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惠丽 || 精美散文《行走古城正定》

 lsqsyzy 2021-02-13

行走古城正定

文 / 杨惠丽




     
去过无数次正定,多数是从南城门驱车进城,车停至马家鸡铺子前,买马家鸡、刘家鸡,回民的崩肝,王家烧麦、甘家烧麦,史家肉铺的热切丸子,街头的甜烧饼、五香烧饼,白家烧饼,炝面的杠子馒头...
       
馋了这几样,刚出锅的烧麦,一边开车,一边可以塞进嘴里,入囗即化,满口生香,待到进家己吃饱了。甜酥的烧饼,小巧迷你,只有薄薄的两层,中间是糖馅儿,走在街上,就着烫嘴劲儿,三口五口吃完,芝麻香混合着面香、油香、甜香,甜的沒吃够,第二个一定是吃五香的,还是不及甜的好吃。
     
王家的烧麦好吃,崩肝好吃,腣筋好吃,荞麦面的压饸饹也好吃,一大碗牛肉汤汁的饸饹上桌,上面洒着碧绿的香莱叶,浇上醋,放入红辣椒油,嗯,别说话,趁热快吃吧....
       
好吃吗?嗯,好吃,你尝尝,滑溜溜,特筋道......
       
史家肉铺的热切丸子,爸最喜欢给我们买,纯香油调馅儿,切成大薄块儿,电饼铛煎了或蒸了,直接蘸上蒜泥儿醋汁儿吃,好吃,或者切成丁状,和着香菜、青椒拌匀,夹在自制的白吉馍里吃,百吃不腻。
       
马家鸡吃到腻了,换成从前每周一次必买的刘家鸡,怀旧的味道,瞬间也会让你绽开味蕾。




        
生了对古城的热情和热爱,便选择了一个人,两个周六,弃车前往,徒步走街串巷,慢慢品味古城浓郁的味道......
      
从家门口坐132路公交车,一路北行到正定,选择从北城门绕远下车,穿过古旧的城门,一路溜达着走进城里。
     
古城安静质朴,如同多数历史悠久的古城一样,略显杂乱,路两旁的民居是古朴青灰色的砖建筑,深长幽静的街巷,巷囗有几个晒太阳的老太坐在马扎子上,闲话家常;五个老头围着下象棋,一两条狗慵懒地卧在他们的脚边晒太阳,一只阿黃携着阿黑大摇大摆地摇着尾巴穿街而过。
      
民居门囗悬挂着大大的红灯笼,墙角一株杏树开出了洁白的杏花,一只俏西施乖乖地爬在树下晒太阳,走近它的身边,它亦懒懒地抬起眼皮漫不经心地扫了我一眼,肯定知道又是一个花痴稀罕上了它家的杏花,我拍照,它在我脚边安静的陪着,不惊不扰看看我,待到离开,它亦起身走开,贴心的小狗狗。
       
路两旁的铺子,五行八作,卖莱的,卖肉的,卖针头线脑的,卖古玩字画的,卜卦算命起名的,开绸缎庄的,开五金铺子的,蒸炝面馒头的......
       
铺子多是古朴又自然旧,带着北方中原地带特有的质感,店铺简单,不精致,摆个䅁子即可开张,大盆里装菜,大盆里装肉,成梱的卖菜,三毛五毛多了少了不计较。
       
地道的正定人以自己的方言为自豪,鲜少听到他们讲普通话,即便是公交车上时髦的美女也是一囗地道的正定话......
        
夜儿个黑家,我咕得在胡朵儿里吃了根儿麻烫;前儿个,庙儿里和庙儿里的和尚还打架哩,急红儿眼啦不,一个和尚追着一个和尚拿土克拉还砸哩;看你还小哩,脸上枯楚纹还不占哩;树上的海棠花得四月份开啦,这会儿还不行哩,开的时候不,一院子里花,就连树棵杈上都开满哩,你四月份再来吧,到时候粉哩白里可好看哩。
       
纯朴的民风,纯净的乡音,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儿,拐着弯儿,拖着音儿,在公交车上聊着天儿还是街头闲逛达,地道的乡音入耳入心,好听。

    


               
      
犹记十三四岁时去过一次大佛寺,之后又来过两三次,多与家人友人结伴游;十九岁时到过一次荣国府,日子溜溜地快啊。
       
对于大佛寺的熟悉和陌生一样多。查了百度,恶䃼了以下三段内容,班门弄斧。
      
隋文帝开皇六年586开始建造的隆兴寺,历经唐代、宋代扩建,寺院占地面积82500平方米,大小殿宇十余座,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形成了一个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膳的宋代建筑群。是中国国内保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
        
隆兴寺主要建筑分布于一条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寺前迎门有一座高大琉璃照壁,经三路三孔石桥向北,依次是:天王殿、天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御碑亭、乾隆御碑亭、御书楼(遗址)、大悲阁、集庆阁(遗址)和弥陀殿等。在寺院围墙外东北角,有一座龙泉井亭。寺院东侧的方丈院、雨花堂、香性斋,是隆兴寺的附属建筑,原为住持和尚与僧徒们居住的地方。
         
大悲阁内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铜铸大菩萨,称“大悲菩萨”,高19.2米,立于2.2米高的须弥石台上,是中国保存最好、最高有大的铜铸观音菩萨像。像奉宋太祖赵匡胤敕令而造,周身有42臂,又称“千手千眼观音”。各臂分持日月、净瓶、宝塔、金刚、宝剑等。
         
