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木香草堂 2021-02-14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天水玉泉观位于市秦州区北天靖山麓,因观内有一天然泉而得名。当年全真教道士梁志通(师承丘处机追慕仙真来至天靖山,营造了玉泉观,据说梁志通羽化在观内的仙人洞中。玉泉观俗称城北寺,此外还有崇宁寺、卦山寺等别名。道观始建于元代,观内《创建玉泉观碑》碑文内容记载了元初道士梁志通创建玉泉观始末,且于至元十三年和至元二十六年分别建成了太上殿(今三清殿)和玉皇殿。不过有学者据玉泉观内有树龄约1500年的古柏,据此推断早在隋唐时期,玉泉观就已存在。说服力似乎弱了些。玉泉观现存建筑为明清时随山就势,依托沟、崖、台地而建。 总体上坐北朝南,自下而上,有山门,灵官殿,通仙桥,圣母殿,“视听万方”坊,“人间天上坊,玉皇宫献殿、正殿和配殿,“混元宫坊,混元宫三清殿和配殿;玉皇宫西南还有斗姆殿、玉泉亭、仙人洞、碑廊和武侯祠等。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山门内迎面即是“灵官殿”,清光绪二十九年重建,内祠王灵官。王灵官乃五百灵官之首,所以殿外高悬“位列先天”牌匾。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王灵官殿左侧,有间倒座灵官殿。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倒座灵官殿正对着通仙桥。过桥后,是长长的台阶直达三清殿。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通往玉皇宫台阶缓步台设有木坊门和过殿,第一道坊门南额“天门”;北额“视听万方”,右上角有题款“崇祯三年夷则月吉旦”。“夷则”乃是我国古代乐律名,古乐分十二律,古人常以此对应十二月。夷则月即七月。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复前行乃过殿,过殿南有匾额上书“两河胜境”,极言天水襟怀江、河,其形之胜。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在过殿北石踏步两侧有对称台地,东为鲁班殿,西侧圣母殿。两处木门楼额“鲁班殿”和“圣母殿”形制相同,墨迹题款一致,但只有“圣母殿”题有“光绪岁次乙酉仲秋之月建铭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圣母殿,清光绪十一年重建。鱼在此寻到一方光绪十二年立重建碑。碑文载该殿为乾隆中期建成。碑文楷书字体娟秀。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过过殿,抬望眼,尽头是“人间天上”坊门。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人间天上”木坊门后就是玉皇宫,由献亭、玉皇殿、钟鼓楼和配殿组成。为明代建筑群。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玉皇殿前有献殿。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旁边有介绍上书: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六年,明崇祯十年重修。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梁架上有“嘉庆十四年岁次己巳仲春吉日……重修”,还有一处墨书题记,可惜字迹湮灭,无法识读。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宏德则明”匾额很精美,浮雕了八仙。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玉皇阁梁架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玉皇殿外悬“冲虚无象”匾额。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玉皇宫全貌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西配殿为三官殿,东配殿为雷祖殿。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在玉皇宫位置看东侧崖壁为后复建的勒马关帝庙。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玉皇殿北有东西月门可以直达混元宫,但是游客只能从东侧迂回。绕行一段台阶,过“层峦叠翠”坊门进入混元宫。混元宫是玉泉观的最高建筑群,由混元宫木坊、三清殿和东西配殿组成。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玉皇阁和玉皇殿的檐脊,精美的琉璃饰。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混元宫的牌坊门南额为“陇上瀛洲”,新置。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天水玉泉观有两通有关道观建设碑刻。一通是大德六年(1302年)翰林院学士中奉大夫唐仁祖撰《创建玉泉观记》,另一通是至正十六年(1356年)天倪子何希玄撰《重建玉泉观记》。这两通石碑大致反映了玉泉观在整个元代从创建到扩建的过程。《创建玉泉观记》碑文中有山腹出泉,冥然澄寂,祈饮者可口愈邦人之疾。树绕泉亭,楹檐蔽映,如入画图。观因境胜,名曰玉泉。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混元宫的牌坊门北额为“混元宫”,旁有墨书题记“嘉靖叁拾柒年建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在混元宫牌楼门下瞰玉皇宫。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高高在上的三清殿。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三清殿内梁架上有墨书“明嘉靖叁拾陆年岁次丁酉季冬重建题记。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西配殿和东配殿皆为明初建,于明成化十七年,清乾隆四年和嘉庆十四年重修。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树龄1300多年古柏全貌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斗姆殿,位于三清殿西南,旁有介绍上书“元初梁志通道长在此礼星拜斗”,现建筑为清乾隆九年和十五年重建。