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梅州名人故居】联庆楼:世界球王的故居

 忆茶阳风物 2021-02-14

梅州文化底蕴深厚,古今名人荟萃,斯人已去,故居仍存,每处故居都有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认识一名人,走访一故居,爱上一座城,让梅州名人精神鼓舞感染人,这里是《梅州名人故居》专题节目。本节目由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协助制作。

“中国内陆现代足球发源地”——今年初在五华长布镇元坑村竖碑揭幕,向社会公众正式开放。闻名于世的亚洲球王李惠堂,他的旧居就在离长布镇不远的横陂镇锡坑村,他在那里度过了少年时光,并且结缘足球运动。今天,让我们走进李惠堂旧居,聆听球王的故事。

五华县,不仅是全国唯一同时拥有中甲球队和女超球队的县,而且也是“世界球王”李惠堂的故乡,他的一生,踢出了中国足球的传奇和辉煌。

在五华县横陂镇老楼村,坐落着一座占地4400平方米的客家古民居:联庆楼,这是李惠堂父亲李浩如于1892年所建,至今已有129年历史了,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李惠堂的侄女李华英说,1905年,李惠堂在香港出生,4岁那年,他跟随母亲回到家乡老楼村居住。

李华英:香港回来就住在这里,一二三四层都是他的。

50多岁的李华英一直居住在联庆楼。听她介绍,李惠堂童年时喜爱足球,每天都在门前的晒谷坪踢球,还把墙根下的狗洞当成球门练习射门。

李华英:球放在这条线,不是很近的,每天要踢进十多个。有八九米远,就是这样踢。

五华县文广旅体局文物股股长黄祝君介绍,真正的足球在那个年代是很少见的,热爱踢球的李惠堂就把圆圆的柚子当球踢,无意中奠定了良好的脚下功底。

黄祝君:李惠堂从香港回来,带回来皮球。皮球踢坏后门口有一条柚子树,柚子当皮球来踢,从小在力量上,角度上,对他长大后有帮助。

在联庆楼生活到10岁,李惠堂回到香港,开始接受系统的足球训练。1922年,年仅17岁的李惠堂被选入香港最有名气的足球劲旅——南华队,出任主力前锋。他身高1.82米,速度快,动作敏捷,控球技术出色,还能够左右开弓射门。1923年5月,李惠堂第一次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在日本大阪举行的第六届远东运动会,中国队获冠军。1925年,年轻的李惠堂怀着爱国热忱从香港来到上海,决心要与外国球队较量。

1926年,李惠堂率“乐华足球队”参加在上海举行的'史考托杯'足球赛,以4∶1的悬殊比分大胜蝉联9届冠军的英国猎克斯队,首开上海华人足球队击败外国球队的记录,为中华民族争了光。五华县横陂镇老楼村两委委员李兆云听老一辈人说,李惠堂在这些大赛中,不仅球技好,球品也很好。

李兆云:李惠堂的一生从未染过红牌,球技相当好,平时侵犯他,他都没有报复动作,球品相当好。

20世纪20年代,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1931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国际奥委会会员,这些都与李惠堂的成绩分不开。

李兆云说,李惠堂不仅球技高超,而且富有爱国情怀。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李惠堂拒绝为南京汪伪政府效力,出走香港,在全国各地组织足球巡回表演赛,接济难民。

李兆云:对于汪伪政府,他就不会去参加比赛,相当有骨气,有钱赚都要是光明正大的。

黄祝君说,据史料记载,李惠堂在抗日期间来梅州举办了两次义演。

黄祝君:李惠堂回来梅州两次,组织两次义演,把门票收入,筹集款项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带动了梅州足球之乡的萌芽发展。

1947年,45岁李惠堂在香港挂靴,25年的球员生涯,他四次获得远东运动会冠军,两次参加奥运会,2000个进球,120多座奖杯。退役后的李惠堂从事教练职业,同时出版了多本教学书籍,推动了中国足球事业发展,1965年,他当选为国际足联副主席。1976年,在联邦德国一家权威性足球杂志的评选中,李惠堂与巴西的贝利等人齐名,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之一”。1979年,李惠堂因病在香港去世,享年74岁。

记者:新嘉 通讯员:五华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黄祝君

图片:五华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播音:云涛

编辑:斯蕊

值班主任:朱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