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宠写字,从不惊艳,却散淡隽永

 dy_xhui 2021-02-11
孙过庭在《书谱》中,谈到二王父子在书法上的差别,“是以右军(王羲之)之书,末年多妙,当缘思虑通审,誌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子敬(王獻之)已下,莫不鼓努为力,標置成体,岂独工用不侔,亦乃神情悬隔者也。” 
孙过庭这段话的意思是,王羲之到了晚年,书法臻入佳境,原因在于此时王羲之的生活与精神状态都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 平淡。此时的平淡,是絢烂至极之后的平淡,亦可谓看似寻常最奇崛的老辣之境,所以米芾也曾经说过“右军末年”时的书法是“老而逸”。而王献之及后人的书法,在孙过庭看来,皆有故作恣意纵放之态,他们都不如王羲之耐人寻味,原因在于这些人的神情与王羲之相去甚远,亦即他们都未达到王羲之“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平淡冲和境地。 

王宠 《致王守五札》 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王宠书法虽然秉承了王献之的书法形质(点画、结体)之简,却并不同于王献之的书写状态。书写状态是不可学的。王献之的书写状态被孙过庭批评为“鼓努为力”,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正是王献之的优点。张怀瓘就认为,王献之的行草佳作“逸气盖世,千古独立,家尊才可为其子弟尔”。米芾也说过,“子敬天真超逸,岂其父可比也!”王宠的书写情态比较接近王羲之不激不厲的平淡。
淡,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品格,在唐代就被推崇,如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就有“冲淡”一品,曰:“素處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猶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衝淡的艺术,源自素朴淡泊之心。王宠的人生,正是素处以默、独鹤与飛的淡泊一生。这样说,很多人可能会认为,王宠是一个不關世事,只顾怡然自乐的隐士。确实,王宠的一生虽然过着隐逸生活,但是他胸怀天下,企“内圣”的同时,“外王”之志从未泯灭。他极想进入社会,施展自己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这样的想法贯彻了其一生。 

王宠 《致王守五札》 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王宠 《致王守五札》 局部 上海博物馆藏
王宠的五言古诗《晨兴》,其中写道:“古人去我久,日月成阻修。岂无万里志,蹇足空夷犹。浩歌激宇宙,烈士同年遒。” 
《送陈子龄会试三首》(其三)又云:“驱车向燕赵,日夕见太行。天寒繁霜雪,层冰阻河梁。疾风沙砾奋,落日人马僵。原野何萧条,旅雁正南翔。男儿当努力,所愿驰四方。” 
正是因为一直壮志满怀,所以他才去八次应试。结果却是八次落第,最后以邑诸生被贡入南京国子监成为太学生。不得志,仕途一再失意,按理说王宠应该会在书法中流露些愤慨或狂躁,但是,一切的不顺,于他却如过眼云烟,都作闲看与淡观。这不由让我们想起他诗歌的另一面:静谧淡泊。我们看下面两首五律: 
坐对南山雨,高棲北院云。堂虚飞竹翠,雾暗失峰文。谷响岩中应,涛音天外闻。名香散宝册,浩思正氛氲。 —— 《雨坐石湖草堂》 
日午闭关卧,白云空院幽。莺啼不离竹,山气忽横秋。簷宇清虚入,轩窗紫翠浮。端严有桂树,此地可淹留。—— 《 午 》 
这两首诗平淡清幽,尘俗之迹尽皆荡去,与前面的两首迥然异趣。一平淡,一激越,这是王宠诗歌世界的两面,也是其内心世界的两面。 
但是,王宠的书法,却极少激越的一面,它总是这样的淡,即便是偏于动荡的狂草,在他写来也是简淡悠远,笔笔现出清凉世界。晚明的董其昌、清代的八大山人、近代弘一法师的书法也以淡胜,但是王宠书法的淡,与他们有别。王宠与董其昌虽然都淡,但是王宠的书法淡中有简,董其昌的书法在点画与结体上并不简;再看八大山人与弘一法师,他们也简也淡,不过纵观他们二家一生的书法历程,其书法是由绚烂多姿趋于禅境的空寂之淡,王宠虽也杂有禅意,然更多则是趋于道家的仙境之淡。 

