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听丨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frank_睿 2021-02-13

今晚我们来聊聊: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跟人交谈时,有时你从各个角度给他分析一个问题,提出中肯的建议,但是他怎么都听不进去,表现得异常固执。

比如,一个女孩深陷感情骗局,外人一看就知道男孩在骗她,但女孩子却固执地认为男孩是真正地爱她,任凭外人怎么说,她都不会改变主意,甚至认为别人在不怀好意地破坏他们。

再比如,你苦口婆心地跟他人说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多增长见识,对自己的事业、人生都有帮助,他却认为什么文化、知识都没有用,遇到事情还得靠钱、靠关系、靠运气。

于是,你所有的建议压根就不会起作用,他总会固执地寻找理由,固执地放弃努力。

每当这个时候,等你们争论一番毫无结果时,你也许会有一种挫败感,甚至捶胸顿足地喊道:“从来就没有见过如此固执的人,这么简单的道理,他怎么就是不懂呢?”

是他们故意抬杠、蓄意狡辩吗?

倒也不见得。

可能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其认知能力,当发现这种问题时,他的第一反应甚至是唯一的反应就是他唯一知道的结果,任你怎么拿证据去给他看,他都改变不了自己的看法,因为他根本没有其他的看法。

你身边也有这样固执的人吗?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其想法就越单一,越缺乏判断力,人就会表现得越固执。

有时,我们甚至是固执而不自知。

哲学家叔本华说:“世界上最大的监狱,是人的思维意识。”

的确,我们每个人都被自己的思维,牢牢地禁锢其中。

如果仔细检查我们过往犯过的那些错误,或者失去的各种机会,你会发现:

绝大多数过失都是我们自己的“认知局限”带来的,而不是别人蓄意破坏的,更不是环境带来的。

所以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地对抗自己认知局限(愚蠢)的过程。

下面这张图,是绝大部人的状态。

每天都想得到眼前的好处,却从不想打开自己的认知牢笼。

就比如一开始提到的固执。

有很多人会说固执没有什么不好,它表示一个人有所坚持,不被同化。

我想说的是,固执在此并非正向的执着、坚持原则,而是当你面对不同意见时,异常敏感、异常自尊,拒绝反省、拒绝倾听、拒绝学习的行为。

它甚至会演变成过分的偏执、执拗,而这时,你就很难再进步、再成长。

当你的认知能力很低时,脑海里的个人构念就会趋向于单一,缺乏弹性。

因此遇到问题时,你的个人构念所提供出来的对策就很狭窄,但却成为了你的全部,你误认为这就是所有的、最好的对策,没有其他的可能。

当你的认知能力高,见识的多、读到的多、经历的多、有独立思考能力时,你就会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和经验,你的个人构念就会越丰富、越饱满。

在同样的问题面前你便不会只是执着于一种答案,而是有几种可能的答案。

人和人之间最大的不同,源于“认知模型”的不同。

很多人固执的根源就在于此。

就像下面这张图,每个人所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样。

第一个人脚下空无一物,所以他只能看到表面虚假的美好与生机。

第二个人读了一些书,见过了一些世面,看到了美好背后还有黑暗和消极的一面,于是陷入了痛苦迷茫。

第三人学识渊博,认知卓越,明白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故此能在黑暗和迷茫中窥见希望。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沙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

当你站在山脚下看世界,只能看到眼前几百米的的山石、树影;

当你站在半山腰看世界,看到刚才挡在你面前的树木,已经成为你脚下的风光;

当你站在高山之巅,极目远眺,所有的风景尽收眼底,再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的视线。

你的认知水平越来越高,站得更高更远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些困惑你的事情,不过是过眼云烟。

其实,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亲爱的朋友,我们今晚来聊聊认知。

你经历过哪些“认知”带来的益处?

你经历过哪些“认知”的局限?

有什么提高“认知”的技巧和建议吗?

今晚《锦城星光里》,曹榆和您聊到的话题:人的一生,都在为“认知”买单。

期待你的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