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螳螂捕蝉

 我的图书馆1m7r 2021-02-12

笑话与哲理-1


螳螂捕蝉

/墨吟

图: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的是有人在确定攻击目标时,不料另有人已在他背后虎视眈眈,把他也当成了攻击目标。这里只说前半句“螳螂捕蝉”所引发的笑话。

话说有个楚国人读《淮南方》“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句,深受启发,一心想弄一片可以隐身的树叶。一天,他终于发现树叶后面趴着螳螂,便伸手去摘那片树叶,谁知过于兴奋紧张,那片树叶掉落地下,混入许多树叶里面了。他干脆把这些树叶扫起来,装了一大筐,拿回家去。然后一片一片拿着树叶遮挡自己的脸,问妻子:“你看得见我的身子吗?”妻子开始都说“看得见”,后来被他问得不胜其烦,就胡乱应了一句“看不见”。楚国人大喜,紧紧攥着那片叶子,高呼:“找到了!找到了!”

他兴冲冲来到集市,看到一个卖绢者,即用叶子遮脸,二话不说,抢了绸绢就跑。卖绢者勃然大怒,很快就追上楚国人,夺回绸绢,并将他扭送官府法办。

这个楚国人真是愚蠢得可笑。分析起来,他犯了三个致命的错误:

一是他不懂遮身物件必须大于自身个体。小小一片树叶,除了遮挡自己半个脸之外,什么也遮不住。可见他的智商还不及螳螂。

二是他错把隐蔽当成了隐身。他明明看见螳螂趴在树叶后面,应该知道隐身是不可能的。但他却异想天开,以为螳螂靠一片叶子对蝉隐身了,进而推论自己也可以靠这片叶子隐身了。

三是他错把妻子的戏言当成了真理。本来通过妻子来验证隐身之真伪,倒也不失为以“实践”来“检验真理”,但他既不相信实践,也不相信真理。一旦谬误符合自己的意愿,就宁可把谬误当作真理。

楚国人曲解螳螂的意图,自以为聪明,看似“依样画葫芦”,实则大大走样,居然到集市去实施抢夺犯罪,岂不是自己讨官司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