候,难免会心生怨气,这是人之常情。但有自知之明的人,往往能很快收拾好这些情绪,然后理智地分析“自己”的价值。 就像一些公司招聘销售,是因为他们需要“销售”的价值;一些工厂招工人,是需要工人的手艺和技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价值和用处,就看你能不能把这些价值发掘出来。 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下一句就是“千金散尽还复来”。 一个人只要能够找到自己“用处”,然后运用适当的方法,那么即使是千金散尽,也会有重新拥有的那一天。 《战国策》里面讲:即使是品格、智慧高超的圣人,也不能创造时势,他们能做的,也就是在时机来临时,不放过时机。 因此,人在没钱的时候,就要找到自己的价值——当时机来临的时候,你才不至于措手不及、不知道怎么利用和发挥。 越是穷困,越要用对时间、找准价值,学习各种能赚钱的技巧和方法。如此一来,翻身就有希望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