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史:秦良玉和白杆兵为何始终只被当炮灰使用?朝廷在防备她吗?

 孤寡老人讲历史 2021-02-12

《明史》的记载中有一位历史上唯一以将相身份单独列传的传奇女性,即秦良玉。

这是一位值得钦佩的忠烈,其麾下的白杆军能征善战,战斗力能跟戚家军相比,在晚明乱世时更是首屈一指。

但她在当时,明朝已经焦头烂额的情况下,却没能获得更多的重用。

即使崇祯皇帝曾亲自作诗称赞她,也始终只将秦良玉和白杆军当炮灰使用。

明朝对秦良玉及其亲眷的官职倒是不吝啬,她的儿子、侄子等都陆续升到副总兵、总兵一级。

但在具体的派遣上,却从未让秦良玉和白杆军系的将领领衔指挥作战,都是配合其余将领作战。

崇祯朝中晚期,张献忠图谋四川时,只有石柱一地防御权的秦良玉,多次以全局出发,向时任的四川巡抚提出正确的军事建议,但均未被采纳。

比如,崇祯十三年,张献忠甩开追剿的杨嗣昌,准备入川,当时的四川巡抚邵捷春不知兵,排出了错误的防御阵势,让秦良玉和另一位明军将领张令分兵在非险要地区布防。

而秦良玉得到邵捷春的部署后,就已经判断出了错误部署的后果,《明史·秦良玉列传》中记载,她向另一位官员感叹:

邵公移我自近,去所驻重庆仅三四十里,而遣张令守黄泥洼,殊失地利。贼据归、巫万山巅,俯瞰吾营。铁骑建瓴下,张令必破。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且督师以蜀为壑,无愚智知之。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令贼无敢即我,而坐以设防,此败道也。

知道战争有输无赢的秦良玉并没有违背上级官员的部署,后来,战争的进程果然被秦良玉料中,秦良玉和张令被占据兵力优势的张献忠各个击破,张令战死,秦良玉大败,《明史·秦良玉列传》中记载:

良玉偕张令急扼之竹箘坪,挫其锋。会令为贼所殪,良玉趋救不克,转斗复败,所部三万人略尽。

在危急关头,秦良玉跑去见邵捷春,提出了军事上的补救建议,可邵捷春未同意,《明史·秦良玉列传》中记载:

乃单骑见捷春请曰:“事急矣,尽发吾溪峒卒,可得二万。我自廪其半,半饩之官,犹足办贼。”捷春见嗣昌与己左,而仓无见粮,谢其计不用。良玉乃叹息归。

这一战后,秦良玉所部元气大伤,张献忠虽然在杨嗣昌大军追过来后,没能进入四川腹地,但四川依旧因官军实力的降低,形势糜烂,史载:“时摇、黄十三家贼横蜀中。”

再如,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携此前在湖广战场的大胜,强势率军入川,本部实力还没有恢复的秦良玉同样向时任四川巡抚陈士奇承上防御之策,也同样被拒绝,《明史·秦良玉列传》中记载:

张献忠尽陷楚地,将复入蜀。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抚陈士奇,请益兵守十三隘,士奇不能用。复上之巡按刘之勃,之勃许之,而无兵可发。

这次,张献忠成功了,除少数地区,如秦良玉拼死防守的石柱地区外,四川全境沦陷。

就算是占据了几乎整个四川的张献忠,依然不敢招惹兵力大损的石柱秦良玉,史载:“贼遍招土司,独无敢至石砫者。”由此可见秦良玉的威慑力。

如以上两起例子,在和张献忠的交锋中,秦良玉因为没有统辖全局的权力,多次被错误的决策害得打败仗。

而且,直接导致战斗力强悍的秦良玉所部在局部战场上,一直都是以寡敌众。

如果,明朝能给予秦良玉更多的指挥权,哪怕只是四川一省的防御权,张献忠还未必就能打得进去。

未来,面对清军的进攻时,土著秦良玉也肯定比张献忠更能打。

以秦良玉的才能,加上白杆军的战力,如果她能获得更多的信任,有督师级别的权柄,绝对能散发出更多的光芒。

可为何论资历、论战力、论军事才能,在当时都算是顶尖的秦良玉和白杆军始终无法得到明朝的完全信任?

原因也并不复杂,主要是秦良玉的身份很尴尬,主要有两点。

首先,秦良玉是女人。

明朝的女性受到理学思想的压制,没有如汉朝、唐朝时的政治认可度,哪怕是比宋朝也是远远不如。

汉朝能出吕后,唐朝能出武则天,宋朝也有刘娥、高滔滔这样强势的政治女性。

独独明朝没有,如明神宗的母亲李太后一度在张居正和太监冯保的配合下,能压制皇帝,但张居正一死,她就没辙了。

这是因为,明朝的士大夫集团在理学思想的灌输下,不允许女性出头。

所以,宋朝有李清照,明朝只能有“秦淮八艳”,李清照是相对思想和行为独立的女性,“秦淮八艳”却只是士大夫们的玩物。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身为女子的秦良玉再能干,士大夫集团也不会允许她有过高的权力,避免她骑到男人头上。

其次,秦良玉是石柱土司。

石柱所属的四川也是当时比较著名的少数民族羁縻区,明朝对这些土司自治区一直不怎么放心,《明史·土司列传》中明确记载:

故历朝征发,利害各半......不过岁输贡赋,示以羁縻。然夷性犷悍,嗜利好杀,争相竞尚,焚烧劫掠,习以为恒。去省窎远,莫能控制,附近边民,咸被其毒......听其自相雄长。虽受天朝爵号,实自王其地。以故终明之世,常烦挞伐。

长期以来,对土司的防范心理,让崇祯皇帝和士大夫集团不太敢放手使用秦良玉。

即使她本人对明朝无比忠心,即使她的丈夫、儿子、侄子等多名亲眷为国捐躯。

《明史》中在称赞秦良玉的同时,对其却以“土舍妇人”称之,也表明了明、清时期的士大夫集团对她隐隐的不屑。

所以,秦良玉这位巾帼女英雄,在女性和土司双重身份的制约下,没能在明末乱世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从明朝崇祯时期军事糜烂的角度上来讲,秦良玉被隐形抵制,是比较可惜的。

参考史料:《明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