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在三清殿位置望碑廊所在。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玉泉亭,亭内就是陇上名泉,玉泉观名字得来的“玉泉”。玉泉之名始于宋代,又名“明眼泉”、“八卦泉”和“三味泉”。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原苍圣殿遗址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仙人洞也叫三仙洞,即秦州八景之一的“玉泉仙洞,洞窟一字排开,从右往左依次为梁、卢三位真人修真地、也是羽化之所。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洞窟为元、明时期开凿。中洞真人洞,券顶有仿张三丰题额“迹驻黄鹤”。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三仙洞南侧即是露天碑廊,内有明清碑刻十九通,这些碑刻大都有残破。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过碑廊有崖壁,壁上有崖柏,该崖柏是玉泉观树龄最高的一棵,有1500岁。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崖柏西南有一碑廊,分两室,右室壁内有古碑八通;左室有古碑十通。清晰可辨识的都是明清碑刻。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右室内八通有明人仿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草书四通。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碑廊东南侧是选胜亭也就是元碑亭,里面竖着被文物专家誉为‘国宝’的元大德六年立的《崇道诏文碑》即《道流四面碑》。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崇道诏书碑》(即《玉泉观志》称《四面道流碑》),其侧面所刻《全真祖宗之图》末尾署名“梁志通立石”字样,但没有署年月。而在石碑侧面另一方署名“玉泉观知观何道元任道口等并十方道众同建立石”,后面落款系大德六年。可见这方石碑开始是由梁志通主持刻制,未及竣工梁即辞世,接着由后继观主完工。从这些零星材料分析,梁志通经营玉泉观长达约30年,并且由一个茅庵晋升为十方丛林,其弘道功绩是足以载入全真道史册的。(摘自樊光春《天水玉泉观元代碑刻综考》一文)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在玉皇宫位置遥望元碑亭和武侯祠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天水玉泉观景区除了玉泉观外还有几处庙观。药圣宫和上面提到的勒马关帝庙。药圣宫清代建筑,勒马关帝庙为近些年后建。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新庙区是始建于1874年的岱庙,为四合庭院式结构。由大殿、拜殿、过厅、配殿、看楼、门庭等十座建筑组成。庭院内古柏有六百年树龄。1938年5月天水玉泉观迎来内陆师生组成的国立第五中学,为避战乱他们选择玉泉观为校本部。岱庙前庭台基下的这方2003年立《国立第五中纪念碑》,无声地讲述着那一段历史。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岱庙斜对过儿是药王洞,药王洞在修缮。药王洞西为五路财神殿,清代建筑。殿内梁架有“大清光绪廿八年岁次壬寅……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去天水市纪信祠是在这一天的午后,游完玉泉观、清真寺和文庙后。本来敲门后管理人员答应让鱼和先生进去,不知为什么一秒没过,他反悔了。说什么都不行了。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天水纪信祠即是城隍庙,全称汉忠烈纪将军祠,位于市秦城区民主东路。始建于元,为成纪县衙,明代撤衙扩建为祠纪念汉初名将纪信,清代和民国时期有扩建维修。2019年纪信祠新晋国八。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纪信祠大门前是一座高十余米、单檐歇山顶、四柱三楼木质牌坊,修缮得簇新。坊额为于右任先生题书“汉忠烈纪将军祠”。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木坊后为砖墙门楼,中开门,漆朱红。门楣圆拱形,木刻云龙。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邓宝珊将军撰写的楹联:“楚逼荥阳时凭烈志激昂四百年基开赤帝,神生成纪地作故乡保障千万载祜笃黎民。”三十四字联语浓缩出纪信舍生取义救高祖、开创汉室基业的忠义之举。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翻开《史记》,纪信以鸿门宴中保护刘邦从小路逃跑的四将军之一出场。再次登台却是在荥阳护主刘邦脱险,被项羽活活烧死在黄屋车内。二千多年来在刘邦被西楚霸王项羽久困于荥阳的关头,纪信所表现出的超人的胆略和慷慨赴死的决心,一直被后人所景仰。所以纪信到底为何方人氏尽管史书不详,可天水人认为纪信是成纪人。 汉以降各朝更是不约而同地褒奖纪信的舍身护主。唐王朝封纪信为“骠骑大将军”,并以“少牢之礼”祭祀纪信;宋王朝封纪信为“忠佑安汉公”;元代封纪信为“辅德显忠康济王”;明朝封纪信为“忠烈侯(亦称‘荥阳侯’)”。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明廷对城隍庙的热情始于朱元璋,因笃信自己受城隍庇护得登龙庭,故大封天下城隍。封京师城隍为帝,封开封、平滁等四城的城隍为都城隍,各府、州、县城隍授爵。纪信的忠义成了城隍爷最热门的人选。现在全国奉纪信为城隍的城隍庙有三十多处,其中著名的有:安徽芜湖、甘肃兰州、天水,河南郑州、荥阳,江苏镇江,浙江临安,湖北襄阳,福建南安,上海,陕西西安,四川南充,广西太平等。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纪信祠内何情况,就不得而知了。看同好介绍得知天水纪信祠是“一座三门四进二十一座殿、宫、廊、楼、庭、厦的古建筑群落”。遗憾相伴,人生常态。
70)战疫·甘:天水,玉泉观、纪信祠
欢迎来访,顺致鼠年安康!
备注:图片拍摄时间为2020年8月2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