如今的大佛寺,历经1431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壮观瑰丽,造福着千千万万的子民,大悲阁东侧撞响吉祥钟时,万民祈福的盛况和鼎盛的香火亦成为古城正定的魅力所在。
        
只身走在寺院里,是更多的敬畏和敬仰,佛虽不语,却用千眼洞悉人间,用千手指点日月江河。早春的三月,阳光明媚,风息林静,鸟儿啁啾,树木之皮淌出透明的水滴,凋零的花草蕴育着生机,古朴与典雅,肃穆与静默,超脱与凡尘,生机与萧索交织在一起。
       
当站在大殿前,一束阳光照下,那时的光线追逐在我的身上,往左看,是一道七彩的弧线,往右看,是千束万束金色的光,往上看,光茫温暖地抚慰着我的双眼,往下看,又是一片五彩斑斓,拿起手机记录下这最美丽的光线。
        
坐于木廊内,闭上眼睛,感受阳光温柔的抚摸,听喜雀在身边欢快的鸣叫,闻小草钻出泥土的草香,青青的柳条缀着嫩绿的柳芽在我的头上吹拂...
        
此时的我,心纯净如水,眼泪润湿了眼眶,世间凡尘美好,我只是行走在世间,如风吹起的一粒微小剔透的沙。



         
       
步行,误打误撞误入宁荣街和荣国府,昔日繁华尚在,只是多了些岁月赋予的沧桑和陈旧。
        
最惊奇于荣国府内一株株高大的树木,枝桠探头俯视院内的荣华和寂寞;荣禧堂内,东侧水桶般粗壮高大飘逸的白玉兰花花开满枝,粉和白融在一起,花枝千朵万朵压枝低,垂在瓦楞檐角,垂在窗棂枝头,垂在天井房顶;西侧,高大的白玉兰花苞待放,南侧是小巧的粉色玉兰,静待花开。
       
有鸽群在天空,才隐隐听到哨音自远而近,抬头间己是盘旋飞过,绕着荣国府,一再盘旋,渐盘渐高,直薄云霄,虽小到翩翩如彩蝶,仍仰首可见。有顷又徐徐盘下,鸽哨齐鸣,回荡婉转,选了角度,仰望而等,待到鸽群迅疾飞过,急按快门,捕捉鸽群,终不得佳作。
       
巴巴地等着鸽群落入镜头里,如同逗你玩儿一般,又突然左向右轮番回旋,这时的哨音就不是各哨齐鸣,而具有高低起伏交响的变化了。
       
鸽群似乎知道有人在拍,突然间又自高疾降,急掠而过,霎时间各哨齐喑,转瞬时哨音又复。揣了想拍最好角度的心,朝着鸽群方向疾走,却又如逗你一般,齐落瓦面,嘿嘿,咕咕噜噜,向你说拜拜。
        
从贾母院中来到后花园,假山依在,小桥流水,鱼儿尚游,花草未开,清浅尚来。遥想当年贾母听戏的台,她会别出心裁地隔着水听,因为“借着水音更好听”,让乐声穿林度水,缓冲过滤后,少了聒噪,多了纯净。
       
迷上了花园里的几株柳,柳芽新生,适逢天气阴郁,眼望处,皆是柳烟堆砌,好一个“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只我一人喜了这份景致,心中顿生如遇知音般的惊艳!  
        
更道巷幽长深远,庭院内高大的树木如同长了眼,探头探脑;又仿若是看到洞开的小门里,有丫环和小厮出门打探。
       
黛玉己香消玉陨,宝玉出家为僧,熙凤魂魄故里,十二钗命运各自,曹雪芹的铜像在此忠实地守护着他的红楼梦幻。
       
是否,夜深人静时,荣国府大观园里的人物又鲜活起来,上演着彼时命运交错的太虚幻境。夜半三更时去荣国府,去看望宝哥哥,林妹妹,去吟唱一首《葬花吟》,胆大的,约吗?
       
曾两次拜访过北京西山黄叶村的曹雪芹故居,家道中落后,逃避清兵追捕的曹雪芹隐居此地著书《红楼梦》,黃叶村中林木葱郁,绿草如茵,环境优美而清静,自己也曾在此拍过些许图片,填过一阕词来纪念。
          
《红楼梦》终究是一场梦,曾记上高中时,老同学文胜曾将红楼梦中各人物以图谱分类,年龄、辈分、关系、姻缘,皆清晰,想想那时的文胜同学,己经算是早期考证红学的一位研究生了,佩服!
          
早就想静下来,好好读一遍红楼,哪怕是把经典版的电视剧看完也成,终究是狗熊掰棒子,未曾有过任何信心去探佚、考证、索隐。有人说,如何读红楼,最好的办法就是风吹哪页读哪页,嗯,这句话我爱听,像我的性格。
        
惦记上了《红楼梦》,惦记上了荣国府,惦记上了满园子的花开,四月份,海棠花开时想来,下着小雨时还想来......
      
期待,古城正定,再次相遇。




作者简介

杨惠丽,网名:美时美刻,女,汉族,河北省石家庄市人,在职,本科学历。常于庸常繁杂的工作间隙里,小走在俗世烟火和山林草木间,捡拾些许温暖时光,烹煮、写文、填词、拍照。部分作品曾入选《当代论文选编》及公众号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