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花野生的更贵,高达千元以上。来源产地 为麦角菌科真菌蝉棒束孢菌的孢梗束、大蝉草的子座及共所寄生的虫体。 6-8月间,自土中挖出,去掉泥土,晒干。 生于蝉幼虫上。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别名虫花、冠蝉、蝘花 【原形态】 孢梗束丛生,由蝉幼虫的前端发出,新鲜时白色,高1.5~6厘米;柄分枝或不分枝,粗1~2毫米,有时基部连接,顶部分枝并有粉末状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长方卵形,两端稍尖,6~9×2~2.5微米,往往含2个油滴。 性味功效 《全国中草药汇编》 甘,寒。 用于惊痫,心悸,小儿夜啼,久翳不退,疟疾。 《中药大辞典》 甘,寒,无毒。" 主小儿天吊,惊痫,瘈疭,夜啼,心悸。 《中华本草》 甘;寒;无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透疹;熄风止痉;明目退翳。主外感风热;发热;头昏;咽痛;单板机疹初期;疹出不畅;小儿惊风;目赤肿痛;翳膜遮睛;夜啼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