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夕到,过年好!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1-02-11

守岁、贴春联、年夜饭......

过去的几千年中

传统的除夕民俗绵延至今

表达着人们内在的情感需求

“新桃换旧符”已是流传百年的习俗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新春开始

家家户户都会将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

增添喜庆气氛,辞旧迎新

一副副对仗工整、结构精巧的传统对联

在现代社会里被赋予新的形式与内容

不少年轻人将互联网中的流行文化套用到春联中

产生许多忍俊不禁的“现代春联”

从学生的“不挂科”到白领的“不加班”

以及养宠人士的“喵言妙语”

各种“脑洞大开”的春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春联无论是高雅还是通俗

本质还是反映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对生活乐观的态度

才是春联得以延续至今的根本原因

除夕之夜民间有守岁的习俗

宋代词人苏轼《守岁》一诗中写道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除夕守岁的热闹景象跃然纸上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

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

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直到今天

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只是有更多娱乐活动

如大家一起打麻将、打扑克、观看电视节目

还多了很多不平凡的相聚

视频通话传思念、组队游戏云端过节......

每一种欢聚与守望都承载着

我们对彼此的深情与祝愿

在很多地方

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

这顿饭要慢慢的吃

有些人家甚至一直吃到深夜

孟浩然在其《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中写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对中国人来说

年夜饭吃的是喜悦,品的是亲情

缕缕饭香中闻到的是家的味道

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

围坐餐桌旁,倍感幸福

现代人的守岁和年夜饭

当然离不开春节联欢晚会

春晚已经成为除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精彩的歌舞、搞笑但富有深意的小品

每年春晚都有她不同的特色

零点钟声敲响时

伴随着动听的歌声

全国上下一起迎接新年

随着时代发展

人们在保留延续传统民俗的同时

也给节日注入了一些新元素

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民俗

春节给红包是一种过年习俗

里面寄托了亲人和朋友间的祝福和好运

互联网时代,不必面对面相见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也可通过网上红包传递

除了单纯的你来我往的祝福红包

富强、友善、和谐、爱国、敬业五福里

亦藏着国人这一年的真实写照

和对国家的美好愿景

将点滴生活融进福

用福装点新春佳节

有人说

如今物质条件丰富了

人们从物质上得到的幸福感就减少了

但春节对每个中国人来说

更多是情感的交流

从传统的年俗到现代的网络

过年的方式虽然不断发生着变化

但却难以改变其精神内涵

陪陪家人、孝敬老人、探亲访友

'年味'里承载的是亲情与友情

是对来年生活的美好憧憬

新春之际

祝看到这篇文章的你

牛年大吉,福气满满,

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文案/排版:李小蕾

图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