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问一号非得过年才刹车?其实有苦衷,印度抢跑8年,真的赚了吗

 趣聊科学 2021-02-12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随长征五号遥四运载划破长空进入太空,接下来的每一个时刻,它都在创造着历史,因为这是中国第一次自主探测火星任务。

在农历新年到来之际,天问一号完成了一次里程碑任务:空中刹车,正式进入火星轨道。

值得一提的是,2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向全国人民发回了第二封信,信中称自己“离家200余天,跋涉4.75亿公里”,已进入环火轨道,给“全国人民拜年,祝大家牛年大吉”。

信末,还祝将登上春晚的“四位老总和嫦娥五妹”表现一切顺利!

巧合还是故意为之?

正值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新年到来之际,天问一号有如此大动作,是科学家的故意为之,还是纯属巧合?

可以肯定的是,这绝对属于巧合,因为天问一号探测器从发射到着陆,每一个过程都不是想任性就可以任性的。

就拿发射探测器时间来说,2020年7月到8月是个窗口期,一旦错过这个时间,就要再等26个月。

美国毅力号火星探测器因故障,发射时间一退再退,差一点错过发射窗口期。

这主要是因为火星以椭圆公转,公转一周需要780天,发射探测器最佳时间就是火星离地球最近时,一旦错过了,火箭无法承受没有这么大的运载能力,探测器也就送不上去。

除此之外,2月10日的刹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节点,这里的刹车,可远比汽车刹车难度大得多。

天问一号在刹车过程中,只有一次机会被火星捕获,妥妥的需要凭实力进入轨道。

如果错过这一次的话,后果很严重,那就要等待12年时间。

所以,天问一号自发射之日开始,就已经把未来行程全部安排好了,可以说这一切即是巧合,也是冥冥之中的注定。

这次刹车有多完美

2月10号的刹车真的太重要了,我国科研人员也担心整个制动(刹车)过程会发生意外,提前做了很多预案,比如刹车轨迹不够完美的话,科研人员要对其进行修正,但这次刹车真的太过完美,直接跳过了修正轨道这一步。

首次发布刹车视频

有图才有真相,说这次刹车很完美,也是从新闻主播口中说出来的,那真实情况到底什么样呢?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国家航天局发布了天问一号探测器被火星捕获的全过程。

监视相机完整地记录了火星进出视野、发动机点火后探测器的轻微震动,以及探测器从火星白天飞入黑夜的过程。

兄弟齐心

天问一号探测器其实是由两部分组成,即环绕器和陆巡视器。

环绕器主要是为陆巡视器提供信号中继作用,因为陆巡视器天线功率太小,无法直接传送信号到地球雷达,起到了中继雷达的作用。

除此之外,环绕器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陆巡视器寻找着陆点,并提供一个精确位置。

真正实现登陆火星的是陆巡视器,陆巡视器携带了6台高科技设备,分别为多光谱相机、地形相机、火星巡视器次表层探测雷达、火星表面成分探测器、火星磁场探测器和火星气象监测仪。

天问一号要想完成这些任务,需要环绕器和陆巡视器齐心合力配合,最终完成:研究火星大气和地质等科学问题,对研究天体地质和演化有很多的借鉴意义,对地球的环境变迁变化也有重要借鉴意义。

登陆火星

接下来,天问一号还要进行多次轨道调整,当进入火星停泊轨道后,就开始预选着陆区,登陆时间计划在2021年5月和6月开展,当然也要根据实际情况。

为什么要发射探测器?

很多人都有疑问,为什么要发射探测器?

探测器是目前最能够客观和直观了解外星球方式,而且随着时间的增加,也能揭开越来越多的谜团。

1976年,海盗1号火星探测器,拍摄到了模糊的人面石,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里,科学家和网友脑洞大开,各种说法都有,火星上外星人的身影也基于这张照片出现在各大科幻影视剧,直到世纪之交拍摄到更清晰的照片后,击碎了所有人的想象。

题外话

其实宇宙深空探测,拼的是科学技术和综合国力,二者缺一不可,一个探测器的发射投入太多的人力和物力。

当然,也有不信这个邪的印度,印度在2013年发射了“曼加里安”号(Mangalyaan),2014年9月24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携带了4台科研设备和1架照相机,大小仅有一个冰箱大小,重1.35吨,成本仅7000万美元,低到令人发指,但曼加里安并没有登陆火星。

印度如此“着急”地进行这项探索任务,外界称其希望在“太空竞赛”中取得领先,很多人指出就是为了抢在中国前面发射,确实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全球第四个进行火星探测的国家。

即使这种争得第一又如何,探测设备和仪器少得可怜,另外印度方面统计,至今全球共进行了51次探测任务,但只有21次成功。

写在最后

在过往的宇宙深空探测中,美国宇航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未来将会看到更多中国探测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