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城市不要人,只要精英|清北学霸可直接落户上海

 不忘初心证菩提 2021-02-13

8月7日,上海发布一条重磅消息,北大清华本科毕业生可直接落户上海。

在全国各地对人才引进放宽政策的大环境下,这座魔都广而告之:

非清华北大不要,非科班出身不要。

上海不需要人才,我们只要精英。

清华北大毕业出来的也未必是精英,但这个世界就是在赤裸裸地告诉你,

没有学历,你的能力再强也没人看。

知乎问题上“名校光环在给你在找工作的时候,带来过什么方便?”最高赞答案提到的一样:

“别人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证明自己。

但是很多时候,他们连证明自己的这个机会都没有。

所以,名校毕业的你,不曾察觉或习以为常的便利,其实有时候已经是别人无法逾越的鸿沟。“

老版新华字典里,有这么一句话: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这句话的作者姓甚名谁已不可考。

但时过境迁我想这句话应该变成了这样:

张华在上海定居;李萍当上了蓝领;我却失业在家:我们的前途天渊之别。


我明确的告诉大家,学历歧视这个东西是真真实实的存在的。

没有这种歧视的人,只有一种可能,他自己的学历也不太行。

越是名校的毕业生,越喜欢用学历去判断别人。

学历歧视,是一种体会过的人都无法言说的苦。

我有个读者毕业于普通的二本院校,在参加今年春招的时候,投递了一所行业内很出名的教育公司,最后跟一个复旦的女生一起闯入了复试。

在现场和面试官交流时,面试官一本正经地说:“不是211/985本科没关系,我们最看重的不是学历,而是能力。”

她乐观的觉得,自己赢面很大,复旦女孩属于一点经验都没有的类型,而她通过多份实习,早就了解了工作内容,面试和笔试表现都比对方好一些。

但是最终她落选了,原因是hr认为,她要求和薪资和复旦女孩一样高,公司更愿意花同样的钱招聘一个名校毕业生。

她忽然变得很迷茫。

她只要有能力,肯拼命,自己不比名校毕业生差。

但是现实是,她根本没有机会和名校毕业生去比。

以前总是听人家说,学历不值钱了。

“学历没啥用,大学生出来还不如农民工,人家月收入上万,你大学生出来才几千。”

“如今社会满大街都是本科生,学历就是一张纸,不值钱。”

“学习好有什么用,还不是出来给曾经学习差的打工。”

……

这种「读书无用论」和「学历歧视」一样,在社会上甚嚣尘上。

但全国各大一二线城市的人才政策要求:高则清华北大本科生,低则大专学历。

让没有学历的人们,已经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和整个世界的恶意。

如果你没有本科学历,甚至连公务员考试都不能参加。

人生最无力的时候,就是已经做好准备全力冲刺,却发现根本没有资格参加比赛。


“吴晓波频道”曾经统计过,在22位白手起家的80后超级企业家中,至少有13位是国内名校毕业。


根据统计概要(SAUS)的数据,不同的学历之间的差距,就像我们常说的阶级壁垒,有着明显的区别。

最低学历工资的五倍,才勉强赶上最高学历群体的平均收入。

而本科学历以下的平均收入,还没有达到整体的平均收入,这才是不同受教育阶层之间的真实的收入鸿沟。

对于更多的普通人来说,读过大学,尤其是不错的大学,至少能让你的起薪,比其他人高出一截。

但是收入,还不是最根本的。

《嫌疑人X的献身》里,数学老师石神面对不想参加考试的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现在教你们的,只不过够你们站在数学这个世界的小小入口。如果不知道哪里是入口,自然无法进入。我之所以考试,只是想确认,你们是否知道入口在哪里。”

人生最痛苦的就是没法选择。

而学历就像是一张通行证,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能给我们带来学识,人脉,金钱,更多的是这个世界赋予他的社会意义:

让我们有机会选择到达不同的入口,并被准许进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