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州人除夕的演变

 华州文史荟萃 2021-02-11

邮箱:3125136050@qq.com


华州人除夕的演变

除夕,华州人俗称“年三十”。旧时的这一天, 华州城乡千家万户在屋内中堂处,布置贡桌神位,备祭三代祖宗、财神、灶神、土地神等,在门上贴春联,在门楣、正厅贴“福、禄、寿”红春条,象征新春吉祥。除夕晚上,屋内灯烛通明,全家团聚,包饺子,说笑话,吃夜饭,共至午夜。

华州龙岭村民居上的对联 梁晓光摄

建国后,敬神守岁的旧俗已消失,贴春联、蒸年馍的习俗继续延用。各家中堂多贴毛泽东主席像,两旁贴春联,上联写“翻身不忘共产党”;下联写“幸福全靠毛主席”。也有以其它寓有新意之佳句为联的。人们晚上多以听广播、看电视、参加文艺晚会、放鞭炮代替了守岁熬夜的旧俗。

过去多年,由于“左”的思想作怪,致富发财几同于搞资本主义。对财神敬而远之。其实,稍有知识的人,也明白求神致富不过是妄想。那时曾有人给财神庙写过如下对联,上联是:“财靠勤俭,非可强求,彼几万人相率来拜,剪纸化钱难应付”;下联是:神原缥渺,那能呵护,你一件事都不去做,烧香点烛也徒然。”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始,除夕当天,华州人贴春联不乏烫金制式者,被视为美观大方,流光溢彩;门神“敬德秦琼”“男女福娃”等必有。厅堂则贴福、禄、寿红“斗方”、窗花和年画,张灯结彩。

除夕之夜,屋内灯火通明,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包饺子,吃夜饭,特别是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蔚成时尚;有的焚香燃烛,接神祭祖;有的叙旧话新,通宵达旦。

原文来源:综合自《华县志》、《华县民俗述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