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婆婆不肯进城带娃,她的理由我彻底服气

 xiaosanj 2021-02-13

前不久,56岁「抛夫」自驾游的苏敏阿姨,闯入了人们的视线。

她备了一顶帐篷,开着自己买的车,摆脱没有感情的丈夫,驶离了操持几十年的家。走过川渝,横穿秦岭,南下丽江,一人纵横几万里,在大好河山中找回了自己。

她的抖音视频下,清一色都是受困于家庭的中年妇女,她们为她点赞,送她祝福,甚至留言相约退休后一同旅行。

苏阿姨给迷茫中的婆婆、妈妈们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原来我的后半生,可以这样过。

今天的故事主人公也是这样一位阿姨,她打破了我们对婆婆的固有印象,不再围着儿子和孙子转,而是在人生的后半段,勇敢地为自己而活,这样的女性怪美的! 

我私心希望有越来越多「苏阿姨」,因为每一个「不一样」的她们,都在为所有女性开拓新的未来。

本期故事讲述者:小孙,5 岁男娃的妈妈。

56岁「抛夫」自驾游的苏阿姨,总让我想起我婆婆,一个非常「野生」却独立的中年妇女。

她五十多岁了,有着典型农村妇女的外表,没有文化,没有工作经验,更没有一技傍身。20 岁跨省远嫁,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几乎就跟她断了联系。嫁入夫家后,她从头学习本地方言,很快就成了 「当地人」。

年轻时,她做过几个月的工厂女工。生了孩子后,就在丈夫(也就是我公公)自家大院的汽车修理厂和棋牌室,帮忙收收钱。有丈夫的庇护,不用去外面工作,婆婆也乐于这样的安稳生活。

日子一晃就是三十年。

直到她刚做婆婆,一个噩耗打破了原有的平静生活:

公公被查出癌症。两年的治疗没能创造奇迹,婆婆还是成了孤家寡人。

那一年,公公刚做爷爷,婆婆还不到五十。身边的人都叹息,两个刚要享福的人……太可惜了。

是啊,公公离开了,婆婆怎么办?

我和老公都在离老家不远的城里上班,我们想着,婆婆一个人在家怪冷清的,要不把她接过来,帮我们带带娃吧。

没想到婆婆拒绝了我们的好意。她说,带娃没问题,但她不能离了家。

她还要维持棋牌室的运转,也不能放弃公公生病后改造的水产交易市场:「好不容易有这么个场地,现在不做,等别人做起来就没机会了。」

这条路看起来是千辛万苦,但婆婆心意已决。

我能理解婆婆的忧虑:没有上过班,没有交过五险一金,意味着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靠着儿子儿媳过活,意味着没有安全感。在城里帮着带娃,人生地不熟,意味着没有自由。

但我也有我的难处。我和老公工作都很忙,每天回家就已经过 10 点,熬夜到夜里一两点是常事。能见到娃的时间只有早晨上班前那匆匆的半小时。我生完孩子工作刚刚起步,还有房贷压身,哪能停下?我父母那边,一个刚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一个还要上班,想帮忙却有心无力。

虽然很舍不得让娃回农村,但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就这样,婆婆开始了她的新生活,一边开着棋牌室,一边经营水产交易市场。原本两个人才忙得过来的事,现在她一个人扛,还要带一个刚满 1 岁的孩子。

每次周五晚上我们开车回去,院子里已经是一片热闹。只见她怀里抱着孩子,坐在棚屋里过秤、记录、收费。虾农、蟹农们和孩子逗趣,婆婆要求他们在孩子面前掐掉烟头。

有一年 12 月,我凌晨起来上厕所,看到窗外依然灯火通明。在深冬的寒风中,虾贩的最后一辆车开走,院子里只剩下婆婆在打扫卫生、收拾现场。关掉最后一盏灯,婆婆才算结束了一天的忙碌。

也许是因为夜深露重,婆婆的膝盖积水加重了,我们给她买了最厚的护膝和雪地靴,也对抗不了刺骨的寒风,严重时连抱娃下楼都成了难事。

冬去春来,婆婆的睡眠时间变得四分五裂。

水产交易的时间受季节影响,冬天 12 点以后睡觉,春夏 3、4 点就要起床。棋牌室则是下午开张,结束时间不定——顾客要是玩得太久,晚上十一二点回家也是常有的。

我不在的时间里,她还要忙里偷闲给娃做饭、泡奶粉、哄娃睡觉,想想都觉得,这简直是非人的辛苦。仅仅那所剩无几的睡眠里,还会遇上孩子夜醒、哭闹,要怎样的毅力,才能让她在这些事上如此坚持……

