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人交往贵在实

 dbnjhkq 2021-02-10

文丨刘旭刚

有的人为了搞好人际关系,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又是研读《关系学》,又是向古人探求秘笈,弄来弄去,虚掷精力,反而遭到他人的反感。正应了一句俗话:虚头巴脑不受待见,老实巴交才受欢迎。所以说,人际交往“千虚不如一实”。

01

身边的“虚头巴脑”

虚头巴脑,为地方方言,意思是指不实在,弄虚假。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与熟人聊天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他那个人成天虚头巴脑地给我扯犊子,我都不愿意理他,这样的人,没意思。”不言而喻,成为“这样的人”,很难搞好人际关系。“虚头巴脑”的人,人送外号“大滑头”,在我们的身边并不鲜见,一些成语也早就做了生动写照。举几个例子请大家来看。

“虚论高议”

“虚论高议”,指不切实际,高妙空洞的议论。这句成语出自《六韬·上贤》:“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当今社会,“虚论高议”大有人在。有的人爱表现自己,与他人交谈,不看对象,不分场合,话匣子一打开,夸夸其谈,胡吹乱磅,让人插不上话;还有的人肚子里没喝有几瓶“墨水”,却非要装成“大学问家”,没有不懂的、没有不会的,脱离实际,虚无缥缈,空洞乏味,手舞足蹈,说来说去没个完,往往遭人厌烦。

“故弄玄虚”

“故弄玄虚”,是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骗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骗人。这句成语出自《韩非子·解老》:“圣人观其玄虚,用其周行,强字之曰道。”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石,一旦失去这块基石,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动摇。一些人爱耍小聪明,花花肠子多,无论是跟家人,还是跟朋友,特别是与素不相识的人打交道,动歪脑筋,耍小花招,不说实话,编造谎言,用欺骗的手段来达到个人的目的。这种不靠谱的人,很难得到他人的信任,人际关系差是理所当然的。

“虚情假意”

“虚情假意”,意思是装着对人热情,不是真心实意。这句成语出自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回:“那妖精花言巧语,虚情假意的答道:‘主公,微臣自幼儿好习弓马,采猎为生’。”第三十三回:“那怪巧语花言,虚情假意道:‘师父啊,此山西去,有一座清幽观宇,我是那观里的道士’。”神话小说是这样,在人间同样如此。男女之间谈情说爱、朋友之间相互往来也有虚情假意的。更可恶的是,一些人用假情假意骗财、骗色,使不少人上当受骗。这种不法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

三个成语,无法道尽虚头巴脑的人和事。有些人心术不正,尽管费了不少心思,下了许多“功夫”,由于所作所为全是“虚”的,本想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却恰恰相反,人际关系越来越差。这足以说明,虚的东西再多,也不如一点实的,正如《增广贤文》所言:千虚不如一实

02

做一个“老实巴交的人”

人际交往,形形色色;人际关系,最为复杂。在这方面,有许多的学术著作,有不少的名家高论,人们可以看一看、听一听,对搞好人际关系是有所裨益的。既然“千虚不如一实”,那么要想搞好人际关系,就应该学会做一个“老实巴交的人”。

“老实巴交”这句话,形容人老实、本分。与这样的人打交道,人们会放心、开心、交心,谈的来、处的好,相互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人们要想搞好人际关系,就应成为一名老实巴交的人,须做到“三实”,即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坚持原则,做“老实人”

人们常说,做事先做人。做人就要学会做一个老实人。这里所讲的老实人,不是说的逆来顺受、任人宰割的老实人,而是指讲原则、有操守的老实人。具体来讲,就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要忠诚老实,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有立党为公的觉悟、情操和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不妄自尊大,不妄自菲薄,不趋炎附势,不仗势压人,甘做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尊重科学、尊重实践、尊重规律;诚实守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老实人”。

实事求是,说“老实话”

“假大空”是人际关系的腐蚀剂,只有不说假话、不说大话、不说空话,才能免遭他人的反感和蔑视。诚实待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实实在在、本本分分,任何时候都要说老实话,只有这样才会收获“好人缘”,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在参加殿试时,考试题目恰巧是他曾经做过的,得到过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后来,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晏殊却说:“我不是不想去宴饮游乐,只是因为家贫无钱,才不去参加。我是有愧于皇上的夸奖的。”皇帝又称赞他既有真实才学,又质朴诚实,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委以重任。像晏殊这样诚实守信的例子不胜枚举。在当今社会,诚实守信蔚然成风,许许多多的榜样都值得我们学习,“说老实话”应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守牢底线,办“老实事”

做人要讲原则,办事要守底线。在任何情况下,违法乱纪的事不能做,违背伦理道德的事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不能做,这是办“老实事”最起码的要求。在人与人的日常交往中,做到办“老实事”,自身不会犯错误,也不会伤害他人,由此所建立起的人际关系,才是可靠的、健康的、有意义的。

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与党和人民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把工作当成事业、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永不满足,永不懈怠,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和旺盛的精神状态。党员干部要带头办“老实事”,勤于政务、勤于正事、勤勉尽责,为群众办事一定要珍重民心、珍惜民力,主动地办、热情地办、更好地办,尽最大努力让人民群众满意。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敬爱的周总理曾告诫我们,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千虚不如一实,我们应该远离“虚头巴脑”,做老实事、说老实话、办老实事,积极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编辑丨徐德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