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这是每个人小时候都吟诵过的句子 这首深情颂吟母爱的诗歌流传千古 讲述的也是一个有关母爱的故事 嘉定名士王鸣盛的故事 以一件母亲熬夜做好的棉服为升华中心 再去体会游子吟的深切含义 眼眶不自觉地湿润了 母爱是世间最圣洁、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无论你走到天涯海角 始终萦绕你的左右 乾隆三年(1738),中秀才,入嘉定县学深造,时年仅十七岁。十二年(1747),乡试告捷,成举人。十九年(1754),进士及第,为一甲第二名榜眼,也是嘉定科举史上唯一的一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二十四年(1759),充福建乡试正考官。事尚未竣,而朝廷已擢其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但因在途中纳妾而遭到言官罗典的弹劾,不但未得到升迁,反而被降为光禄寺卿。 二十八年(1763),母亲朱太夫人去世,鸣盛离职还乡,为母亲守孝,遂不再出仕。移居苏州阊门外,专事著述三十余年,成就斐然,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彼时,王鸣盛年方四十出头, 正是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年龄,虽然小受挫折,但并非没有转圜的余地,他日再得升迁也不是不可能的。大概是他厌弃了官场的翻云覆雨,于是急流勇退,把主要精力转向了著书立言。 ▲王鸣盛殿试卷 ▲王鸣盛 行书节录《群仙高会赋》 上海翥云艺术博物馆 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