所幸的是,两项业务都逐渐走上轨道。开始有稳定的现金流后,婆婆才雇了一个小工帮忙盯水产交易。

她还请我们帮忙挑选监控设备,一周后我惊觉屋里屋外都布满了摄像头。她说,这样即使是陪娃,也可以看到楼下的情况。

公公去世后,她一直一个人住在农村的大房子里。

头脑灵活的她把院子里的一个小屋租给了一对老年夫妻,连两个空的车库都租做了纺织品仓库——这样又多了一笔进项。

雇了工人后,有了时间富余的婆婆也没闲下来,她自己种了菜,南瓜、丝瓜、茄子、土豆、枇杷……不想买菜了,就直接现摘现做,吃不完的话,还给我们带到城里去。

有次周末回家,我拍了一段视频:夕阳西下,婆婆拿着锄头,孩子屁颠屁颠地跟在奶奶身后,这儿摸摸,那儿玩玩,竟是一幅世外桃源的图画。

婆婆把孩子带得不错,但我的心里很矛盾。

孩子不在我身边,我也会抱怨。别的孩子和妈妈最亲,我的孩子却和奶奶最亲。别的孩子能得到专注的陪伴,我的孩子却只能见缝插针地陪玩。

别人的孩子白白嫩嫩,在父母的精细养育下成长,我的孩子却皮肤黝黑,脸上顶着两块高原红在院子里疯跑。

想孩子的时候,我也埋怨:为什么婆婆就不能放弃自己手头的活,过来和我们一起带孩子呢?我们也会善待她的呀!

但是我心里知道,这种要求是不合理的。

作为妈妈,我愿意放弃工作全职陪娃吗?

只要还有选择我就不会这么做。

作为婆婆,她愿意放弃自己的营生全职陪娃吗?这是拿她的后半生在冒险。

在这点上,我们的立场太过一致,甚至她有更充分的理由:她没有父母帮衬,没有丈夫作伴,不想靠儿子,只能靠自己。

更何况,婆婆很早就用积蓄资助我们买了房。现在,她的收入比我和老公都多,生意好的时候,能超过我们夫妻加起来的总和。

婆婆能过来带娃是额外的情分,不来也没什么好指摘的,我调整了心态。

为了弥补工作日无法见孩子的遗憾,就趁着周末竭尽全力地陪他,给他买玩具、读绘本,毕竟我不敢指望婆婆能给他什么早教。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孩子竟会说「小娃撑小艇」、「浮萍一道开」这样的诗句。

我问婆婆,她说是在抖音上看别人教的。

我很惊喜也很羞愧,是我小看了婆婆。

这是几年前的事了。

如今孩子在上幼儿园,早已离开婆婆,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由我退休的父母帮忙照顾。婆婆全心经营自己的小事业,不能常来。假期,我们会带孩子回去,一见到奶奶,娃还是会扑过去。

孩子上学后,不用再时时盯着,但我父母依然觉得带孩子不容易。他们很惊讶,婆婆一个人,是怎么一边带这个调皮娃,还能一边干那么多活的?本事真大。

这些年,我也越发佩服她。

成为婆婆后,孤身一人的她,想的不是怎么帮忙带孙子,怎么针对儿媳妇,而是怎么经营自己的小事业。不但把事业做成了,还顺便把孙子也带了出来。如果我是她,未必能做到这些。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婆婆年轻二十岁,受过不错的教育,她能做的一定比我们多得多。

临到结尾,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有一次吃饭,灯突然灭了,当时已经重病的公公对婆婆说:「你得学学怎么换灯泡、修电路,以后你得自己弄了。」

婆婆超出预期地做到了,这印证了苏敏阿姨个人主页上的那句签名:每一个人的最终归宿,都是自己。

我支持婆婆的选择。

因为支持她的现在,就是在开拓我的未来。




本文题图来自《家路》

配图来自《在我家》《女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