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金经理与研究员:浅谈定性与定量

 亲斤彳正禾呈 2021-02-10

基本面分析的难点就两处,第一点是富有洞察力的逻辑,第二是高效准确的调研。

先说第一点,就举我手里焦煤的例子吧,还没证明对错,对了大家学了一手,错了大家学个教训。焦煤是炼焦的原料,而炼焦之后的焦炭,是炼钢的原料。众所周知,去年冬季钢材限产,北方工地禁止开工。

年初两会加上过年迟,北方开工慢,需求不达预期,整个建材有关的品种都暴跌。

但我判断,北方工地用钢的需求没有消失,只是后置了,而且因为要赶在今年上半年完工,用钢需求大概率会超预期,但去年冬季钢铁生产减少是实实在在的,北方是钢材的主要生产地,所以我猜测今年开工之后,六月钢材生产高峰之前,钢材是供不应求的。

这是定性。

下面是定量,那就简单了,依次回答上面的问题即可。

第一,去年冬季钢材生产减少多少,工地需求减少多少;第二,今年开工后钢材去库存速度是否符合设想;第三,钢企复产后大致什么时候,与市场需求达到供需平衡;第四,南方经过去年冬季赶工后,今年需求是否缩减。

研究员的任务,就是用调查研究,依次回答上述基金经理提出的问题。基金经理根据经验与逻辑来定性,然后研究员来定量验证,这大致就是一笔投资的流程。

暂时不论我的定性正确与否,但基金经理能力的核心是比较有说服力的定性,而研究员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能够精准的定量。有时候基金经理也会参与定量的工作,而研究员也能为基金经理提供定性的思路。

如果是一个人的话,两者都要做好,可能会很累。

基金经理一定懂定量,不然很难找出有说服力的逻辑,而研究员不用懂定性,这就是为什么收入分配有差距的原因。为什么研究员很容易转基金经理呢,因为他知道定量了,慢慢也会摸透行业逻辑,自然而然学会定性。

我再举个例子吧。

比如基金经理提出逻辑 :近几年的大宗商品是由投资引出来的,只涨工业品尤其是建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投资有一种属性,来的时候像潮水一样很汹涌,退的时候也会很汹涌,不会带来长牛。

那研究员就要回答下面几个问题:第一,当前工程主流完工时间大致在什么时候;第二,后续工程多不多。

第一个例子中,基金经理出占三分功劳,研究员占七分功劳,第二个例子,基金经理占七分功劳,研究员占三分。而分配收入永远是基金经理大头,所以前一个例子的研究员就不干了,结果就是厉害的基金经理配厉害的研究员。

老牌私募优势最大的地方,往往不在基金经理。哪怕基金经理提出很简单的逻辑,而这种逻辑往往需求大量的调研,高明的研究员可以搞明白。有点像美国总统,平庸的基金经理配厉害的研究员,也能维持尚可的收益水平。基金经理决定一只产品收益的上限,研究员决定下限。

现在提供数据的很多,国家,行业,企业都有,市场越来越透明,尤其是一些热门行业热门品种。这些地方最好的策略,第一种,是心里对基本面有数,然后看盘面是否会出现比较大的偏差,没有机会就算了;第二种是比盘面的大多数人看的更透彻,更长远。

我多数时候就是用上述两种策略做商品期货。

盘面的人往往遵循边际的逻辑来做,价格从5块涨到10块,假定当前利多已经全部反映在价格上,这时候来了个利空,就跌到9块,来个利多,就涨到11块,说是基本面派,其实是事件驱动。专注于中短期的逻辑,肯定对长期逻辑有疏忽。可能供需已经倒转,未来应该跌回5块,但大家接龙游戏玩的很开心,没意识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