王宠《致南村书》局部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与晋人的美》一文中,谈到晋人要追求的最高审美理想:
晋人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乃能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建立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 
原来,晋人企望创造的是一个澄澈空明、晶莹透亮的意境。宗白华在说明这一意境时,借用了南宋词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这样晶莹之美的意境,王宠也有真切的证悟。王宠与石湖相伴二十年,他曾在《雪后石湖与诸友同泛》中描绘了此境:
共有丘中好,而扬江上舲。花潭水漾绿,松岭雪含青。霁色回银汉,鲜云卷画屏。子真归就谷,为报北山灵。 
清代画家石涛曾说过,“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意思是,画家要想画好画,用呕血十斗的工夫去作绘画技巧上的追求,还不如啮雪一团,提升画家的精神境界,唯有“以冰雪的心灵 —— 毫无尘染的高旷澄明之心 —— 去作画,乃作画之必须。”王宠在雪后的石湖,发现了一个晶莹透亮的意境。境由心造,心与境原本就是一体的,澄澈的诗境,又何尝不是其心灵的写照。 

王宠草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本幅草书运笔流畅潇洒,是王宠三十六岁所作,也是传世王宠重要的草书作品。序文为韩愈三十四岁所作,宋代文豪苏轼曾经赞美韩愈此篇是唐代最重要的文章。盘谷在河南省济源县太行山南方,韩愈的朋友李愿隐居在这里,所以号盘谷子,韩愈很羡慕李愿归隐山林,而有意相随。
王宠的草书,也具有此诗的意境之美:冰清玉洁、虚灵空阔。其书法通过极为省简的笔法与结体、疏朗的章法布局,造成了空阔之感。王宠用笔带着一种清明之气,疏拓秀媚,亭亭天拔;在灵动中见出虚和,甚或有一点婉约柔美之态,这都是王宠书法在用笔、结体与章法中的独特之处。 

王宠草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王宠草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不过,王宠的书法意不在于笔墨,而是超越了笔墨,在笔墨之外营造了一个直与天地清明之气贯通的意境。苏轼《送寂寥师》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王宠的书法,是在灵动中求静谧,在空阔中求虚灵,如那山中之幽兰,生长在不为人注意的山涧,悠然自足。 
王宠的书法以最少的笔墨表达了最丰富的内涵。这样平淡幽远、玲珑剔透的艺术,是可以荡涤我们的心灵的,后来的华天銈在读到王宠自书诗稿的时候,不由感叹道:“清真朗润,如恬静冲和之士。即之顿令人消鄙吝之萌耶。” 

王宠草书《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所以,读王宠的书法,它不是给你以视觉上的刺激与震撼,也不是让你兴之、舞之、蹈之,而是把你引向一个宁静平淡、不着尘俗、高迥清远的世界,让你暂时抛下眼前的熙熙攘攘,走入太朴澄明之境。在此境中,你可以复归原初之我,悠然自在的畅舒心神。 

国务院会议大厅主景墙上悬挂着当代青绿山水画大师华拓创作的巨幅青绿山水画《山高水长》 。
《山高水长》这幅画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出镜频率最高的一幅青绿山水画。

华拓,1940年生,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国画院国画大师、艺术顾问,“新金陵画派”第一代中唯一健在的当代中国青绿山水画大师。华拓的作品悬挂在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北京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毛主席纪念堂、中国驻外大使馆等场所,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权威机构收藏,受到中外各界人士和藏家的追捧。
在以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华拓为首的“新金陵画派”第一代画家群体中,载入史册的开篇巨作是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傅抱石和关山月合作的《江山如此多娇》,收篇巨作是悬挂在国务院会议大厅华拓的《山高水长》。
当代青绿山水画大师华拓作品

当代青绿山水画大师华拓作品

     

丹青飞狐,本名方向东,女,大学毕业,当代著名艺术评论家。祖籍安徽桐城,生于南京,现居南京。

丹青飞狐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桐城派鼻祖、清代著名文学家方苞的后代。

方苞,祖籍安徽桐城,生于江宁府(今南京市),清代三朝元老。康熙时期,他考中进士,任武英殿修书总裁。雍正时期,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时期,任礼部右侍郎、经史馆总裁等职。桐城派崛起于清初,以其领军人物方苞等人的籍贯安徽桐城得名。桐城派统领清代文坛200余年。著名史学家、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认为桐城派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传承最久、作者最多、影响最广的文学派别。

丹青飞狐撰写的近百万字的一系列的艺术评论文章,被各地读者通过多种方式,自发地在各类媒体上进行转载、转发与传播,阅读总数达上亿人次,享誉国内外。被读者誉为是一个与祖上方苞一样敢讲真话的人。

首届《全国最受关注十大书画新闻事件(人物)网络评选》,丹青飞狐得票排名第一。

丹青飞狐首创了中国书画界的“星光大道”。

“丹青飞狐”商标,是中国书画界首个通过国家商标局注册的品牌商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