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擦亮眼!青花釉里红瓷器需要这样看!

 新用户99808155 2021-02-13

  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绘图案花纹,然后施透明釉,再高温烧成的釉下彩。釉里红,是指用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的彩料,在坯体上描绘纹样,然后施透明釉经过高温还原气氛烧成,在釉里透出娇妍而沉着的红色纹样,俗称“釉里红”。

  青花釉里红瓷是指在同一器物上,既有钴料又有铜红料描绘或涂抹彩色,烧成后使釉下青花与釉里红彩同现于一器。由于铜红彩料对窑温极为敏感,和青花钴料在烧成过程中需要的气氛不一致,所以要将二者一次性装饰于同一器上,具有很高的工艺要求。因此,青花釉里红瓷一直被视为我国古瓷的名贵品种。

  釉里红,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创烧于元代。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50℃以上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

  传统釉里红使用铜花烧制,现代则使用氧化铜,有些窑口还会配合使用红的着色剂。如此一来红是红了,但是颜色死板而不自然,也会缺少绿的变化,就像是涂了一层红漆一般。据说还有使用非铜原料的,虽然颜色好看,但已非釉里红,需要大家凭经验去辨别。

  釉里红系创烧于六百三十多年前的元末,流行于明初。由于釉里红烧制难度大、成品率低的缘故,至明中期后便逐渐消失了。在雍正、乾隆期间,又推出了青花釉里红。所谓青花釉里红,是将青、红两种釉下彩绘于同一器物上的装饰。在透明釉的覆盖下,经高温煅烧而成。改变了以前只绘一色之单调。青红两色互相衬托,显得分外娇娆,令人赏心悦目。清康熙年间又烧制成功了失传已久的釉里红,其呈色较为稳定。到雍正期间,色调鲜红的釉里红,显色稳定精美;所绘制的图案,烧制后线条清晰,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青花瓷大约萌芽于唐代,宋代也有烧制,而其成熟期则在元代。元青花瓷的身价在国际文物市场扶摇直上,则是近二三十年的事。釉里红瓷萌生于宋代均窑,元代中后期为釉里红瓷烧制成熟期。但因其工艺要求复杂,当时成功之作甚少。因此,今天能够流传下来的元釉里红瓷,应当说件件都是国宝。元代更有一种奇品青花釉里红瓷,这是青花、釉里红合璧的瓷器。这种奇瓷,身价可与釉里红媲美。它的身价被世人所看重,从一段故事也可以说明。

  青花釉里红是经过一次高温烧造而成,里边的红色是由铜元素,经过1300度左右的还原焰烧造而成的。而青花矾红彩器物,是先高温烧造青花部分,再在烧造好的青花器物上加绘矾红彩,二次低温入窑后才能完成。这上边的红是“铁红”,而非“铜红”,两者有本质上的区别。青花矾红器物虽然需要二次入窑烧造,但是与青花釉里红相比,技术要求更低,成品率也更高。所以它的出现,慢慢取代青花釉里红的位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