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09年,LED行业正处于快速上升期,...

 HZAAAAAAA 2021-02-13
2009年,LED行业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当时我在深圳大为光源做业务,曾亲眼目睹了,一个新兴行业的爆利以及爆炸式的增长速度。

2009年初,我们公司只有20多名员工,月产能不足80万个,一年后,员工人数已经达到80多人,月产能高达400万个。二年后,原有了3000平厂房已经不够用,只能重新在观澜租了一个8000平的厂房以提高产能。

这一时期的利润,最高高达300%,最低也有80%以上。一颗大功率仿流明灯珠,以奇力20*38芯片的灯珠为例,其成本约1.5元,最高价4.5元,最低售价不低于2.7元。

到了2011年,我们老板的锐志换成了100多万的奔驰,在香蜜湖附近买了一套房,当时这套房每平方米的价格已经高达10万,户型180平方,仅这一套房子连装修就花了老板2000多万。而他在2009只买了四条生产线,总投资不足200万。

不是只有我们公司这样爆炸,站在这个风口的任何一家LED光源企业,即使像头猪一样都能飞到天上,先知先觉的一批人都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到了2012,LED爆富的神话,吸引了很多的人涌入这一行,竞争开始变得激烈,截止到2014年,LED的利润开始直线下滑。一根LED灯管的价格从200元降低到30元左右。

国内外的采购商就只有那么多,开工厂的人却增加了几十倍,一个订单十几家公司抢着做,利润降低是必然的结果,但这个时候的利润仍然维持在20-40%之间,虽然竞争激烈,但善于经营的人仍然大有可为。

这时候,有些眼光独到的老板开始转行,纷纷买地建厂,在中山不少老板因为有了几十亩地的工业园到现在仍然衣食无忧。

到了2018年,LED灯管的价格已经跌到6.5元附近,即使是佛山照明这样的大品牌也只要18元左右。

LED行业,中下游所有厂家的利润已经无法保持在15%,以源磊为例,2017年该公司销售额高达7亿元,实际利润却不到400万,而且这还是一家上市公司。

此时的LED工厂,生存之艰难可想而知,而我曾就职的大为光源在2016年就已经倒闭了。

国内创业者大批涌入,导致竞争压力很大,是2018年之前的事。2018年之后,只要不是个傻子就不可能把资金再投入到这个行业。

很多工厂纷纷被淘汰,留下来的都是精英,利润虽然微薄,但好在稳定,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其实也挺好,但是这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后面还有更加无情的打击。

印度等中东国家,以前一直在国内采购LED成品,数量非常巨大,养活了大批LED工厂,但在2016年之后,这些采购商学聪明了。

他们已经学会了LED的生产流程,纷纷在自己国家建立成品厂,逐渐放弃了对我国成品的采购,转而采购半成品。这给很多出口中东国家的成品厂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要么倒闭,要么重新开发其他市场。

到了2017年,中东国家的LED成品厂已经不满足于采购半成品,他们开始购买LED贴片机,LED回流焊等全套设备,开始自己加工半成品。或者自己买好原材料,再交给加工厂加工成半成品。这下好了,半成品也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到了2018以后,很多黑人已经成了LED界的精英,他们不但掌握了LED生产技术,还对每一种原材料的价格了如指掌,在中山古镇,经常可以看到他们的忙碌的身影。

我曾经见过一个黑人,为了压价5分钱,他们可以和你不吃饭谈一天。如果你还不同意降价,他再换一家接着谈,可以这样说,他们买东西的价格,比我们自己人都便宜,”鬼佬“成了他们的外号。

这些中东国家的LED成品厂,半成品厂,正在不断完善和扩张。以前他们是我们的客户,现在却成了致命的竞争对手。因为他们的人工成本实在是太低了,一个环节节省的人工费用还不明显,所有的环节加起来就极度致命。

目前只要芯片和封装还没受到冲击,因为它们的技术含量略高,投资规模略大。但是以后也很难说。

利润不足20%,企业的生存就是个难题,很不要提什么研发创新。利润降低到10%以下,工厂的生命脆弱的会像一块豆腐渣,家里有个人生病,都可能要了一个工厂的命。

国内的竞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旦中东国家有了完善的配套设施和勤劳致富的理念,中国制造的辉煌就有可能成为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